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1)
1964年10月12日晚,正在黑海之滨休假的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
电话是从莫斯科打来的。赫鲁晓夫拿起红色的话筒,话筒那头立刻传来他的老乡和老部下勃列日涅夫的声音,一如既往地谦恭,还带着习惯性的谄媚。
其实勃列日涅夫在电话里还是有些反常,说话磕磕绊绊。不过赫鲁晓夫没有察觉,人一旦掌了权,直觉就会变得很麻木。
勃列日涅夫请求赫鲁晓夫第二天赶回莫斯科,参加一个关于农业问题的会议。
第一书记正在度假,一帮部下居然敢叫他回去开会。岂有此理!赫鲁晓夫非常恼怒,立刻跟往常一样破口大骂。勃列日涅夫立刻吓得不敢出声。
过了一会儿,话筒里换了一个声音。语气严厉,态度坚定:是苏联的“意识形态沙皇”、“灰衣主教”苏斯洛夫。
面对苏斯洛夫,赫鲁晓夫就不敢太造次。苏斯洛夫严厉地说:你,明天,必须赶回莫斯科!否则,会议在你缺席的情况下,照常召开。
必须!?太过分了,竟敢对第一书记使用这样的情态动词?
但苏斯洛夫就这样使用了,赫鲁晓夫也无可奈何。虽然一百二十个不情愿,第二天上午,赫鲁晓夫还是坐飞机回到了莫斯科。
一走进会场,赫鲁晓夫就发现苗头不对。
开的根本不是什么关于农业问题的会,而是关于撤除赫鲁晓夫同志党内外一切职务的会。
第一个发言的,正是他的老乡和老部下勃列日涅夫,这次他好像突然换了一个人。勃列日涅夫同志显然有备而来,历数赫鲁晓夫同志的种种“罪行”,并强烈建议主席团同意撤除赫鲁晓夫同志党内外一切职务。
除了米高扬,主席团所有的人都同意勃列日涅夫的建议。
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就这样简单地被撤销职务,变成了一个特殊养老金领取者。
赫鲁晓夫撤职了,但苏共不能没有第一书记。谁来当?
所有人都开始挠头皮。因为他们之前注意力太集中,光想着怎么推翻赫鲁晓夫,还真没商量由谁来接班的问题。
苏共机关、军方和克格勃几大势力,从来都是暗中较劲,互相拆台,谁也不服谁,虽然在推翻赫鲁晓夫的问题上,临时表现出难得的团结,但那只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但现在,这个敌人突然消失了。苏共机关、军方和克格勃又开始像从前一样较劲,甚至更激烈。
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一天。
各方都想选自己的人,但不管哪一方提出一个人,都会遭到其他各方的强烈反对。最后较量的结果,只能是选出一个各方都不太瞧得上,但又都能勉强接受的人。
最后选出的这个人,从各方互害的结果看,一定是最适合当第一书记的人;但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看,也许又是最不适合当第一书记的人。
选第一书记的过程,就像有人拿着一个皇冠,在最有希望的几个脑袋上一个一个试戴,发现都不合适。最后随便选一个脑袋戴上,发现还刚合适:对对对,就这个人!然后大家都如释重负。
这个脑袋,正是勃列日涅夫。而这一戴,就戴了十八年!
1. 为什么是他?
在推翻赫鲁晓夫的“宫廷政变”中,勃列日涅夫是最主要的组织者。虽然他一直被看作是赫鲁晓夫的人,职业生涯的几次关键提拔,都是赫鲁晓夫在起作用,但这根本不影响勃列日涅夫推翻赫鲁晓夫的决心。因为赫鲁晓夫上台后鲁莽的改革,直接触动了勃列日涅夫同志的核心利益。
赫鲁晓夫当时正试图取消官员的所有福利和特权,并准备强迫年龄偏大的干部退休,真正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
这就很要勃列日涅夫同志的命。是你当年提拔的我没错,但提拔我后,你又要拿掉我目前享受的一切,当年的提拔一下子没有了任何意义。而且,勃列日涅夫当时已经58岁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脚步声,没日没夜地在他后脑勺响彻,让他寝食难安。与其等着被拿掉,还不如冒险干一票。至于谁是谁的人,谁他娘的又顾得上。在这个世界上,说到头,谁都不是谁的人,每个人都首先是自己的人。
所有的站队和交情,都不过基于一时的利益。
所有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人,也都抱着和勃列日涅夫一样的想法,因此没有任何人责难勃列日涅夫恩将仇报的行为。
但后来,为什么所有人又能一致同意勃列日涅夫当第一书记?
