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咽痹,利关节的“天鼎穴”

导语:今天学习天鼎穴的用法。

穴位取法:正坐,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扶突与缺盆穴之间。

主治: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不下,暴瘖气梗。

1

天鼎穴的主治功能分析

一、从阳明本气主燥来看

大肠与胃属阳明经,按《素问·六微旨大论》云:“阳明之上,燥气治之”,说明大肠与胃的功能主燥。

胃以燥气足而能纳谷腐熟,大肠以燥气足而能传导排泄。若胃之燥气不足,则纳谷消化失常,大肠之燥气不足,则便溏或泄泻。

如阳明之燥气过胜,最易化火上炎,灼伤津液,以致发生如主治所记:喉痹、咽肿、暴瘖等证。所以大肠经病候:是主津液所生病者——喉痹,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

从而可知天鼎穴功能降逆泻火,清燥存阴以治咽肿、喉痹。

二、从经脉循行及经气、气血来看

大肠手阳明经脉循行上肢外侧前缘,经过腕、肘、肩关节,其经气在三阳经中,称为两阳合明,谓之阳明,是指三阳经中,以阳明经气为最盛;其气血在十二经脉中,独为多气多血。

故上肢由于外感风寒湿邪,或气滞血瘀所导致的麻木疼痛等证,取天鼎穴,功能通阳疏表以散风寒,行气活血以舒筋利节。

2

针刺得气与神经分布的关系

天鼎穴的深层即臂丛,故针从胸锁乳突肌后缘向项后直刺5分~1寸,要求刺中臂丛,针感如触电样通达二、三个手指或五个手指,疗效显著。

但对于体质较弱者,应注意针刺提插不可过频,捻转用力宜轻,以防晕针或针后出现不良反应;体质较弱者,在空腹时不宜针。

3

病 案

一、咽痛

某职工,男,40余岁。吞咽时,咽喉作痛,舌苔薄白,脉缓滑。

《灵枢·杂病篇》中曰:“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喉痹即咽喉肿痛之重者。

该患者说话时并不觉痛,只在吞咽时痛,故认为是手阳明经燥胜伤津所致。

取双侧天鼎穴针之,当时再作吞咽,完全止痛,说明了天鼎穴具有清燥存阴的作用。

二、呃逆

呃逆一证,在辨证上亦分寒热虚实,在治疗方面,以和胃、降气、平呃为主。

某职工,男,20余岁。突患呃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抑制。舌苔白薄,脉滑缓。据云曾经用针,未能见效。

诊为阳明燥热上冲所致。取左侧天鼎一穴,针下呃逆即止,起针后也未复发,表明了天鼎有泻热降逆的疗效。

三、中风后遗证

某人,男,年近60岁。右半身不遂患者,扶杖能自由行走,上肢活动受限,不能举平,右手指能伸屈活动,但不持力。舌苔薄白,脉缓微弦。

半身不遂,多为中风后遗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虽然受限,但手指能伸屈活动,并无疼痛,因而风寒诱因可除外。

上下肢不觉麻木,亦不吐痰,脉无滑、濡象,故痰湿阻络的因素也不存在。

从而可知,气血虽亏,其程度并不重,治宜调气血,利关节。

针取患侧天鼎一穴,针感通达手指,起针后,右臂即能举平,说明独取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显示了行气活血的功效。

又配通于督脉的小肠手太阳经俞穴后溪(俞主体重节痛,督脉为诸阳经之交会),取之能激发督脉之阳气,以宣通手太阳之经气,有利于手指的屈伸活动,针后当时,右手指握力即见增强。

四、肱骨骨折合并臂丛神经麻痹

钱某某,男,42岁。

由于外伤,左肱骨中段横行骨折合并臂丛神经麻痹两个半月,左上臂夹板固定,左上肢肌肉明显萎缩,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左手轻度浮肿,仅前臂有迟钝之感觉。舌苔薄白,脉缓滑有力。

诊为外伤导致气滞血瘀,手三阴、三阳经气由于横行骨折阻滞不畅,筋脉失养,以致左上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左手指端三阴、三阳经气循环障碍尤甚,故左手背浮肿。

治宜调气行血,通脉荣筋,促使运动功能早期恢复。

初诊:针刺患侧天鼎穴,针感如触电样通达拇、食、中及无名指桡侧,提示神经并未断离,同时说明针刺亦具有诊断价值。

二诊:间隔一周,针刺患侧天鼎穴,针感如前,针后当时,患者发现左拇指有轻微外展活动。

三、四诊:三诊无变化。隔一周第四诊,针刺患侧天鼎穴,针感通达桡侧四指,针后当时,左食、中两指能轻度屈曲活动,拇指外展活动力也增加。

五诊:间隔一周,针刺患侧天鼎穴,针后当时,左拇、食、中三指活动均有进步,拇指并出现轻度伸展运动。

六、七诊:六诊无变化,间隔一周,第七诊针刺患侧天鼎穴,针后当时,左手小指出现伸屈活动,其余各指活动均有进步。

八、九、十诊:均隔一周,仍针刺患侧天鼎穴。三次所取得的效果,左手拇、食、中三指已能摄取火柴盒,但手指伸展力尚差,不能主动将火柴盒放下。

十一、十二、十三诊:均隔一周一次,针刺患侧天鼎穴。三次所取得的效果:左手各指活动均较前进步,手指伸展程度亦增强,已能主动放下所摄取的火柴盒。手部萎缩之各内在肌肉已渐次恢复。

