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阿里与易居携手推出“不动产交易协作机制”(ETC),与此同时还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天猫方面正式成立房产部门,推出“天猫好房”平台,并且还公开表示,“至少在未来的3年内不赚钱,所有收入100%补贴购房者”。而这一消息的爆出,也很快就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事实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互联网行业中跨界卖房的其实并不只是天猫一家。早在2017年,京东方面就已进军房地产交易市场,而在电商平台之外,字节跳动也曾在2019年收购房地产信息交易平台“幸福里”,并在今日头条APP中房产频道最上方的banner位,放上了幸福里的广告以及由幸福里头条号发布的相关资讯。那么,为什么近年来互联网平台都开始热衷于跨界进入房产交易业务了?
在互联网行业,我们最经常听到的新业务的起源故事,就是某某大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用户的需求痛点,从而试图用技术以及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提出更加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其实这个故事套用在各大互联网企业跨界做房产交易业务也同样适用,因为在这一市场同样有着种种痛点。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如今我们购买日常使用品,大多只需要在电商平台上输入关键词就能出现海量商品可供选择,而在添加关键词后,还能做到进一步精确商品范围,同时,展示出来的商品列表还能根据用户诉求按人气或价格等条件进行排序,以便更好的筛选。但在购买房产这一商品时,显然目前还很难享受到这样的便利。因此如今这些互联网平台进入房产交易这一赛道,显然也正是看到了这些用户痛点,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且透明的房产相关信息。并且在购房者找不到合适房源的同时,站在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同样也意味着难以获得意向用户。因为我们也不难看到,近年来房地产企业自身也在积极触网,并且乐于将更多的信息公布到网络中,甚至包括例如3D模型以及VR视频等,以帮助用户在线上就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房产信息。对于这些房地产商来说,将房产信息放置在流量庞大的互联网平台上,自然也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可能被意向客户接触到。
而这些跨界做互联网服务的平台,现阶段确实也在“信息交换”这一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按照字节跳动方面公布的信息显示,幸福里将作为旗下房产综合信息平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可靠的购房决策支持,早在去年9月,幸福里的数据就已覆盖全网1000万房产用户,以及400万PGC资讯,并实现了1.2亿的文章阅读量。虽然京东方面在平时鲜少有房产这一业务线的相关信息出现,不过在例如大促等特殊的时间节点里,往往能看到京东与房产商联动的促销。例如在2017年的11.11期间,京东房产曾与碧桂园一同启动“京碧辉煌”计划,并进行了一场持续12小时的直播互动。而对于京东来说,房产这一商品无疑噱头颇足,而对于房产商来说,则可以在短时间里获得更为可观的曝光量,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当时“京碧辉煌”这一活动依然更倾向于双方利用各自资源来提高曝光量。如今,天猫好房号称要在未来3年不赚钱,在业内人士看来,也透露出前期以流量和口碑积累为主的信号。其实在互联网行业中,都能看到平台方前期不挣钱,甚至倒贴钱给予用户各种补贴,这点无论是电商、网约车,乃至外卖等领域中都有着相似的发展阶段。而透过这种现象,本质上其实是平台在前期进行投入引流,同时向目标消费群体培养购买习惯和使用口碑,到后期“游戏规则”发生改变后,平台就能更快速的占据优势。
但如果互联网企业跨界卖房只是为了制造噱头用于引流,最后消费者看到网上的信息依然选择线下进行,那这些平台不就白白做了“导购”的嫁衣了吗,所谓的“游戏规则”又怎能发生变化呢?显然这需要这些平台针对房产交易的种种特性,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交易流程了。由于房产本身的特殊属性,也使得其互联网商品化有着不少的困难。首先其单独作为一项商品来看价格相对昂贵,有着大件且固定的特性,这就意味着无法像电商平台上的其他商品一样,能够做到验货后再“七天无理由”;其次,房产本身的复杂性,例如采光、通风、各居室大小,以及隔音效果等等,这些即便是在现阶段的VR实景中也难以得到体现;并且房产除了本身的价值之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配套设施,当用户没有足够充足且可靠的信息来源作为支撑时,只有靠实际勘察来真切感受。此外由于通常新房只具备预售属性,并没有实物,再加之房产交易原本就具备低频高价的特性,因此也就更加考验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程度。在传统的房产购买流程中,即便是实地购买预售房,就已经需要考验购房者对于开发商的信任程度,如果放在互联网平台,想要让消费者能够放心隔着网线就下单,恐怕平台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获取用户信任才行。
作为行业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Apple Watch Series 6同样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无论是导航还是电话号码标记,大数据真的可以全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