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色‖文/维生素Zn
中国美色
“月白天青曙色早,柳绿蝶红山色晓。”颜色,最是中国好。中国美色点缀着中华历史的灿烂星空,装饰着华夏文明的珍贵宝藏。
《中国美色》一书带我走进了中华传统颜色的世界里。书一共分为四个篇章:释色篇、五色篇、见色篇以及寻色篇,将传统颜色这一文化基因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精彩的文字内容和夺目的摄影插图更是让我惊叹。我在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一种色相会有十多种分类,比如青色可以分为群青、花青、霁色、天青色、青黛等。最能代表中国的颜色“中国红”并不是现在常认为绚丽耀眼的大红色,实际上是一种粉红的色相。中国传统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它们不仅仅是五种颜色还是五行哲学在颜色上的反映,即相生相克。书房的屋顶一般选用黑色材料,因为水代表黑色,克火,从而可以祈福书房避免遭遇火灾等这一系列关于中华传统颜色现象的知识。在看完《中国美色》之后,我对曾经的传统颜色充满了向往与惋惜之情。无论是后周皇帝柴世宗所“魂牵梦萦”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的天青色,还是墙壁上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灰白色。
在古代,色可以分贵贱,但美却足以超越贵贱。中国美色曾经是全世界所追捧的对象,诗词里的青绿红白正是最好的见证。正如五代文学家和凝的《山花子》中的“星靥笑偎霞脸畔,蹙金开襜衬银泥。”描写出古代女子的美色;又如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出古代风景的美色;最后如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描写出古代雅居的美色。古人将所有的生活意趣融入于颜色中,所以对于中国美色是有着崇高的尊敬之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美色处于了“褪色”的状态。在近代的“颜色之战”中,“中国色”战败,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角落。战争的胜利方是“西洋色”,作为“油色”,乳浊以及不透明使颜料的覆盖力得以加强,所以“西洋色”表现得更加艳丽浓重,并且由于可以化工批量生产,使得颜料更加的简单、便宜。所以“西洋红”代替了“中国红”,“鬼子蓝”侵袭了“天大青”。而作为“水色”的“中国色”,原料是难有天然的固色剂且制作复杂且对条件要求高,所以“中国色”与自然同呼吸的同时,便与岁月同流逝了。也许这是“中国色”暗淡的主观条件,而客观条件则是近代中国的软弱无力,无法拯救自己的“国色天香”。曾为皇帝的专属用色,最尊贵的黄色却流落成今日的低俗之意。越来越多鲜丽与淡雅的中国美色消失在时代的尽头,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惋惜。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承担起“寻色”的重任。寻色,寻找曾经的中国美色,更是探寻美色里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印记。朱立文先生坚持追寻玄妙的天青色,历经多次制瓷的失败并没有放弃,终于在一次窖火中搜寻到天空中那一抹隽永的蓝天;陈文增先生二十年的“寻白之路”,终于找寻到“流动的白色”—定窖白,以及古老作坊里延续的“中国蓝”和黄荣华先生“尝百草”只为得鲜翠的“中国绿”等的寻色故事,怎能不让我们鼓起勇气,重拾失落的中国美色呢?
中国美色,美不胜收,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