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年轮13风雨中长大
《红色年轮》第一部:
童年的回忆(12)在风雨中长大-2
题记:童年是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最纯真的年代,充满着欢乐,也充满着轻松。在儿时的每一天都过着放肆与无拘无束的日子。随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们逐渐的长大,对童年的回忆也慢慢的开始了,那是一个梦的记号,它代表着经历过沧桑之后人们对天真的缅怀。
小时候,留给我深刻印象的还有:
饮用取水的艰难
取水困难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也是不少中小城市中居民所面对的共同困难。当时除了办公楼和政府机关,很少有通到各家住房里的自来水设施,我们那个报社东大院所有的住户都得去我家北面500多米远那个日夜喷涌的粗大水管处担水。那是个直接打通的地下深水井,碗口粗的出水钢管被砌在一个坚固的四方水泥台里,水管的出口冲着下面的一个两米半见方的大水池24小时不停地喷水。以现在的眼光看,真的是太浪费了,就算那么大的院子里几百户人家终日不断去取水,可到了夜晚,那喷涌着白色泡沫、清泠泠的地下水仍然是白白地喷涌,想着都让人心疼。
由于父母工作很忙,照看我们的保姆年岁也不小了,我们兄弟姐妹就轮着去担水,两大桶的水少说也几十斤重,骨骼还未发育成熟的我们,一路担回来,骨架似乎都被压得吱嘎作响,中途要歇息好几次才能到家,而且,一担水肯定是不够的,要把家里的两个备用大水缸装满,至少要4-5担水。肩膀经常被压得红肿,现在回忆起来,这肩膀似乎仍然隐隐作痛呢。
夏天的时候,怎么都好说,再累也算是风调雨顺,在井台上接水都很方便,虽然有时要排队等候,可一大桶水几乎在瞬间就接满了,可想而知那水流有多冲。可是到了冬天,要想顺利地把水担回家,就没那么容易了。每次去担水无疑都是在接受一场严峻的考验。由于气温骤降,那个水流巨大的井台周围开始结冰,而且是越积越厚,一直把井台旁边方圆十几平米的地方结成一座小小的“冰山”。如果赶上下雪天,那无疑等于在冰坡上浇了油,别说上去接水了,空手上去都会随时滑倒呢。无论谁来接水,都要提着水桶小心翼翼地挪着碎步蹭上那个小冰山,然后弓着腰,绷着劲儿,伸出水桶将水接满。这个过程还不算太艰难,因为是带着空水桶上去,把握好脚下,在巨大的冰坨上努力踩稳,只要不滑倒就是第一步的胜利。
可是,接好了水,想安全无恙地提着整桶水负重走下那个小冰山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每逢有人提着重重的一桶水向下滑行时,周围等待的人们都会大声提醒和鼓励着:慢点啊,慢~~~慢~~~~注意啊!其实,几乎没有谁能够提着水从那个比高有一米半、大约25-30度坡的小冰山上安安稳稳地走下来,人们几乎都是把一桶水放在冰上,用手拉着提把,尽力把握方向任其滑下,而人呢,就是得顺着那斜陡的冰坡出溜下来。像我们这些8-9岁的孩子,在那个异常滑溜的冰坨上,别说把握那满桶的水了,连自身的平衡都无法控制,经常是刚滑到小冰山的半截,脚下一滑,一个屁股敦就人仰马翻地跌倒了,手里还下意识地紧拉着水桶的提把,整桶的水哗啦一下子就反扣在双腿上,如果起身慢一点儿,那棉裤就会与身下的冰坨冻在一起,再起身时,有些人把棉裤都撕破了。
不仅是我们这样的孩子为取水屡屡摔跤,更有许多成年人也一样的滑倒,被水泼满下半身。每逢有人滑倒的时候,周围等待的人都会发出大声的尖叫和哄笑,然后再将摔倒的人扶起来,由下一个走上小冰山的人帮助接水,接好后,自认为有能力控制的大人会携两桶水滑下冰坨,人们顿时报以掌声和喝彩,而更多没有把握的人只能让接满水的桶自己顺着冰坡滑下,而滑下后,最多只剩下半桶水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每年冬天的取水中摔坏了腰腿,甚至骨折。记得有一次,我也滑倒了,周身摔得不轻,几乎要哭了,是其他邻居帮助我再次接了水,我带着两个裤管的冰溜子,担着两个半桶水回到家里,妈妈看到了很是心疼,赶紧给我找裤子换。我的哥哥、姐姐也一样都摔过,妹妹那时岁数小,冬天很少让她去担水。
那个年代,没有办法啊!我们就是在这样接取生活用水的环境中过了至少有10年,已经记不清在冬天里为了取水摔过多少次跤了,但那种取水的艰难、恐惧和疼痛至今都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