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三》(五)

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三》

(五)


  初,太后兄弟八人,独弟曼(老二)早死,不侯;太后怜之。曼寡妇渠(人名,王莽母)供养东宫,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和其他兄弟比),其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攀比)。莽因折节(屈己下人)为恭俭,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侄子),行甚敕备(行为谨慎);又外交英俊(结交英雄才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对待叔父们尽礼)。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洗脸、不梳头),不解衣带连月(一个多月连衣服都没脱)。凤且死,以托(把他托付给太后、皇帝)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陈汤等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都替王莽说话),上由是贤莽,太后又数以为言(替说话)。五月,乙未,封莽为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地位越高,越谦虚谨慎),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馀(财产分给门客);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人缘儿好)。故在位更推荐之(有权的推荐),游者为之谈说(会说的帮他捧场),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名誉风头改过叔叔)。敢为激发(标新立异)之行,处之不渐恧。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硃子元无子,莽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即日以婢奉硃博。其匿情求名如此!

半民:司马光也是“事后的诸葛亮”,“虚誉隆洽”、“匿情求名”,当时人们绝不会这么认为,有些东西并不是简单装出来的,或者说装得让人人围着你转,也是本事。有了王莽的“篡位”,王莽改制的失败,才会有后来的“揭露”。况且站在“刘氏”正统派的观点,说他是“篡位”的“奸雄”。其实王莽的登位难道不是“众望所归”,难道不是西汉皇朝无法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一种“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尝试”吗。无能的皇帝和声望隆盛的“才俊”,哪个更有可能解决西汉末年的社会“绝症”?
  六月,丙寅,立皇后赵氏,大赦天下。皇后既立,宠少(稍微)衰。而其女弟绝幸(赵合德成了唯一),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硃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铜包),黄金涂(再图上黄金);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赵后居别馆,多通(私通,借精生子)侍郎、宫奴多子者。昭仪尝谓帝曰:“妾姊性刚,有如为人构陷,则赵氏无种矣!”因泣下凄恻。帝信之,有白后奸状者,帝辄杀之(有报告赵飞燕通奸的)。由是后公为淫恣,无敢言者,然卒无子。

半民:荒淫的宫廷,借精生子的皇后,坚定的维护自己“绿帽子”的皇帝。大汉朝走到这一步,是该换一种“活法”了。
  光禄大夫刘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上行下效,率先垂范的作用),于是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

半民:这个“上”真的如司马光所说的“内嘉其言”,前面连看了几次,原也觉得是不是这个“上”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是“为难之处”,比如王章、刘向劝谏他外戚问题。但现在看来,也许根本就就不是那回事,或者根本就没有那么回事,而是司马光的暗自猜度,甚至可能是“为尊者讳”,替汉成帝“遮羞”罢了。否则怎么老是用“内”(心里),这些个“后人”,怎么能猜到汉成帝的“内”呢?

刘向真是个苦心的“书呆子”,费那么大的劲写什么《列女传》、《新序》、《说苑》,岂不知这位“上”并不是个喜欢“列(贤)女”的主,他喜欢的恰恰是赵飞燕之类的“荡女”、“淫娃”,否则宫内现成的班婕妤不就是贤女吗,还要那些“古人”作甚?!

(0)

相关推荐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汉成帝

    汉成帝即位后,石显被降职,继而其一伙都被免官,石显一家被逐回老家.石显郁闷得不进饮食,死在途中. 有人弹劾匡衡在对待石显的事情上无所作为,匡衡请求辞职,汉成帝则一再安抚匡衡. 有人上书说,由于官吏的苛 ...

  • 历史上第一个国师,还是看不透天意

    历史上第一个国师,还是看不透天意

  • 一本书|新序

    找一束光 要一直走 请不要停 一本书 读书  就像交朋友  愿你  交个好朋友 <新序> 马世年 译注 丛书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出版社:中华书局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 ...

  • 使用间谍的正确姿势和最优人选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1-21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成皇帝 绥和二年 前7年 王莽荐中垒校尉刘歆有材行,为侍中,稍迁光禄大夫,贵幸:更名秀.上复令秀典领< ...

  • 楚元王传(七)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纪十六汉宣帝本始元年(戊申公元前73年) [原文] 大将军光稽首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为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五)

    诸将围洛阳数月,硃鲔坚守不下.帝以廷尉岑彭尝为鲔校尉,令往说之.鲔在城上,彭在城下,为陈成败(给他讲道理).鲔曰:"大司徒(刘縯)被害时,鲔与共谋(我参与谋害刘縯),又谏更始无遣萧王北伐(又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一)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一)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 乙酉,春,正月,方望(人名)与安陵人弓林(人名)共立前定安公婴(王莽所立孺子婴,后废为安定公)为天子,聚党数千人,居临泾.更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二)

    (二) 异.恂移檄上状(报告战绩),诸将入贺,因上尊号(趁机请求刘秀登位).将军南阳马武先(首先)进(进言)曰:"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您这样谦虚,考虑宗庙社稷了吗)!宜先即尊位,乃议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四)

    秋,七月,辛未,帝使使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封酂侯(这是当年刘邦封给萧何的开国第一侯,封邓禹,意义不一般),食邑万户:禹时年二十四.又议选大司空,帝以<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六)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六) 隗嚣归天水,复招聚其众,兴修故业,自称西州上将军.三辅士大夫避乱者多归嚣,嚣倾身引接,为布衣交(像普通百姓一样俯下身子和他们结交):以平陵范逡为师友(类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八)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八) 真定王杨(刘杨)造谶(制造谶文)记曰:"赤九之后,瘿(音:英,瘤子)杨为主."杨病瘿,欲以惑众:与绵曼(地名)贼交通(勾结).帝遣骑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九)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九)   更始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诸将议兵事,以檄叩地曰:"郾(郾城)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贾复率然(不假思索)对曰:&quo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七)部分快照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二年 春,正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刘恭知赤眉必败,密教弟盆子归玺绶,习为辞让之言(暗中教刘盆子推掉傀儡之位).及正旦(元旦)大会,恭先曰:"诸君共立恭弟为帝,德诚深厚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二)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二) 初,述征广汉李业为博士,业固称疾不起(以病为借口不应征).述羞不能致(惭愧自己没本事招他),使大鸿胪尹融奉诏命以劫(胁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二)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二) 冯异自长安入朝,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既罢,赐珍宝.钱帛,诏曰:"仓卒(刘秀困顿时)芜蒌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