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靖兵法是古代兵法的顶峰

为什么说李靖兵法是古代兵法的顶峰

原创2021-08-18 22:42·磧里沙

我认为冷兵器时期的兵法,发展到隋唐时期达到鼎盛,李靖是其集大成者,此后走向衰落,再也没有出现能与之比肩的兵法大家了,下面我从多个方面一一道来。

一、传承

战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春秋战国延续数百年,是华夏文化最为蓬勃发展和形成的时期,不但涌现了儒、墨、法、兵、道等各家学说,还诞生了《孙子兵法》等多家著名兵书,这些兵书对战争本质的深刻认知和对战争手段的全面剖析,在此后千年,一直被视为兵书圣典。

从春秋战国历经秦汉、魏晋、五胡乱华、南北朝,再到隋朝一统中原,在这千年间朝代更迭无数,世家大族也是此起彼伏,但家族传承一直没有中断、延绵连续,承载华夏文明持续发展。点数隋朝的高官勋贵,多是出自世家大族,许多人的家族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初北周灭北齐,隋灭陈国,北齐、陈国的世家大族多数有没有消亡,而是摇身一变继续为新朝所用,可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李靖出于勋贵世家,小时候就聪慧过人、喜读兵法,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应该征战沙场建功立业,自谋富贵,何必做一个读书人。”李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一,每次与其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之讨论孙吴兵法的人,只有你啊。”那时李靖还是少年。(注:孙吴兵法是《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的简称)

隋朝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起始于五十年前的军事改革,西魏权臣宇文泰推行府兵制,使得个体战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历经北周、隋朝的发扬光大,府兵的战力发展到鼎盛,使隋朝实现了一统江山的伟业。

在中原以北是蒙古高原,即大漠草原,生活着游牧民族,他们依仗马快,经常聚集南下侵入中原抢掠,汉武帝时期的中原王朝将他们打得远遁,创造了强汉风采。

隋初,大将军杨素统领兵马反击草原部族的侵扰,一反中原步兵需要战车、拒马,布置防守阵型抗衡骑兵的惯例,率领大军深入草原七百里,大败都兰可汗,创造了以步兵进攻阵形击败草原骑兵的先例,使之大漠各族俯首称臣。

此时的隋朝刚刚结束了二百多年的战乱,兵卒的主体是历经多代的铁血传承的府兵,人人都是搏击行家,又是熟知阵战。将官更是世代相传,杨素的先祖是东汉宰相,父亲是大将军,战死沙场,杨素家学渊源,精通兵法。所以说,这个时代造就了最强的将官,最强的士兵,产生了世界最强的军队,隋朝成为最为兴盛强大的王朝。(此后的所谓强军,完颜阿骨打的女真兵、成吉思汗的蒙古军、皇太极的八旗兵,他们无论从将官体系,还是兵源素质都不能和此时相比。)

杨素后来官至尚书左仆射(国务院总理),也看好青年李靖,抚着自己的坐榻说道:“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

隋朝尚书左仆射 杨素

二、时代

杨素却是看走了眼,此后二十多年,李靖默默无闻,一直是底层官吏,得不到升迁。不是李靖无能,是皇帝不识人耳,也是李靖生长在盛世,根本没有捞到崭露头角的机会。

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杨广,骄奢靡费、好大喜功,即位后短短十年,折腾得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各地造反义军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盛世出名臣、乱世出名将,看来终于迎来了李靖大显身手的时代。

三、经历

617年(大业十三年),时任马邑郡丞的李靖,虽然已过盛年,但内心建功立业的初心没有变,偷偷收集到了李渊造反的证据,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要亲自面见皇上杨广,密告李渊造反。何以李靖如此谨慎,实因李渊的势力太强大了,他官居太原留守、山西河东剿匪大都督,整个山西全在其掌控之下。李靖在路上说不定暗暗在想:“若是皇上听过我的陈述,委派我征剿李渊,挽狂澜于既倒,力保大隋中兴,创不世之功业。”李靖有此信念支撑,路上的吃苦都已化为乌有。

当李靖赶到长安时,天下更乱,连长安至江都的道路已经匪乱肆虐、不能通行了。正当李靖被滞留长安,犹豫是否退而求其次,向长安守将阴世师汇报时,听到了李渊公然造反,挥师南下的消息。李靖密告奏功的幻想顿时破灭,但仍不气馁,向阴世师报到,积极参与长安防卫。

由于许多世家贵族认为李渊是取代杨广的最好人选,使得长安官兵并没有齐心合力守卫,坚城被轻易攻破。

李渊军经过巷战后占据了长安,将以阴世师为首的一批官员视为顽冥不化,处以极刑,李靖也在众多要被处死的隋朝官员名单中。

李靖生死关头,大悟!在临刑时,见到李渊观斩,大声疾呼:“您起兵反隋,怎么不欲完成大业,就斩杀才能之士呢?”

