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吧:皖江文明的曙光

皖江文明的曙光

安徽安庆   顾吧

  宿松的黄鳝嘴文化、潜山的薛家岗文化、怀宁的孙家城遗址,到张四墩等遍布安庆市的新石器古文化遗址,就像太阳出来之前天空里的片片曙光,开启了皖江文明。我徜徉在这片广袤的热土地,总想走近些,再走近些,去探寻皖江文明的源头。退休后二十年间,我几乎走遍了这些古遗址,也做了一些笔记,那就先从市郊张四墩说起吧。

  张四墩,一个多么普通的名字,一个又藏有许多秘密的地方。在冥冥之中,我似乎总能听到祖先的呼唤,曾两度走进它那神奇的梦境。

  十多年前,张四墩遗址还是省保单位时我就曾去过。那时的张四墩遗址属郊区白泽湖乡。出城得走不少路,弯弯曲曲的村间土路似乎走不到尽头。经过一个个新老房屋杂陈的村子,张四墩几个土丘就出现在三义村的背后,平常得就像走进安庆市郊沿江所有村庄一样,祖坟就依傍着村子。

  那天正好是端午节,村民们都到不远处的长干河赛龙舟去了。我穿过村子,跨过村民为保护遗址修建起的栅栏,走进张四墩。

  张四墩三方环水,北对大龙山。只见草青青,天蓝蓝,水澹澹,湖边菖蒲绿色的剑叶丛中点缀着几点黄花,显得那么的静谧,静谧得似乎都能听到祖先们的足音。也许,我们的祖先有灵,几千年来,他们就不为人知地静静地安息在这块土地下,从未远离。也许,他们从北方来,从西方来,从东方来,故土难离,带着四方的风,回到自己的故乡来。我在四个土墩间寻找着祖先的轨迹,在时空的隧道里,捡拾着祖先们遗留下的文化印记。村民拿出他们捡拾到的小石镞给我看,热情地讲述着当年考古时难忘的场景,就像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在人们有意无意之中念动了芝麻开门的咒语,琳琅满目的石器、陶器一下子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古皖先祖聚落的柴扉也轻轻地为人们打开。

  在追梦中,我清晰地记得,在西面高墩上竖着一块白色大理石做的“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因为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是“砾石为器,治陶为具”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一处聚落遗址,堪称“张四墩类型”新石器文化遗址。

  我第一次走进张四墩,正是安庆不少有识之士,针对“世纪末怀旧情怀”,共同寻找安庆老城精神家园,不断追问“你们从哪里来?你们做什么?你们到哪里去?”这一人类终极的问题,走进江西瓦屑坝,去探寻皖江历史上大移民的源头的时候,可谁又知道安庆原著民的祖先在哪里?张四墩遗址好像是一个谜语,只有谜面,没有谜底,让我们去猜,让我们去解,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根,究竟还有多少让人惊奇的发现?

  听说张四墩遗址被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又一次走进张四墩。这是一个暖冬的早晨,城市园林整齐,一片冬日的景象。那天雾霾很重,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前面看不见大龙山,后面看不到城市楼宇。十几年过去了,城市化进展太快了,这里已改称为安庆市宜秀区大桥开发区三义居委会,紧邻水产大市场。我穿过水产市场,经过一片耕地,问池塘边洗衣服的大嫂,她往身后一指说:“那不就是张四墩。”

  墩还是那四个墩,水还是那湾水,村还是那个村,牛在悠闲地啃食着遗址上的荒草,牛粪、垃圾随处可见,显得有点杂,有点乱,有点脏。怎么还多出几丘坟头?刚才村民不是说,这个地方是国家保护的,不能乱动。省保的标牌还在,在它的前面又竖立了一快更大的用黑色大理石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金字标牌。