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平庸无能,是一个草包、笨蛋加傻瓜,文化水平又很低。
政变的另一位主力、克格勃头目谢列平就明确表示:勃列日涅夫只有州级领导人的水平,他不会通过文件看世界,更不会用文件管理国家,一有什么事,动不动就跑到田头车间,要亲眼看看具体该怎么做。把两种方法联系起来,勃列日涅夫都办不到。他也没有任何理论知识,所有的讲话都要别人代笔。
柯西金对勃列日涅夫的印象是:特别痴迷勋章荣誉和掌声,喜欢做报告和接见外国代表团,却从不想做具体的任何一件事。
勃列日涅夫的下属们也向外面抱怨:领导不会批文件,每次拿到文件,只会在左边的空白处用蓝铅笔做记号,从不加任何注释和意见。
勃列日涅夫还有一些叫对手们特别喜欢的毛病。
他是一个烟鬼,喜欢抽烟,平时总是烟不离手。
勃列日涅夫还喜欢名车和打猎,从来不读书,一有功夫,就想着打牌、开快车或打猎。
另外,勃列日涅夫对搞女人也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一有漂亮女人,就会找机会乱摸,连女裁缝也不放过。如果能睡,睡完马上就会提拔她们的丈夫。
勃列日涅夫非常肤浅,俗不可耐,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夜还要抽空出来问球赛比分。勃列日涅夫还有些多愁善感,动不动还会为一些悲惨的故事流下伤心的眼泪。
如果选不了自己或自己的人,选一个这样的人,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好人坏人都觉得不错:好人觉得他不会整人,坏人觉得他很好控制,有机会还可以取而代之。
不好不坏的人,也觉得选勃列日涅夫很不错:这样一个人当了一把手,自己活,也会让别人活。
当然,从冠冕堂皇的角度去看,勃列日涅夫就更经得起推敲:
本来就是主席团的资深成员,苏共书记,工作经历丰富,有领导工业和农业的经验,地方和部队都干过,还拥有少将军衔和4枚高级别勋章。
另外,比起面无表情的苏斯洛夫和嘴唇薄薄的柯西金来,勃列日涅夫相貌英俊,浓眉大眼,更适合当国家领导人,放在国际舞台上也让苏联人民更有面子。当然,说起勃列日涅夫的相貌,那可是连斯大林都亲自赞叹过的:
据说斯大林晚年,苏共召开一个大会,勃列日涅夫正在台上发言,身材魁梧,潇洒英俊。坐在台下的斯大林禁不住问旁边的人:这同志是谁啊?
答:摩尔达维亚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同志。
斯大林大声赞叹:多么漂亮的摩尔达维亚人啊!
进入垂暮之年的斯大林,特别喜欢身强力壮、年轻英俊的下属,正是在那次会后,斯大林亲自拿起红蓝铅笔,把勃列日涅夫列进苏维埃最高主席团的名单里。就这样,勃列日涅夫当上了国家领导人,让全苏联的所有干部都大吃一惊。
一般来说,狗屎运走到这个份上,也就到头了。但勃列日涅夫同志的狗屎运,却并没有从此叫停,那次仅仅是个开始。
1964年10月14日,苏共选出新的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
所有的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就这样,勃列日涅夫不费吹灰之力,轻松当上了超级大国的头号人物。不过,即便如此,他的战友加对手波德戈尔内、柯西金、苏斯洛夫、谢列平、谢列斯特等人,都认为他只是个“过渡人物”,总会有一天,会找个机会把他拿掉。就连莫斯科的市民,也都一致认为,勃列日涅夫只不过是个靠运气侥幸成功的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