李渊与李靖同属贵胄圈,认识李靖,见其言之有理,就收为麾下。李世民刚被父亲允许开府,正缺幕僚,略知李靖之名,就召其入幕府,用做参军。

可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历经磨难’,从此李靖从头开始,屡建奇功,终于成为盖世名将。

唐朝尚书左仆射 李靖

四、著书

630年(贞观四年),李靖步入花甲之年,大唐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李靖官居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证实了杨素当年之言。

李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致仕还家。除了中间短暂出山,挂帅征伐吐谷浑以外,一直闭门不出,专注于著书立说,十多年间,所著颇丰,有《六军镜》3卷,《阴符机》1卷,《玉帐经》1卷,《霸国箴》1卷,《韬钤秘书》1卷,《韬钤总要》3卷,《卫国公手记》1卷,《兵钤新书》1卷、《弓诀》等。(可惜后来传承断档,多已佚失。)

五、盛极转衰

世间万物都有生灭周期,生成、成长,达至顶峰,然后向下。唐朝中期府兵制消亡,世家没落,在后期进入五代十国的动乱年代,是为末法时代。宋朝抑武修文,国家武备废弛,崖山之后无华夏,传承断档,悲哉。

此后的兵书,多是对现实情况的变通应用,例如,明朝戚继光著作《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鸳鸯阵、狼筅兵,都是训练新兵、以多击寡的战法。使用狼筅做兵器,只适合于围捕盗匪浪人,在甲胄俱全的正规军对战中完全无用。(由此可见,那个时期的明朝正规军是多么腐败无能。)

后记:

书写到此,意犹未尽,演绎一段李靖与后辈苏定方交往的故事,说说对兵法的点滴见解。

苏定方

苏定方是河北冀州人,出生于普通大户人家,其人少年时代正逢隋末乱世,勇武异常,脱颖而出,成为窦建德的大将,是当时可与徐世绩媲美的少年英才。窦建德创立的夏朝灭亡后,苏定方从零做起,历经二十多年,才升至中郎将(五品),李靖书写的兵书属于大唐私密书籍,须是四品以上高官才可查阅。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苏定方被擢升为玄武门宿卫官,官居四品,进入了皇家核心圈,得以见到李靖兵书,被其书深深吸引,感悟颇多,上书皇上。

李世民见苏定方谈论李靖兵法,言简意赅,深得该书精髓,苏定方还提到了许多不解之处,都是兵法窍钥。李世民很重视传承,批示苏定方为该书作注,不明之处,可到李靖家中请教。

李靖十多年来阖门自守、不见宾客,苏定方秉持圣意前来,才得到接待。苏定方曾经跟随李靖攻灭突厥汗国,立有大功,李靖对其还有印象。

苏定方见李靖倚靠在床,需要有人搀扶才能下地,已是风烛残年,感慨道:“您老一生战无不胜,兵法传世,英名长存。”

李靖言道:“我现在眼花手抖,不能提笔,再无用处,只是苟延残喘了。”

苏定方道明来意,李靖感谢皇恩,然后让其讲述对兵书的看法。苏定方知道这是考试,若是认定自己平庸,必然会敷衍了事,时机若失不再来。

泛泛而谈过于平淡,谈论细节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所有言辞都是在特定场合才有意义,谈论兵法也不例外。苏定想到给皇上的奏疏,场合背景明确,遂将给皇上的奏疏背诵了一遍。

李靖默默听完,心中赞许:“此子背诵奏疏,让我知其来龙去脉,是想让我尽快知彼,果有兵法天赋。”

李靖再问苏定方的经历,苏定方将出身、履历一一道明,李靖判定苏定方是稳重之人。李靖说道:“你履历丰厚,深通兵法,如今已入皇上法眼,鸿途可期。”

苏定方道:“兵者国之凶器,如今外患烟消,亦无内乱,若能终生不再出征,实乃我辈之幸也。”

李靖感觉苏定方言出肺腑,是深明大义之人,心生欢喜,与其畅谈。

此后,苏定方经常拜访,每次到访都使李靖心情振奋,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恨不得把心中所学一股脑全部倾倒出来。苏定方见李靖身边只有不通文墨的仆人,动问为何不让自己的儿子随侍在侧,聆听教诲。李靖讲述,自己只有二个儿子,全都其武从文,大儿子李德謇因受废太子李承乾事件牵连,贬谪在外,二儿子李德奖只读经史,不学兵法。苏定方奇怪:“这是为何?”

李靖言道:“兵法是双刃剑,我小儿资质平平,仅靠纸上谈兵难有深悟,若是囫囵吞枣、夸夸其谈,人们以为他深得我之真传,岂不害人害己。”

李靖又言:“我蛰伏十多年,终于等到皇上放下戒心,准你前来,使我能畅所欲言,足慰平生。”

苏定方听了暗自感伤,没想到李靖功勋卓著、满腹韬略,却是如此委曲求全。苏定方由衷说道:“如今大唐鼎盛,四海升平,都是您老一代的名将开创出来的。”

谈到当今名将,李靖道:“侯君集、薛万彻用兵果敢,善于奇袭,不是大胜就是大败。李道宗、徐世绩谨慎周详,善于防守,既不大败也不大胜。皇上用兵坚忍、出击果决,一旦咬住敌人,就会死咬不放,直至致其于死地。”

苏定方这才明了,李靖看人如此透彻。

李靖向苏定方传授兵法精髓:“兵者诡道也,兵书所载只是皮毛,其精髓在于洞悉人心,不单是敌人之心,还包括部属、上级,甚至帝王的心思,如果做不到这些,何谈知己知彼。古之韩信,被一夫人蒙骗丧命,实不配兵法大家之名。战国时期的白起、吴起均是未得善终,也都略有所缺。

能知己者是儒将,知己知敌者是名将,兼能洞悉帝王心思者,才是兵法大家。古之孙武、曹操,近代之杨素,堪称兵法大家。”

“再有,兵之诡诈与仁之宽恕是相辅相成的二端,若缺少仁之包容,诡诈必然反噬,战国吴起就是例证。”

苏定方听的震撼,牢记在心,心中暗道:“您老善始善终,足以与历史上的这些兵法大家比肩而立!”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七月,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被册赠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