  我市新石器遗址享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除张四墩,还有怀宁孙家城遗址和潜山薛家岗遗址。近郊像张四墩这样地形地貌的遗址太多了,如夫子城遗址、墩头遗址、沈店神墩遗址、三城寺遗址等等。走进这些遗址,就像走进一般的农村郊野,在村庄、农田、湖泊旁有那么几个小土丘,长满了荒草,丝毫不起眼,不留心就错过了。若不是张四墩遗址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谁会注意它,谁会保护它?就是祖祖辈辈曾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过去在兴修水利或农田改造时,不经意捡拾到几块残石碎瓦,也很快就甩到一边,因为当时对农民来说,除了庄稼的好坏,再没有什么更值得他们关注的了。正因为如此,我市不少新石器遗址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张四墩遗址则是幸运的,它的发现来自必然之中的偶然。1976年早春,市郊白泽湖乡经历了一冬的兴修水利,大地正从蛰伏中渐渐苏醒,田埂上和圩堤旁的野草也开始泛青了。怀宁县中学的蔡学愚老师为了家访,过石塘湖摆渡到南岸的三义村,渡口就在张四墩。这天是一个阴雨的天气,就像往常一样,带着油布伞,他不知道今天与往日会有什么不同,他也绝不会想到相隔千年时光之后,就在此日,他将与沉睡数千年的古皖人珍藏的宝物蓦然相遇。下船时,他只顾着打伞,不小心一脚深陷到岸边的泥沼里,好不容易拔出脚,见泥坑里有二块小石片,出于好奇,他捡拾起来一看,觉得很特别,就像小孩子用石头磨成小箭头样的玩具,凭着对文物知识的爱好,他认为这可能是远古人类留下来的遗物。他把这二块小石片送到县文管所,后经省文物部门鉴定,结果证实了他的推断,的确是新石器时代留下来的文物。他后来也因此成了市博物馆的一位文物专家。

  为什么张四墩遗址能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市博物馆的姚馆长。正值壮年的姚馆长就如博物馆“博物”二字,有着博览万物、精通万物的睿智。他很忙,要研究的东西很多,一会有人请教青铜器,一会有人请教瓷器。当我请教张四墩遗址的时候,他的眼睛一亮说:“就在于张四墩类型文化的个性和特色。”他向我讲述了曾参加的两次试掘,特别是1997年北京大学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一次的试掘。虽然是零星试掘,但成果丰硕。张四墩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内涵比较复杂,其数量最多、形态变化丰富的鼎、甑、罐、鬶、豆、杯等饮食用具构成了其文化因素的主体。陶器以灰陶、黑陶、红褐陶为主,轮制技术较为成熟,纹饰多见篮纹;器型与薛家岗出土的不一样,如煮酒温酒的陶鬶,小口,有钮;炊具鼎,足多侧装扁平三角形或横装扁平足;石器如石镞数量明显增多,比较精致,除了柳叶形镞外,一种三棱锥状镞身、圆锥形短铤的镞是新出现的样式,还有石锛、石铲等,多孔石刀已绝迹,,没有发现玉器。这是继我市薛家岗文化之后该地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属新石器晚期。它与薛家岗文化没有密切的传承关系,与长江中游和下游文化有交流,在本质上又不属于同一文化。而与北方的新石器文化较为密切,其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早期(大约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也就是传说中的炎黄二帝时代。

  这个时代正是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男有分,女有归,聚族而居,在湖边岗阜搭建起用芦苇杆作墙,外敷草料和泥土的茅草屋,或狩猎,或耕作,或捕鱼,其乐融融,抬头就能望到巍巍的大龙山。吃的是自种自收的糙米饭和野菜。他们已学会饲养家畜家禽,好的时候也能吃到一些野味和鱼虾,炊具是自己就地取土烧制的陶器。他们用粗麻布遮体,冬天披着兽皮。男人颈项上喜欢挂着野猪牙做的饰物,而女孩多用自己磨制的“石璜”来装饰打扮。酋长由部落公选,没有什么特权。正如《礼记·礼运篇》讲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他们各尽所能,生产品共同所有,讲究祭祀鬼神和祖先崇拜。一天劳作后,煮上一陶罐美食,温上一鬶酒,大家都很开心,举手投足就是舞蹈,发出声音就能歌唱。这也是史称的原始大同社会时期,正当我们皖西南地区的先民们走向文明的时候,古埃及的法老则在建设大金字塔。

