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专稿 | 太极拳练习之步法(五)

弓步在传统太极拳当中是经常用到的一个步法,弓步属于丁八步的一个类型。左脚或右脚为八,另一足尖向前为直,左右之间不小于肩宽的一个基本距离。前方腿最小的位置不小于垂直于地面,最大的位置不超过前方脚的足尖,在其间寻求一个和后方腿能形成良好支撑的基本关系的这种步形叫弓步。

在弓步变化的方面,不论左脚还是右脚在前,要注意横向支撑和纵向支撑。后方腿给前方腿形成的支撑习惯叫蹬。前方腿给后方腿形成的支撑习惯叫撑。在蹬与撑之间是需要形成一对平衡关系,其实还是一前一后的一对基本支撑关系。按照阴阳平衡的基本思路去考虑,后边给前边,前边给后边的应该是均衡的。弓步步法中支撑的大概比例分配是前六后四,前方腿大约占到负担体重的六成,后方腿占到负担体重的四成。但其本质上来讲,蹬与撑其实是一对平衡关系,前与后之间始终保持均衡和平衡,前后为纵向。还有左右的横向支撑,左边给右边有一个支撑,右边同时给左边一个支撑。这样左右之间和前后之间也均衡了,那么支撑是稳定的。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重心是可以由前变为后,也可以由后转为前。那么前后、左右搭建起来的这种状态,就是重心位置不靠前也不靠后,不偏左也不向右,始终居中的一种状态。

在弓步步法转换和变化的过程中,有几个因素会影响到步法的调整以及位置。

一,重心的高与低。出步的前后距离是由重心的高低来进行约束的,重心沉得越低出步就越远,重心越高,出步就越近。重心的高低控制出步的远近,如在行拳中重心忽高忽低,步法忽远忽近,就没有良好的一个约束,很难维持重心的稳定。

二,左右的距离。日常大家一般不会并足站立,也不会过于夸张站很宽。而是在自然状态下,寻求一个前后左右既舒适又自然还稳定的位置。如果把腿分成三部分,下肢的根节位置叫胯,中节位置叫膝,末梢为足为踝。这个基本位置,在根节的约束中,胯的左边和右边保持均衡,两侧落平的。每个人因身材不同,胯的宽度也就各异了,依据自身的条件会寻求一个自然而然的宽度。在行拳过程当中,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胯始终保持一个开的状态,也就是胯左边向左打开,右边向右打开,形成左右均衡的一个支撑状态。在这种支撑状态下打开脚,由根节打开胯,配合步法自然落出形成的中间的距离,就是按生理位置自然延顺下来的基本距离,是最好的一个基本位置。步法的长度与左右之间的宽度,要结合自身的腿部力量和身材的大小,形成最佳的纵向与横向的支撑关系,使下盘的重心保持最好的稳定性。

导师简介

杨氏第五代嫡传人

杨斌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专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