考场上的好作文与好文章两篇
考场上的好作文与好文章两篇
渐新堂
之一 从好文章到高考的好作文
——以费莹莹的作文为例说起
前些年,不断有老师说自己的得意门生文章写得非常好,很多教师都难以达到其写作的水平。但是在正式的高考模拟场合中,甚至包括平时的统一阅卷的考试中,作文得分都难以达到一般水平,或偶尔只达到平均水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错把好文章等同于了考场上的好作文。请看下面的例子。
2003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下面是一位考生的作文
人情与季节
(一) 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二)元宵
按照惯例,今年的元宵节我点灯到院子里走一圈。看不见和我一样点灯的人,整个院子只我一盏孤独的灯在走。又因为下雨,火光明明灭灭,显得格外微弱。回到家,电视里在说,今年夫子庙的灯市也由于下雨而变得冷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是欧阳修笔下的元宵。现在,人们更宁愿呆在家里,连饭后的元宵也是草草了事,这样,他们也就忽视了这个在古人眼里相当热闹,便于交际的节日。
(三)重阳
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是吉利的象征。糕上还插着小旗,也有辟邪的意思。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四)冬至
冬至这个名字我格外喜欢,每次我默念,都有老朋友来拜访,听他们的脚步来到门口的幸福感觉。在古代,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和大臣们祭天。而老百姓在这一天会怀念老友,回忆过去。这是个温暖的节日。但当这一天,我到学校,问同学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们的表情都很冷漠,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在乎哪个节日在哪天。
我想,人们是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但更可怕的是,对感情的淡漠,对人情的疏远,使我们丧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细小事物的能力。
这篇文章的最后得分是25分。作者费滢滢。曾经因《平台》一文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第一名,文章其后又被收进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在学校里,费滢滢的考试作文同样出色,两次模拟考都被老师当作范文。
这样的一篇文章,为什么只得了25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篇文章立意不直观明晰,还有不少的人人认为这是一篇跑题的作文。
费滢滢的这篇作文,用传统节日遭冷遇的事实来提示人们注意,古人和今人对这些节日有了“感情的亲疏”的明显变化,作者显然对这种变化是忧郁的,因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变化是一个晴雨表,记录着人们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对事物的认知”的差别。于是,作者满怀深情地倾诉了她对这些节日情有独钟的“认知”――这一点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欣赏,远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典故的,而这些恰恰是许多人缺乏或者忽略的“认知”,从这个角度来看,费滢滢的作文并没有跑题。
因此,我们对于考场作文的阅卷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研究,那就是在一两分钟的时间里,我们自己有没有能力让阅卷教师一眼就能够看明白我们自己的文章立意。这不仅是考场作文写作的需要,也是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的需要,用最经济的时间让受众获得最准确丰富的信息。
好文章是需要花费时间慢慢咀嚼细细把玩的,而对于快节奏工作快节奏运转的人来说,在没有进入闲暇时,是不可能改变节奏慢慢听我们浅酌低吟迂回曲折细细道来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以最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甚至国际学术交流通用的方式,将自己深刻独到的思考直接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构思不能够过于的拐弯,表达不能够再过度含蓄隐晦。要学会将自己的文章表达方式调整过来,让人能够快速把握文章主旨,这样才能够适应快速阅卷者的判阅需要,也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工作中的快速扫描阅读的需要。
之二 好文章与考场优秀作文的差异
最近,还有老师谈到一些尖子学生写作高手对考场作文仍然不理解的事情,觉得有必要再重申一下好文章与考场优秀作文的差异。
首先是写作的氛围不同。好文章是不太受写作时间限制的,可以且应该好好打磨不断修改,而考场作文则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不超过50分钟完成,并忌讳在作文时进行修改涂抹。一旦卷面肮脏凌乱,则很容易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其次是受众即读者不同。平时的好文章,读者越多越好,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肯定,文章的价值就才得到了进一步肯定。考场作文只有确定的一人两人阅读,而且是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浏览扫描的,绝对不可能去慢慢读细细品的。
再次是好文章与考场优秀作文的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前者常常是耐人咀嚼的长效磺胺,而后者是使人一目了然的快速冲剂;前者的最珍贵的情与理可以蕴涵在字里行间,浸润在文字背后,而后者则是把最有价值的思考放在最醒目的地方,常常还不断强化。
一些同学不理解,为什么好文章就不可能被阅卷场老师发现与肯定,这样的写作太使人憋屈了。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情绪都是非常错误的。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快速阅读与快速写作一样,是一种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需求,倚马可待,笔到意随,是对我们的非常现实的要求。无论是以后的求职,工作中赶任务。特殊情况下的赶文章,乃至于参加国际上的一些学术会议,其文章的格式都要求能够适合于快速扫描浏览。
头脑不转弯,在这方面坚持不去适应考场作文判阅的人的教训,也是不少的。前些年的费盈盈,今年一学校《圆》的作者,都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