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验案一例(升陷祛瘀汤)
某女,29岁。2010年1月21日出现剧烈右侧胸痛,伴咳嗽、气短,腹痛(适值月经期)。胸片示:右侧气胸,肺压缩20%;肺部感染。经住院休息、吸氧、抗感染等治疗,一周后症状缓解出院。胸部CT提示少量液气胸。
此后患者气胸反复发作十余次,均出现在月经期,症状大体同前,卧床休息3天可缓解,缓解期总觉倦怠乏力。
2011年4月一诊,证见:面色少华,慢性病容。反复发作气胸十余次,胸痛、气短、腹痛;平素乏力、气短,语声低微。
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胖大齿痕;脉沉细微,双寸弱。
辨证:气陷血瘀,虚实夹杂。
方药:升陷祛瘀汤加减。
生黄芪30g知母15g山萸肉20g柴胡10g
桔梗10g升麻10g三棱12g莪术15g
益母草15g
患者服用上方加减2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胸片正常。随诊2年,气胸再未反复。月经期偶有胸背刺痛,约2、3秒钟自行消失。平素乏力气短的症状消失,面色红润,语言转常。
按:月经性气胸(CatamenialPneumothorax,CPTX)是自发性气胸的一种类型,临床相对少见。CPTX最早由Maurer等报道,1972年由Lillington等正式命名为CPTX。CPTX是子宫内膜异位到胸膜、胸膜下或膈肌,月经期在雌激素作用下,异位内膜发生了如子宫内膜样坏死、脱落和出血,导致胸膜破裂,引发与月经伴行性气胸或伴有血胸。CPTX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子宫内膜组织可能经血液、淋巴、腹腔等途径进入肺、胸膜、膈肌或支气管。而膈肌裂孔子宫内膜异位症除可形成气胸外,还可形成纵隔气肿。在支气管内膜组织中,受异位子宫内膜影响可形成厚壁小动脉,引起月经期咯血。
月经性气胸的特点主要有:(1)胸痛、气短等呼吸道症状与月经伴行,通常在月经来潮后24~48小时后出现;(2)多在30岁左右首发;(3)多数气胸出现在右侧,左侧及双侧气胸也有报道。西医治疗主要有:(1)内科保守治疗,通常包括卧床休息、吸氧,胸穿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排气治疗;非特异性药物如抗生素、止咳平喘等药;(2)妇科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促绒毛膜释放激素、丹那唑、孕激素或激素避孕药等;手术治疗切除卵巢等。上述治疗可能阻断月经周期甚至牺牲生育能力;(3)外科开胸或胸腔镜下病灶切除、修补及胸膜粘连术等。
本例患者青年女性,15个月时间内发生气胸十余次,表现为患侧胸痛、气短、咳嗽伴腹痛。缓解期乏力气短。参考西医病生理,患者存在子宫内膜异位出血,固有淤血、癥瘕存在;结合患者气短、胸痛,反复发作,久病气虚,脉沉细微寸弱,符合气陷血瘀,虚实夹杂。方取升陷祛瘀汤。气胸、液气胸,中医并无此病名,然胸痛、短气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开篇,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指出胸痛的病机就是阳微阴弦。本例符合此病机。升陷祛瘀汤调节气机升降,化癥消瘀,使气血和畅,治疗当今冠心病之心痛气短屡获佳效;此例因病机、症状、舌脉相合,同样适用。方中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本经》将黄芪列为上品,《本草逢原》称黄芪能补五脏诸虚。山萸肉,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善补肾先天之气;味酸,又能收敛耗散之气。桔梗、柴胡、升麻,三药合用升气举陷。其中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本经》谓主治胸胁痛如刀刺,惊恐悸气。升麻,味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李东垣认为升麻升胃中清气,又引甘温之药上升,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故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本经》云治疗肢体浮肿,下水,兼补不足,益气之效。张锡纯认为,知母配黄芪,以知母之凉润济黄芪之热性。
于上述补气升陷药中,加入三棱、莪术,破血逐瘀,去癥消瘕,张锡纯称“三棱、莪术性近平和,而以治女子淤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术独具之良能也。”二者或对异位子宫内膜有“化学切除”作用,有待探索。益母草,活血利水,对于痛经,瘀血内停,均有较好的疗效。
(张雪芹整理)
本文转载自https://blog.sina.com.cn/huaxiang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