  文明的曙光在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钻燧取火,打制石器,烧熟食物,驱赶野兽,在征服自然的历程中,逐步摆脱了野蛮和蒙昧,展开了历史上第一次产业革命,发明并不断发展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这种新兴的经济活动已显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皖西南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既是我们先民理想的栖息地,也是先民们走向文明的出发地。在大量的考古发现面前,皖西南新石器文化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来路是宿松的黄鳝嘴类型、怀宁孙家城遗址,到遍布于皖西南地区的薛家岗文化,去路是张四墩类型文化。张四墩类型是在薛家岗文化之后分布在皖西南沿江平原、河湖湿地和台地的一支原始文化,较薛家岗文化分布的范围有所扩大,遗址数量较薛家岗文化多,分布密度更大,不下百处,如张四墩遗址、墩头遗址、薛家岗遗址、岳西祠堂岗遗址等等。其分布范围,东在枞阳东部陈瑶湖附近,北达桐城北部,西到鄂东一带。学术界研究认为,皖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处在环太湖、环洞庭湖和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地区三大文化圈之间,拥有自身特征的本土文化不断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异化或蜕变,呈现多元一体的社会进程。

  环观张四墩遗址,4个高出周围地面2~4米的土墩以及土墩环绕的中部低矮的草地,就像一只停泊在岸边的方舟。根据国保标牌上要求核心保护的地带,也不过只有八亩多一点。此处滨临石塘湖,北面大龙山,南距长江不过十里之遥。我们从张四墩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可以看出我们祖先的智慧:择水而居,选择这块台地,现在我们称作张四墩的地方作为他们生活的家园,淡水、食物以及现成的水路,都为他们带来生存必需的给养和发展的空间,既使遭受到洪涝灾害,台地也成了他们一时的求生之地。从大环境讲,此地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有利于他们灾后恢复生产和发展。当然,在远古科技并未如此发达的时代,他们更相信这是上天赐给他们的风水宝地,面对天地,他们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他们在祈求神灵保佑的时候,更多表现出的是人类的倔强和坚韧。试想,就在这么一个小小的方舟之上,它承载着多少古皖文化?精美的陶器,精致的石器,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一件一件地打磨或制作烧结而成。你看那石斧上的凿孔是那么的圆整,就是在当下用现代工具,也需要有铁杵磨成绣花针的功夫。他们所处的时代,生存不易,生活艰苦,但他们从未停止过走向文明的脚步,因为张四墩是他们的家园。家园,家园,文明创自我们每一个人的指掌之中。

  考古学的目标就是要复原历史,但我知道很难实现,因为文明的吉光片羽很难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全貌,何况考古发现本身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走进张四墩,其实是走近张四墩。我带着“无限接近历史的好奇心”走近张四墩,站在远古村落的柴门外,窥其一、二。遗址不会说话,但它给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如同我们来到海边,浩瀚的大海就在我们的面前,哪怕捡拾到一螺一贝,那也是大海真诚的馈赠。文物上虽然没有文字,但它是历史的实证,它能将时光掩埋的故事娓娓道来。张四墩丰富的遗存是璀灿夺目的古皖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见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皖人非凡的才智,领略到他们浪漫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不断受到熏陶和启迪,获得情感的认同。作为安庆人,必然会为有这样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而感到骄傲。