继续每隔一周,针刺患侧天鼎穴,及至第三十诊时,左手运动功能已基本恢复。嘱患者停止针刺,加强功能锻炼。

从本例患者治疗经过来看,针刺对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按一般记载,神经损伤后,电变性反应检查呈重度变性反应时,常需一、二年始有恢复可能。

本例在损伤后三个月检查呈重度变性反应,经针刺后,神经功能恢复很快,尤其是初期,每次针后患者都能发现即刻效应,表现在某种活动的加强。通过本例治疗过程有几点体会:

1. 针刺天鼎穴治疗臂丛神经麻痹有明显效果。以此推测,凡神经损伤未曾断离者,均可以针刺治疗,而且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亦有促进作用。

2. 取穴要准,针感要求如电击样通达三、四个指效果好。在本例治疗过程中,曾有一次针刺仅有酸胀惑,针后观察期间,患者反映效果不显。

3. 针刺时间不必太密,每周一次或二次即可,使其有充分恢复时间。

4. 本例患者,虽然年过四十岁,但素质较强,适应针刺,故效果理想。

若体质虚弱(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针刺天鼎穴,尽管手法如何巧妙(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取穴也准确、针感也理想,而效果却不佳,或有疗效而不巩固,毕竟难以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选摘自《名老中医经验全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994年8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扶突穴

    扶突穴 取穴方法: 扶突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穴位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 ...

  • 膝眼穴:活血通络,疏利关节[收藏版]

    内膝眼穴是经外奇穴,有活血通络.疏利关节的功效,缓解治疗膝痛.腓肠肌痉挛.髌骨软化症.下肢麻木等作用 内膝眼穴属于经外奇穴,内膝眼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膝部,髌骨下方与髌韧带内侧凹陷中. [内膝眼穴位的作用 ...

  • 桑树全身都是宝,桑葚强体质、桑叶护血管、桑枝利关节

    桑树有着"树中之王"的美誉--酸酸甜甜的桑葚向来很受喜爱,能做桑果汁.桑葚酒.桑果酱.桑葚果脯等,还有着"民间圣果"之称!而此外,桑树的叶子.枝条.甚至是树皮. ...

  • 膝眼穴:活血通络,疏利关节

    内膝眼穴是经外奇穴,有活血通络.疏利关节的功效,缓解治疗膝痛.腓肠肌痉挛.髌骨软化症.下肢麻木等作用 [图解内膝眼穴的位置] 内膝眼穴属于经外奇穴,内膝眼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膝部,髌骨下方与髌韧带内侧凹陷 ...

  • 谷雨时节健脾祛湿利关节,可以靠这种“米”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过了谷雨,说明寒冷的天气彻底结束. 更值得注意的是,谷雨时节通常会较多雨水 在广州,四月份的湿热之气已经比较明显 如果患有风湿的人群在此季节容易复发 食疗方面应注意健脾祛湿利 ...

  • 膝眼穴:活血通络,疏利关节收藏版

    内膝眼穴是经外奇穴,有活血通络.疏利关节的功效,缓解治疗膝痛.腓肠肌痉挛.髌骨软化症.下肢麻木等作用 [图解内膝眼穴的位置] 内膝眼穴属于经外奇穴,内膝眼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膝部,髌骨下方与髌韧带内侧凹陷 ...

  • 一个奇方,既散表热,又舒胸膈,还利关节

    中医有个名词叫汗法,又称解表法,是通过发汗以祛邪外出,使体表肌肉空隙打开,气血流畅,解除肌表的邪气,卫外安内. 这个方法是古代医家观察热病,发现汗出之后,高热即退总结出来的. 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 ...

  • 芳草百味|桑树一身都是宝,祛风湿利关节的桑枝当然不能少

    中医小讲堂 本栏目由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支持! 桑枝 主持人:上期节目我们讲了桑叶和桑芽,不知大家有没有回去品尝下.现在又到了桑葚上市的季节.所以说啊,桑树一身都是宝.不仅如此,听药师们说,桑枝也可以入 ...

  • 【董氏奇穴】只需一个穴位:温下焦,散寒除湿;通经络,强腰膝,利关节

    岐黄名家经方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学习岐黄名家秘方偏方大全 阴市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缓解治疗小腹胀痛.水肿.腿膝麻痹酸痛.疝气等作用,阴市穴的位置: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详见本文图 ...

  • 牛膝 利关节止痹痛

    牛膝既能补益肝肾,又可散瘀通经,利关节,止痹痛.治疗膝髌肿大而上下肌肉枯瘦之鹤膝风,余常用<验方新编>中的四神煎,方用: 生黄芪240克,川牛膝90克,远志肉90克,石斛120克,金银花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