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期|产前饲喂时间和饲喂量对母猪和产仔性能的影响
1
前言
自2012年至2017年,由于遗传选择使产仔数增加了0.5头,产仔起始到产仔完成的时间自然增加。较长的产期对母猪的健康和仔猪在分娩和哺乳期的生存有负面影响。分娩时间的延长与死产数量的增加有关。最近一项商业母猪研究的数据显示,平均分娩时间为4小时,Feyera等得出的结论是,与在分娩前6小时给母猪喂最后一顿饭的母猪相比,在分娩前3小时或更短时间给母猪喂一顿饭的母猪,她的产程更短,对分娩辅助的需要更少,死产率也更低。目前,一旦母猪被转移到产仔箱中直到分娩开始,商业农场使用许多不同的饲养管理策略,以前没有研究特别关注从怀孕第113天到分娩期间的进餐次数、饲料利用率及其对分娩持续时间和仔猪存活率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饲料量和饲料投放频率对分娩过程、母猪和产仔性能以及仔猪存活率的影响。
2
材料和方法
2.1 饲喂处理
共有727头母猪(大白×长白),当母猪进入产房时(第113±2天),对母猪进行称重,并测量母猪的背膘厚(BF)。此时,母猪按胎次类别(初怀、胎次1和胎次2+)内的体重(BW)进行分组,并被分配到三种饲养管理策略中的一种。处理包括
(1)每天07:00时饲喂2.7千克哺乳饲料的母猪;
(2)母猪每天分4次0.68kg餐(01:00、07:00、13:00和19:00小时)饲喂总计2.7kg泌乳日粮;
(3)向母猪随意提供哺乳饲料(确保饲喂器中的饲料至少为2.5千克),并通过使母猪站立(01:00、07:00、13:00和19:00小时)鼓励其每天进食四次。
在345头母猪亚样本上测定了母猪血糖。血液是通过针头刺入耳廓静脉,并用血糖仪测量血糖来获取的。分别在分娩开始、分娩开始后2小时和分娩结束3个时间点进行测量。
2.2 统计分析
数据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分析,使用正态分布拟合母猪体重、背膘厚、窝重、平均仔猪体重、窝增重、初乳产量和摄入量、仔猪体重变异系数、总出生体重、窝数和饲料摄入量。使用Lme函数拟合统计模型。
3
结果
3.1 饲喂策略的应用
与每天吃一顿饭的母猪相比,分娩前自由采食的母猪从配种到分娩的时间缩短了0.3天(表1)。与其他喂养策略相比,自由采食的母猪的总产仔前采食量增加。这些结果证实了喂养策略已经被成功地应用。
表1 母猪产仔前饲喂饲料的时间和数量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母猪体重,背膘厚和采食量
在试验开始(进入产房)时,母猪体重和背膘厚没有差异。结果表明,分娩前自由采食的母猪从产后到断奶期间的母猪体重损失较少,背膘厚损失较少。与每天一次饲喂2.7kg的母猪,每6h饲喂0.68kg的母猪相比之下,分娩前自由采食母猪的泌乳母猪采食量有所增加。
3.3 分娩持续时间与仔猪存活率
从结果看,总出生猪和活产或死产猪的百分比并未因喂养策略而不同(表2)。分娩前自由采食的母猪的辅助率最高,其次是分娩前每天喂养一次的母猪,每6小时喂养0.68公斤的母猪的辅助率最低。第6头猪的分娩持续时间、出生间隔和出生时间在不同喂养策略下相似(表3)。不同处理间仔猪出生时死亡或出生后24h内死亡率差异不显著,仔猪24h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与分娩前每天饲喂1次相比,每6h饲喂0.68kg可显著降低仔猪从24h至断奶的死亡率。
表2 产仔前母猪饲喂时间和饲料量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表3 母猪分娩前饲喂饲料的时间和数量对分娩持续时间、出生顺序和存活率的影响
3.4 产仔性能和初乳生产
无论采用何种喂养策略,仔猪出生体重、24小时体重或断奶体重的变异系数均无显著差异。
3.5 母猪血糖和后续繁殖性能
在每个时间点(分娩开始,分娩开始后2小时,分娩结束),任意采食母猪的血糖浓度最高。从分娩开始到分娩开始后2h,血糖浓度增加。在分娩结束时最高(图1)。
图1 345头混合胎次母猪的子样本用于血糖测量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分娩前自由采食的时间长度是很重要的,在这样的时间里,可以观察到其有益于母猪,可提高泌乳采食量,减少背膘厚损失和改善窝产仔的生长。母猪分娩前平均3d饲喂自由采食日粮比分娩前每天饲喂一次日粮能增加断奶仔猪的断奶重。与分娩前每天饲喂一餐的母猪相比,分娩前每天限饲四次的母猪断奶比例有所提高。根据本研究中母猪的生产力水平,在分娩影响分娩持续时间、出生间隔或死胎率之前,结果并未发现从进入产房到分娩的饲喂策略会影响分娩持续时间、出生间隔或死胎率。随着仔猪产仔数的持续增加,应继续研究有助于缩短分娩持续时间和提高仔猪断奶存活率的营养或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