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中的药性配伍探讨【一点资讯】

中药药性又称为中药性能,是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临床用药和阐释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药性包括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这种多维性既决定了中药功效的多向性,又使中药的概括分类出现了一定困难。方剂是中药运用的高级形式,“方以药成”。中药以性能为效用基础,而方剂则以功效为运用依据。由于药性与功效之间的特殊关系,方剂配伍涉及药物性能与功效两个方面。本文试图从药性配伍的角度探讨方剂组方的规律。

四气配伍

中药的四气又叫四性,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方剂的四气配伍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寒热单行 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治疗热证或寒证分别采用寒凉或温热药,此类方中主要采用同类相需的配伍。如白虎汤中以大寒之石膏配伍苦寒之知母,黄连解毒汤中苦寒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合用等。

寒热并用 针对寒热错杂证(如表寒里热、上热下寒、寒热互结等)而设,将寒性药与热性药配伍。如治疗表寒里热的石膏汤,以辛温之麻黄配伍辛寒之石膏;治疗上热下寒的黄连汤,用苦寒之黄连配伍辛温之桂枝。

寒热互佐 是以“治热以热,治寒以寒”为依据的一种反治形式,主要适用于寒热偏盛至极的大热或大寒证。方中常用少量与病性相同的药物,属于反佐配伍。如大凡热极时,本应用大寒药治疗,但因病性与药性之偏激,机体可能会出现拒药不受或药力难以发挥的情况,此时根据“同气相求”之理,在方中稍加热药以引导,使药无格拒,直入病所,容易取得疗效。如通脉四逆汤在重用辛热之姜、附的同时,佐以苦寒之猪胆汁,既防寒邪拒药,又引虚阳归阴。

有时因方中同性味药过多或药量过大,也在组方时佐以与核心药药性相反的药物。如左金丸中在选用大量黄连的同时,佐以少量辛热之吴茱萸,以防苦寒伤中;芍药汤在多味苦寒药(黄芩、黄连、大黄等)中佐以辛热之肉桂,以防凉遏冰伏等。类似配伍因不涉病重邪甚、药证格拒,而是以监制药性偏盛为目的,当属于佐制范畴。

五味配伍

五味即药之酸、苦、甘、辛、咸,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临床常根据五味的作用特点进行配伍,其常用配伍有十多种,这里举例以叙之。

辛甘发散 辛能发散,但易走散。发汗虽能散邪,亦能伤正。甘能缓急补中。辛甘合用,既能加强辛味药的发汗散邪作用,又能顾护正气,常用于表证,尤其是风寒表证。如辛散之麻黄、桂枝、羌活、薄荷与甘缓之甘草、大枣的配伍,见于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等。辛甘发散也可益气升阳,但以甘温药用量重,而辛散药用量轻为特点。

甘苦合化 甘能缓急,守中益气;苦能降泄,清热坚阴。苦甘合用,泄火护中,补气退热,主治邪热亢盛,迫津外泄和气虚火亢之发热等证。常用苦地黄泄之黄连、黄芩、黄柏与甘润之地黄、麦冬或甘温之甘草、黄芪、人参等配伍,见于葛根芩连汤、妙香散、当归六黄汤等。

酸甘化阴 酸能生津,益阴敛阳;甘能缓急,补虚。酸甘合用,滋阴敛阳,缓急止痛,主治阴虚急迫和神气浮越等证。常用酸味之白芍、山茱萸、五味子、乌梅、木瓜与甘味之甘草、石斛、麦冬、地黄、扁豆、玉竹等配伍,见于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生脉散、外台乌梅饮等。

辛开苦降 辛能通阳,散滞;苦能降泄,燥湿。辛苦合用,开降气机,消痞除满,主治气机郁滞的胸痹和痞满证。理气药的配伍,如辛味之陈皮、生姜、苏叶与苦味之枳壳、枳实、厚朴,见于香苏散、半夏厚朴汤等;非理气药的配伍,如辛味的桂枝、半夏、干姜与苦味的黄芩、黄连、栀子,见于半夏泻心汤、栀子干姜汤、连朴饮等。

辛甘淡渗 辛能通阳,行气;甘淡利水除饮。辛甘淡合用,通阳除湿,化气行水,主治水饮痰湿内停证。常用辛味之桂枝、干姜、附子与甘淡之茯苓、猪苓、滑石、薏苡仁配伍,见于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肾着汤、附子汤等。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能概括药物的作用趋向。升表示上升,降表示下降,浮为向外发散,沉主向内闭藏。当病机比较复杂时,一个方剂中常升降同用,浮沉并举。

升降单行 针对病位或病势的不同,可采用顺从或对抗的用药思路。病变在表在上,当升浮的药物,如荆芥—薄荷疏风散表、桔梗—牛蒡子疏风利咽;病变在里在下,用沉降的药物,如大黄—芒硝通腑泻下、泽泻—滑石利水通淋。针对气陷或气逆,分别用升或降的药物,如柴胡—升麻或桔梗升提气机,厚朴—杏仁降肺气,旋覆花—代赭石降肝胃之气,沉香—乌药降肝肾之气;针对气闭或气散,分别用浮或沉的药物,如麻黄—桔梗宣开肺气,麝香—苏合香通闭开窍,山茱萸—五味子收敛固涩,龙骨—牡蛎摄纳固脱。

