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有一种活立木,它看着没用,其实在当地人的眼里却是宝贝
长白山木帮在采伐树木时,对一种名为活立木的木材视而不见,但是它虽然看起来没用,却实实在在成为了当地人眼中的宝贝。这种活立木究竟是什么?它又拥有哪些实用之处?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长白山的深山老林中,生长着许许多多优质的木材,为东北木帮提供了大量的林木资源,因此,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吉林、黑龙江两省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长白山植被覆盖面积大,树木种类繁多,包括油松、红松、黄花松、黄菠萝等等,它们都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当然,林子里同样也有不少无用的木材,如站干、老头树、水罐子、蚂蚁哨等等。
所谓的站干,就是未伐倒的枯死立木,木帮在伐木之前会精心挑选木材,但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木把头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一旦伐木工看到树干内部腐朽或中空,则会立即停止砍伐,避免付出更多的无用功。由于巨大伤口的存在,未被伐倒的树木很快就会脱水而死并生出真菌,木质变得又脆又干,最终在环境的作用下坍塌。老头树是一种根粗梢细,冠大干短的木材,其本身形状奇怪,不适合作为建筑材料。此外,如被水长时间浸泡,木质达到饱和状态的水罐子,以及被无数蚂蚁啃噬出千疮百孔的蚂蚁哨,都没有太多利用价值,木帮伐木工根本理睬,反而任由其自生自灭。
值得一提的是,在林子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木材,它也被木帮视作废材,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特别实用的建筑材料,它便是活立木。活立木一般并不高大,反而显得有些矮胖,如此不堪入目的形态在市场上并不讨喜,因此木帮不会砍伐它,更不可能费劲力气将它们运出山去。不过当地的百姓却发现了活立木的优点,它们生长年限较长,内部纤维结构十分致密,具有木质坚硬、柔韧性大、不易吸水等特点,故此完全适合在江边潮湿环境中作为建筑材料。
当地的百姓在将活立木采伐之后,会用斧子和手锯对它们进行修整,令其变成同样规格大小四四方方的木刻楞(东北人对于粗加工木材的简称),接着将制作好的木刻楞整齐摆放,安装成房子的木架结构。如果按照俄罗斯人的建筑方法,他们会在木刻楞与木刻楞之间抹上苔藓等植物,并试图让它们不断生长,如此便能将缝隙堵死,达到保暖的目的。但长白山地区的山民却不会采用这种笨办法,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特殊的方式。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盛产黑土,但外省人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东北的黑土只是位于土地的最上层,在黑土的下一层拥有许多黏糊糊的黄泥。东北黄泥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尤为光滑软糯,可一旦水分蒸发,黄泥就会变得坚固异常。东北人在山林里打猎时,多半会用到弹弓,而当时弹弓的弹子都是用黄泥团成并晒干的泥球。据当地人称,仅仅由民间弹弓发射的泥球,就可以轻松穿透麋鹿等动物的皮毛,做到一击致命。
在建筑方面,东北人民也对黄泥进行了充分利用,他们会在木刻楞之间的缝隙上抹一些黄泥。一般来说,抹黄泥也不是简单涂抹,而是要反复涂抹三遍以上。第一遍是为了堵住缝隙,第二遍则是为了找平,第三遍却是用于装饰。三层黄泥抹上去之后,只需要等待数日任由其自然风干就可以入住,此时的木刻楞住宅会变得十分保暖,甚至还有放火及防御野兽的功能。
活立木虽然看起来无用,其实却是极好的建筑材料,它们的优越性充分被发掘出来,归根结底还是要归功于东北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不得不说,人类的创造性是伟大的,它才是我们拥有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
参考资料:《关东木帮》曹保明著 长春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