  人类为了生活得更美好,一代又一代,总是努力不懈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曾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跻身在这样一个荒凉孤寂的墩台之地,他们有着人类对自然敬畏的本能,知道趋利避害,创造性地生活,留下这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像条河,五千年,不动声色静静流淌的时光长河呵,对于生命短暂的人类而言是一个多么漫长而悠远的岁月。五千年,足以让多少沧海变桑田,足以让多少文明成废墟,又足以让多少朝代的辉煌成虚空。回顾历史,安庆人从远古一路走来,到宜城建城,近八百年间,虽然城垣不断地被破坏,又不断地被恢复,但是皖江文明从未间断过。今天我们在建设自己的新家园时,面对被现代文明重重包围下的遗址,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遗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文物已成为市民和政府的共同责任。我小心地抚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字标牌上的积尘,似乎听到了远古祖先的回音:“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村民说得好:“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在这里建设一个遗址公园。”我相信,我们祖先开启的文明之光,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永远不会熄灭。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顾吧:原名顾乐生,74岁,主任医师、安徽省科普作协委员、安徽省作协会员。业余爱好写作,著有《海石花》《舟行记》等散文集。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2020)

(0)

相关推荐

  • 仰韶文化为什么地位这么高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魏兴涛 日期:2021-11-05 ■魏兴涛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魏兴涛在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网络讲座中,以<仰韶文化与黄河史前文明探索>为题,介绍了仰 ...

  • 世界文明摇篮形成与华北文明摇篮的夭折

    一 细石器文化 细石器文化是指以使用形状细小的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用打击法打出的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细石器时代在各地的起止年代不尽相同, ...

  • 语言与文字:试论殷商文字之发源与形成(二)

    三.汉字文明的滥觞:神话线索 神话中极少描述关于文字发明的问题,最早于<荀子‧解蔽>中记载着:"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显示了战国时期认为文字乃是一元来源的观点 ...

  • 合肥:皖风徽韵上阙·安徽文明史陈列of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馆名为陈毅题写.安徽博物院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268号,2010年末建成投入使用并更名为安徽博物院.新馆建筑外型方正,雄浑.大气.馆内设一个常展"安徽文明史陈列 ...

  • 安庆的古遗址

    安庆历史悠久,留存下来的古遗址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其中不少还流传有逸文轶事.趣闻传说,给安庆的人文景观增添了魅力.这既是研究长江流域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彭岭遗址] 位于潜山县 ...

  • 古玉界:良渚文化古玉,文明的曙光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

  • 第五百一十七篇 燕蓟遗迹-文明的曙光

    北京建城之始-燕蓟遗迹-文明的曙光 在古史传说时代,中国的北方有一个强大的氏族部落崛起,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北京以西的涿鹿打败了九黎部落,杀死了他们的酋长蚩尤.后来, ...

  • 从远古洪荒到文明的曙光•史前辽宁古人类遗址及文物

    地处中国东北的辽宁是一片写满传奇的土地,这里既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距今28万年前,人类开始在辽 ...

  • 纪录片《世界历史》02文明的曙光

    02 文明的曙光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第2集 文明的曙光 在史前时代近二百万年的悠远岁月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人类不仅经历了从能人.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的艰难转 ...

  • 在宝鸡观赏中华文明的曙光

    文  乔        李学勤.张岂之任总主编的<炎黄汇典>总序说:"中华民族儿女泛称为'炎黄子孙',这虽然是一种形象性的譬喻,但也给我们启示,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炎黄文化的源头和 ...

  • 【衍水散文】第七十二期|感念箕子:辽东文明现曙光

            点击上方 " 衍水文学" 可以订阅我 刊首语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from < ...

  • 【三秦文学】马忠孝:【中华文明的曙光 ——良渚古城遗址告诉我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三秦,梦盛开的地方 平台栏目: 诗词歌赋|诗歌|散文|小说|杂文 名家作品欣赏 商务合作:15705450195 微      信:15705450195 编       辑:冯  ...

  • 小南山遗址|“玉”破天惊,东亚文明的曙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向阳 在今年评选出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双鸭山市饶河县小南山遗址榜上有名. 小南山遗址不仅发现了迄今北部中国最早的陶器,还发现 ...

  • 米粒直播| 2021届高三一轮通史复习 :专题5 工业文明的曙光-原工业化时代

    作者简介 米粒老师,女,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高中高级历史教师,现任教于湖北省荆州市洪湖一中,荣获湖北省.荆州市等各级优质课.教学案例和论文等比武一等奖.课风灵动轻松,讲解细致,板书严整,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