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评论之四

唐雎不辱使命评论之四

所以秦王的战争威胁此话不虛。一般人当然害怕对吧。因为秦王赢政的“军功唯人头论” 。可是唐雎他怕不怕秦王呢?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注释:“大王你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吗?”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俭朴。所以布衣为老百姓的古代的代称。唐雎可以说是叫做不甘示弱。接过秦王的话题,用布衣之怒与天子之怒相提并论对吧?你说高高的山峰,我就说低低的流水。这里面的问题呢?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出自《诗经·小雅·车辖》。流水俯望: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作者:李煜。 显然双方别具一格解释为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秦王很蔑视:就是看不起,冷眼相向的意思。很轻蔑的一瞟。【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赢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所以赢政少年时代是有民间生涯的。也见过布衣生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是非的地方就有爱恨,有爱恨的地方就有纷争,有纷争的地方就有派系,有派系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有交易,有交易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人。所以布衣之怒还不是利益纠纷。秦王说呀:平民发怒也不过是免冠徒跣。免冠,就是摘掉帽子。徒跣,就是光着脚。以头,就是用头往地上撞罢了。注释:抢,就是撞的意思。意思说老百姓发怒无非是在那里耍泼、耍赖而已。嘿,他把老百姓说的很无赖的那样子。也不是没有,极少数人的确如此。秦王少年在赵国所见的偶发事件。无赖、流氓任何社会都有,不然要监狱干嘛呢?以头撞地,只有一种体态跪着撞。所以秦王对老百姓非常鄙视。《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者,汉之名将也。少时,好带刀剑。一日,出(路过)准阴屠中,遇无赖故(故意)辱之,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内心)怯耳。”又众(当众)辱之曰:“汝敢(不怕)死,拔剑刺我;不敢死,则出我袴(两腿之间)下!”信熟思(仔细考虑)之,俯身匍匐,出袴下。一市人皆笑,以为怯【典故释义】: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靠他们的人多势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一统天下。用头往地上撞也就不足为怪是吧?

那么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这算什么呀?这是庸人发怒。意思就是说我可不是等闲之辈:意思是无足轻重的寻常人。等闲:随便;寻常;平常,或指凡夫俗子,普通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哎,看看,等闲这个词是看用在什么地方合适对吧。等闲之辈贬义词。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均是褒义词对吧。这个等闲很有意思!如同女怕嫁错郎。就是看这个词怎么配。古诗词用等闲多了去。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当然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白话就是选错了职业。比如屠宰业、养殖业、殡仪业…孟母三迁,就是避开了其中的某些行当。古代有戏子无情、婊子无义的说法。职业会改变人的性格。入错行,就会形成不好的性格。不好的性格,会带来痛苦的人生,且影响无穷深远。那个要韩信钻档的屠夫,不是韩信性格好饶了他。换着水浒传中的楊志当场毙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所以说男怕入错行真还有些道理。古人的“慎独”。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担任荆州刺史时,曾向朝廷荐举当地名士王密,王因此被朝廷启用,担任昌邑县令。后来,杨震升任东莱太守,在赴任途中路过昌邑县境,王密去看望杨震。当夜,王密怀揣10斤黄金,来到杨震下榻的馆驿,酬谢当年的知遇之恩。杨震见了很不高兴,说:我当年了解你才向朝廷推荐,但你并不了解我。王密见他推辞,便说:这是我的一片心意,你可以放心收下,没人知道。杨震听了更不高兴,说:这件事一旦发生,就是天知、神知、你知、我知,可谓“四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听罢,惭愧地把黄金带回。慎者,谨慎、恭谨也。古时非常讲究做官务“慎”。慎,也叫慎独。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例如:某某到此一游或者见没人看见乱扔垃圾。孙隆基先生说:例如,一些在大陆普遍性存在,在香港与台湾也仍然可以见到的现象——随地吐痰、吐口水、擤鼻涕、当众挖鼻屎、搓身上的老泥、在人群中放屁、吃饭时将骨头吐在桌上(在公众食堂则吐在地上)、将公众场所当作随便可以丢垃圾以及倒污水的地方、不守时间、不守规则、没有排队的习惯、对身体的动作失去控制(随便撞人、抖脚)等等。这都是不能慎独的人干的好事。所以秦王有上述语言。不过现代人们改正了许多,起码不在公交车上抽烟、扔垃圾、吐痰、挖鼻屎…

唐雎他然后举例子,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士。士,那就是指像唐雎这样的,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这样一个层次的人哈。士,是作为封建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而中国的以知识份子为代表的士族阶级。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在经济上,士有一定数量的“食田”,禄足以代其耕,可以不劳而食;在文化上,士受过礼、乐、射、御、书、数等多种教育。春秋中后期,士作为一个社会等级逐步解体。由于礼崩乐坏、宗法制松弛以至于瓦解,士失去了生活保障,除了六艺知识,已经一无所有;另一方面,士在失去“铁饭碗”的同时,也摆脱了宗法制的束缚,不再受卿大夫的役使,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而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使得各诸侯国争相“尚贤”“使能”,从而刺激了社会对智能、知识的需求急剧增长。以传播文化与政治知识为主的私学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不仅培养出大批文化人,而且形成“不争轻重尊卑贵贱,而争于道”的文化理念。种种历史机缘的遇合,促成了士人的崛起。士族鼎盛时期:中国古代最显赫的十大名门望族: 1、陇西李氏;2、赵郡李氏;3、弘农杨氏;4、太原王氏;5、琅琊王氏;6、陈郡谢氏;7、清河崔氏;8、荥阳郑氏;9、范阳卢氏;10、太原温氏。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庄园经济:是指以佃佣为主要经济基础,我国自春秋战国私有土地制发生后,农民难堪生活重负而被迫出卖田地,富者承买兼并,所谓大地主,即由此而生。到了汉代,贫