升降并用

病机复杂时,常表现出病位(表里高下)或病势(升降出入)对立,用药当浮沉或升降并举。如表里上下同病,采用升浮与沉降的药物配伍,如桔梗、牛蒡子与大黄、芒硝疏上泄下,黄连、黄芩与升麻、柴胡泄火散表,柴胡—黄芩透邪清热。

升降互佐

针对病机在升降出入方面的偏激或药性的偏盛,用药时佐以性能相反的药物,属于佐制和反佐的范畴。如所谓的“寓升于降”(属佐制范围的牛膝、代赭石与青蒿配伍,属反佐范围的肉苁蓉、牛膝与升麻配伍)或“寓降于升”(属佐制范围的川芎、防风与清茶配伍,属于反佐范围的黄芪、升麻与枳壳配伍)。

归经

归经指药物对经络、脏腑的选择性作用。按照归经原则选择药物,有助于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

归经理论在组方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循经择药,即根据病变部位所属经络选择药物,如羌活入太阳经,白芷入阳明经,柴胡入少阳经等;其次,据脏腑选药,即根据病变脏腑选择药物,如桔梗入肺,黄连入心,吴茱萸入肝等;再次,按病位选药,即根据病变部位选择药物,如桑枝、桂枝达四肢,柴胡入两胁等。

关于归经或引经药的特异性选配,有医家提出不同看法,如徐灵胎谓:“盖人身气血无所不通,而药物之寒热温凉,有毒无毒,其性也固定不移,入于人身,其功能亦无所不到,岂有其药只入某经之理。”同时,他指出:“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提示应辩证地对待药物归经。

临证遣药组方,在注意到药性多要素的同时,掌握其关键要素,不仅能执简驭繁,而且使药性配伍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另外,药性多种要素赋予药物的多种效用,为方剂药物的选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医生既可以根据治疗取向和药性特点来替换药味,也可通过药性配伍来发现方药的新功效。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0)

相关推荐

  • 数理模型在中药药性及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摘要:基于中医药理论和数学理论,构建并应用合理的数理模型是中药药性理论和复方配伍研究的新模式,亦是践行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网络理论.数据挖掘.路径模型等方法已被广泛用于中药药性理论和 ...

  • 研精覃思博医源 寒热兼济救偏弊

    ​研精覃思博医源  寒热兼济救偏弊古人云:"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兵不在众,重在选用精良,药不在多,贵乎配伍得宜.于兹,临阵方百战不殆,疗疾可覆杯而愈.然遣药之难,尤胜用兵.兵 ...

  • 什么是性味配伍?四气五味配伍与气味和合配伍

    四气配伍 四气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又称"四性".药性的选择要依据所治疾病证候的寒热性质,即<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 方剂和汤剂有啥不一样呢?方剂的组成都有点啥?汤剂药效好吗?

    方剂是医生通过临床实践,掌握了药物的药性及其配伍组成的规律之后组合而成.医生通过这种意识的药物配伍,以达到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并调和药性的偏胜,这就是中医方剂学独具的特点.同时,方剂也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 ...

  • 方剂中的药性配伍探讨

    中国中医药报2009-09-24 □ 田文静 谢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药性又称为中药性能,是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临床用药和阐释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药性包括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 ...

  • 穴位在修身架太极拳中的定位作用【一点资讯】

    播放GIF 静水流深巫娜 我们在练太极时的放松,不单单是身体的放松,更主要是心气的平和,心念的放空,这才是放松的真实意义.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心和气是不分的,心气一家.我们调气,气调到平心处,调到 ...

  • 药师收藏:好记又顺口的中医药药性顺口溜【一点资讯】

    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沉香: 生津之最---石斛: 化痰之最--- ...

  • 厨房香料的中医药性功能【一点资讯】

    八角.大.小茴香.花椒.姜.胡椒.薄荷.丁香.茉莉.桂花.玫瑰.肉豆蔻.桂皮.甘草.陈皮.香叶.罗汉果.紫蔻.砂仁.肉蔻.肉桂.木香.白芷.三奈.山渣 十三香简介 "十三香"就是指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一点资讯】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一点资讯】

  • 面瘫的方药治法,看看各药物如何配伍【一点资讯】

    基础方药组成:黄芪30g.芍药30g.甘草10g.全蝎6条.当归15g.蜈蚣2条. 分析:黄芪配当归视为当归补血汤,黄芪在此方中的目的是益气固表,配当归补气养血,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机理为脉络空虚,为外 ...

  • GGB在解题中的暴力应用【一点资讯】

    本文仅适用于数学教师群体,作为学生,也可以了解一下. 我的生活中充斥了太多高中数学题,当然,我不会去解遇到的每一道题,肯定是没有这个精力的.有些题,我明显觉得是有思路的,或者曾经做过的,就会懒得算.或 ...

  • “只要情况允许,中俄立即恢复”【一点资讯】

    <俄罗斯报>网站2月11日发表题为<新年新机遇>的文章称,在牛年,中俄两国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机遇将更加广阔.全文摘编如下: 2月11日是中国传统的除夕.俄罗斯的新年传统与中国有 ...

  • 头部和手的放松在练功中的重要作用【一点资讯】

    头面部为诸阳所会,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交汇于头面部.眼.耳.鼻.口.舌及其周围都分布有多条经脉.姑分布于眼及其周围的经脉有: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耳及其周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