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式教育,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世间最好的关系,就是我和你
听话式教育,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作者:伊诺

有些父母,特别热衷于听话式教育,他们喜欢乖巧听话的孩子。在父母眼中,让孩子听话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听话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

这种教育理念导致的结果是,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经常做出一些伤害孩子的事,而被伤害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微博上曾有个热门话题:“你周围那些很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么样?”

在好几万条评论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话有“毫无主见”、“讨厌社交”、“讨好型人格”、“对现实不甘,对未来害怕,对过去后悔”,各类负面语言,不禁令人唏嘘。

网上还有一个小短片,叫《做一个乖孩子的代价》,其中也提到:

“好孩子因为太过听话,而拥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痛苦,他们以后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从那些乖孩子长大后的行为特点可以看出,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性格缺陷,弗洛伊德曾说:“每一个不健全的人格,心理都根植于童年的创伤。”而造成这种创伤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最爱自己的父母。

01  乖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控制欲强的父母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参加《奇葩大会》时说:“亲子关系的本质,是对话和协作,而不是控制。”

而心理学专家李雪也说过:“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哪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被控制的人生有多痛苦,火爆全网的流浪大师沈巍有切身体会。

沈巍年轻时热爱历史和美术,父亲却处处干涉控制,硬性要求他学审计。他听从父亲的话,违心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毕业后进入上海徐汇区审计局当公务员,但他对这份工作毫无兴趣,最后选择离开单位和强势的父母,开始四处流浪。

他宁可流落街头,通过乞讨、捡垃圾为生,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虽然现在名气大增,可他丢失的人生却再也无法找回。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那有控制欲的父亲,他父亲临终前心生内疚向他道歉,悔不当初,却已于事无补,当初的“为你好”让他一辈子都好不了。

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号,事事要孩子听话的父母,是在以爱之名,行控制之权,他们喜欢控制孩子的一切,对孩子失去基本的尊重,失去尊重的教育,不是爱,是伤害。而受伤的孩子,即便付出一生,也无法修复内心的痛。

02  乖孩子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不会好好爱自己

英国儿童分析学大师温尼科特曾提出一个概念叫“假我”:“一个人的自我不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形成的,他的感觉是围绕着别人构建的。”

父母事事要求孩子听话顺从,便会导致孩子“假我”的形成。听话的孩子,小心翼翼藏起自己的不乖,活出一个让父母省心的″假我″。

慢慢地,假我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真我却渐渐消失,他们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导致长大后也很乖,并深受其害,其中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失去自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青年作家蒋方舟曾在《圆桌派》说起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小时候乖巧听话,为了在妈妈面前表现自己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竟然省下买早饭的钱,肚子饿了就去捡别人吃剩的东西。为了一直维持乖巧的形象,她从小就学会了讨好别人。

而长大后,她也把讨好型人格带到日常生活中。有一次她和男朋友吵架,对方一直责骂她,但她却一直给对方道歉。

后来在朋友的提醒下意识到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后,她感觉自己的人生观崩塌,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活得正确。

知乎上@美禾也讲述过自己童年做“乖”孩子的故事,从小妈妈教育她要乖巧懂事,让着弟弟妹妹,学会不争不抢,结果长大结婚后她也时刻顾虑伴侣态度,不敢生气,不敢发表任何意见。

习惯性讨好别人,总是以别人的需求为先,永远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情绪,迷失自我。失去自我的人,只会为别人而活,唯独不会好好爱自己。

03   不做直升机父母,让孩子自由成长

《让孩子远离焦虑》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概念:“直升机父母”,意思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天天在孩子身边“飞”,事事管控,为孩子安排各种“对他好”的活动,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愿。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听自己的话,变成乖孩子,父母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捷径,但真正的教育从来没有捷径,听话式教育只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样的孩子很难获得成功。

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曾说:“人生的成功不是循规蹈矩,而是独立思考,听从内心的声音。”

深以为然,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乖孩子,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勇敢做自己的人。

而父母的初衷,一定不是培养一个没有主见、不懂拒绝、不会爱自己、只会讨好别人的孩子。

因此,父母不要事事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爱孩子,不是占有,也不是控制,我们要学会换种心态养育孩子,从容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会独立,学会自己做决定。

1、减少控制欲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这样的家庭一定有着睿智的父母,他们懂得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减少对孩子的控制,不强迫孩子事事听从自己。

优秀的父母,不会控制孩子,而是尊重孩子。

王菲就是这样的父母,她非常尊重孩子,从不对孩子的人生进行控制。

窦靖童14岁那年,突然不想读书,想学音乐去唱歌,她没有强迫孩子一定要完成学业,而是对孩子说:“你想好就行。”

后来孩子18岁那年,从音乐学校退学,王菲依然尊重了她的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她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长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不被父母控制的孩子可以自由成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身上会闪着自信、笃定的光芒。

就如同《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那些鸟儿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主自由的光芒。”

2、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说:“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黄磊就是这样教育女儿多多的,在《爸爸去哪儿》中,多多有一只小狗,她特别喜欢。有个小朋友过来跟黄磊说想玩小狗,他回答:“狗是多多姐姐的,你应该去问她。”

多多同意了,后来因为对方玩得时间过长,她想要拿回小狗,跑去向爸爸求助,黄磊告诉女儿:“你可以自己解决。”

黄磊说过:“我从来没有把多多当作孩子,她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生,我们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从来要求她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能够自己做决定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不做直升机父母,学会放手,给孩子适度的空间,拥有选择的权利,让Ta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成长。

04 结语

纪伯伦的诗《致我们的孩子》中说:“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的确如此,孩子只是借由我们而来,父母能给予他们的是爱,而不是自己强加给他们的想法,更不是让他们变成自己手中的牵线木偶。

父母应给予孩子真正的爱,正如泰戈尔所言: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用爱和自由滋养孩子,他才能成长为父母真正想要的样子

作者简介:伊诺,长期主义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