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古镇北部,有一方神土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  新市古镇北部,有一方神土

   ——新市古镇历史文化大揭秘(三)

作者:张明儿

新市,号仙潭。

新市古镇北部,有一方小小的神土,约3万多平方米,折合为45亩。

它是“西庙弄”与“鼓楼弄”两端,截取的一方区块。

这一区块,浓缩了仙潭小镇一千八百年重要的历史,凝聚和沉淀了叹为观止的新市人文历史,是一代又一代新市人的灵魂寄养与崇拜。

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所散发出的精神与文化的阳光雨露,源源不绝地滋养了这个古镇。

让我们轻步踏上这一方小小的神土,来一次巡游。

这方神土西端处,便是传说中的“西庙弄”,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古巷。

走进“西庙弄”,其实便翻开了一部新市鸿篇史志。

“西庙弄”,本名“施家巷”。据传,此地原为一古村落,后因晋朝“镇国大将军”朱泗出生于此,朱泗祖姓为施,故俗称为“施家巷”。

如此,便引出了古镇新市辉煌历史的前页——晋朝“镇国大将军”朱泗,揭开了新市古镇历史硝烟弥漫的一幕。

这是为史家所关注的新市历史重点。

朱泗是新市的“开镇之父”,他对新市家乡建设作出开拓性贡献,功名卓著。

它又是晋国当朝名将,在对保卫国家、抗击外来侵略的战斗中屡建功勋,英雄献身。

他身后受到千秋庙奉的礼待。

在这片神土上,为他建了“永灵庙”(公元324年),迄今历时已达一千六百九十三年历史。

后来,百姓在新市东栅、南栅,分别又为他建了两座。

往“西庙弄”里面深入,便是明朝著名方志家、著名词学研究学者陈霆故居。

他的故居恰好为“永灵庙”北面,相距也仅百米之遥。

陈霆是新市历史文化总结的首创者。

他写下的《仙潭志》光前耀后,开了中国民间方志的先河。

他解释了新市众多文化谜团,总结前人的文化,开创具有历史意义的“仙潭十景”、“九井三潭”地域特色文化。

他又是明朝时期著名文学家、词学家。

陈霆在自己祖居宅地东北一河流折弯处,营建了一座山石叠垒的“渚山”。登山眺望可见西栅的苕溪之水汪洋而来,壮势远淼。

“渚山”是一座“文化之山”。“渚山”西面建了一座“渚山堂”,用于文化交流,曲水流觞唱咏。

这方神土的东端处便是著名“鼓楼弄”,也是南北走向,这是一条紧挨着一座江南名庙的古巷。

这是见于佛教史志记载的“觉海寺”,从武康迁至,原名为“大唐兴善寺”。

这座庙宇建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它是建于一处南朝齐国中大夫朱安期墓地之上的。

至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名“觉海寺”。

这方神土,是新市百姓精神层面的一方圣土。一千八百年以来,人们心中对它的崇敬,从未有任何污染。

后来(1951年)在这里成功创办了德清初级师范学校。

然后改建为一座中学,培养了难于计数的人才,源源不绝向社会输送。

两座“文”与“武”不同意义的丰碑,奇迹般出现在这方神土上:

代表本地民间道德精神的领袖形象——朱泗,代表本地渊博文化的巨匠形象——陈霆。

这里集中了古镇人文历史最顶尖的庙祀与寺观:出现了两座不同文化载体的精神大祭坛——永灵庙与觉海寺。

新市因地理形势优胜而成为江南水域的高地,迎汇八方,引聚四邻。新市,因这一方神土而成为江南文化的高地,风采斐然,声名远播。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