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 | 为什么“海绵城市”必须走向“海绵国土”?

导读

中国水问题非常复杂,水质问题、水量问题、栖息地消失问题、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土壤污染问题等,整个水生态系统面临着全面的危机,“海绵城市”必须走向“海绵国土”才能解决城市水问题。——俞孔坚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始人、土人设计首席设计师

01

为什么“海绵城市”必须走向“海绵国土”

中国水问题非常复杂,水质问题、水量问题、栖息地消失问题、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土壤污染问题等,整个水生态系统面临着全面的危机,现在必须综合系统地解决水问题。

但工业时代对水问题的解决之道却是单一的,片面地构建灰色基础设施,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主要体现为小决策与水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的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功能分割的水管理体制不利于水系统的管理)。

然而,水是世界上最不应该被分离的元素,“小决策是一切环境问题的根源”。

02

出路:跨尺度建立水生态基础设施

水生态基础设施形象地说就是“海绵系统”,“海绵系统”不仅解决量的问题,也解决质的问题、生物栖息地问题,也就是说它系统地解决生态服务的问题。

生态服务在科学界已经研究得非常深入,分为四大类服务:供给服务(供水)、调节服务(旱涝调节)、生命承载服务(生物多样性)、文化精神服务(水景观),是我们海绵系统建设的终极目标。而且这个系统是跨尺度、跨流域的。

  宏观:建立国土尺度海绵系统

中国国土形成一个海绵体,需要结合中国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征。
       中国淡水资源占世界淡水资源的10%,而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而季风性气候导致旱涝频发。

由上图可见,中国能被洪水淹没的土地并不多,极端情况下中国要有6%左右的土地让给洪水就够了。

近三十年,大量人口涌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旱涝频发区),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城镇布局,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从宏观来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合理布局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处理水和城镇化的关系?

未来将有3~5亿的人口从农村走向城市,这些城镇化人口就应该安置在远离洪水的区域。

中观: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绿色海绵)

有些城市旱涝问题并存,主要原因是城市水系统的失调。如果不用机械的工程把水排掉,北京可以省下10亿立方米的水,就不用南水北调了,为什么不把这些水蓄存下来呢?海绵城市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就可以形成“区域海绵体”,实现自我调蓄,缓解旱涝问题。

水的解决方案、生物保护环境、人活动的出行空间和美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海绵系统(绿色生态基础设施)。

所以“海绵系统”不光是解决水问题,它是综合地解决居住环境问题,以这样的理念做,城市规划需要做调整,改变的方法就是“反规划”。

所谓“反规划”,在城市规划中,以生态作为基础设施来做城市规划,而不是以人工的灰色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设施。

这样“反规划”,城市的格局就会发生变化,它是一个穿插式的生态基底为本的城市建设。中观尺度(10平方公里之内)的海绵城市的水问题如何解决也是跟城镇的规划和设计结合在一起的。

微观:城镇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海绵”在中国的国土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因为农民知道要在土地上建一个海绵系统。珠江三角洲就是个海绵体,原来这里是不适合人居的这里是一片滩涂湿地,我们的农民知道挖塘做基,形成了桑基鱼塘,塘里养鱼,基上种桑树养蚕、种甘蔗等,这就是个海绵体,把一个本身不能居住的环境变成了一个良好的适合居住的环境,还能实现旱涝调节。

土地本身就是海绵体,早在汉代,农书里有记载,“四亩田一亩塘”,可以形成“农田海绵体”。

但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原有的“农田海绵体”都被填平了,我们习惯了“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场地平整),把道路铺平通畅,把巨大的管道埋在水管埋在地下,以为能解决水问题,而中国的降雨特征决定了埋巨大的管道解决不了瞬时的降雨,如果这样做我们需要花巨大的成本、巨大的代价。

所以应该把水留下来,不要搞“三通一平”,让“农田海绵体”留下来作为绿色基础设施。

微观尺度的城市基本不需要雨水管道,十年一遇的降水基本可以就地解决,十年以上一遇的降水才需要排出去。

排水系统再结合绿色出行廊道,形成人们的休闲空间。从小区开始,雨水就进入植草沟等自然排水系统,然后进入二级的廊道系统,然后进入三级廊道系统,水在通过这三个系统时,实现了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最后进入了四级廊道,这个廊道有多种功能,具有承载雨水、生物栖息、休闲观光等功能,形成绿色公园带。

这是一个规划概念:从国土到区域到城市的尺度,完全可以形成绿色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水问题。

03

  “海绵城市”生态技术与实践案例

“海绵系统”需要形成一套技术来支撑,这套技术就是生态技术,而不是工业时代的工程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这套技术形成了几个模块(详见最后的视频解读):

   实践案例:

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

金华燕尾洲公园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视频详解:俞孔坚 ——生态治水:“海绵国土”海绵城市

本文由中华海绵城市网(www.zhhmcs.com)根据以上视频内容整理而成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