『插图少年秦始皇』。富阶级,悬殊尤甚。三国承汉之后,其政治制度虽有所损益变通,而生产关系则依然如故,其经济基础依然为以佃佣为主的地主封建社会,因而当时的地主阶级在社会上极占势力。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那么士发怒是怎样子的呢?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从这个开始这个唐雎,他就开始举例子,举了三个例子。专诸之刺王僚、聂政之刺韩傀。然后还有一个要离之刺庆忌。这三个刺客,他举了这三个刺客的例子。那么这三个刺客呢?应该就是士。士人发怒。意思是专诸刺杀王僚。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派遣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本文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韩傀(?-前397年),字侠累。《资治通鉴》中记载侠累死时方坐在自己的府上,有很多兵卫保护他,但是聂政直入上阶,左右大乱,数十兵卫侍从被杀,聂政刺杀侠累终于得以成功。侠累死后,聂政自杀,聂政被韩国人暴其尸于市,聂政姊姊聂荌闻见他的死况可怜,也跟着自杀。也有言聂荌亦因悲伤过度,暴毙于聂政身旁。要离刺庆忌一段记载于《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讲述了春秋时期刺客要离奉吴王阖闾之命,以苦肉计获得庆忌的信任,后将其刺杀的历史事件。唐雎对秦王说这三个刺客就是士人之怒。

生平暗室不欺﹕【君子慎独不欺暗室,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中没有人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底线。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出自唐·骆宾王《萤火虫赋》】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称为士很难的对吧?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曰"骄":八旗兵入关,满人成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八旗子弟一不务农,二不做工,对汉人有强烈的优越感。由"骄"而"横",一些贵胄子弟仗恃父兄的特权,在社会上横行霸道,欺男霸女。红楼梦中的薛蟠,打死人命,抢了丫头,扬长而去。古代法律,不仅"刑不上大夫",亦且"刑不上大夫之子"。二曰"奢":八旗兵入关,大肆掳掠。许多人在战争中聚敛了大量的财富。西方人拥有了财富,会把他变为资本,不断增值。我们中国的富人比较缺少这种进取心,尤其是一些新贵,有一种暴发户心态,喜欢彼此攀比,讲排场,一掷千金。像"石崇与王恺争豪"这样的事,是一种流行病,一直流行到今天。生于锦绣丛中的富家子弟,耳濡目染,他们的攀比和挥霍,更是青出于蓝。惟其如此,才有了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三曰"淫":古人告诫我们,"富贵不能淫。"此处"淫"字之义,乃是迷惑与放纵。之所以有这样的告诫,是因为富贵能迷惑人,使人放纵。通常我们说,饱暖思淫欲。或者像人们所说的,男人有钱就学坏。有钱会使人们产生更多的欲望。外部世界又充满了各种诱惑。内部的欲望碰到外部的诱惑,两者一拍就合。已经成熟的男人尚且无法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小孩子的自制力如何比得上男人?四曰"逸":"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句话流传很广。其实,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孟子的语录,孟子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圣人之言,可以为富不过五和王朝更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所以,我们认为,孟子应该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预言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孟子应该是中国史上最大的预言家。中国封建社会在反复的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的向前发展,形成了五世而斩的宿命怪圈。

然而秦王朝执政多少年呢?秦朝却只维持了短短的15年就灭亡了。秦二世,姓赢名胡亥,始皇第十八子,始皇出巡死于沙丘,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赐扶苏死。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无人道的统治,终于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君子之泽,二世胡亥于前207年被赵高杀死,时年24岁。五世而斩。这个秦王朝二世就被斩了…赢姓是秦朝时期的子民,由于当时秦朝就传了两世而且秦国特别的暴虐,所以大家对赢姓人都很怨恨,秦朝灭亡之后陆续有很多的诸侯国开始追杀赢姓人,使他们迫不得已必须隐藏自己,所以改姓也是他们需要做的事情之一,那么赢姓的后代改什么姓了呢?

有人说,据历史记载赢姓百姓一共改了14个或许更多不同的姓氏,包括江、赵、谷、徐等等,虽然他们改了姓但是却是赢姓的后代,现代的人中很少有听到赢姓的了,这也是历史更替变迁的结果。

闲话!回到唐雎不辱使命。专诸、聂政、要离这三个人都是布衣出身的士人。可是他们是布衣中的侥侥者。侥侥者易折因为不怕死。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发出来,那个上天就降世吉凶的征兆。与臣而将四矣:这个‘四’就是,他们和我将要成为四个人,这个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唐雎已经有了什么样的一种准备呀?因为前面那几个刺客都给人杀掉了。唐雎意思就是说,今天我们就跟他们一起成为第四个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以君子对人的惩治,就是用那个人的办法,反过来惩治那个人本身。秦王不是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吗?意思说唐雎要干嘛啊?他要与秦王拼命了。表示自己呀要为国捐躯。你这个秦王不用威胁我,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那么他也在跟秦王爭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意见、观点等尖锐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对准对方的言论行动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他说呀,若士必怒。如果说士人一定要发怒。,必,这里是一定的意思。一定要发怒的话,今天倒下两个人。斩钉截铁:形容做事的风格吧,不拖泥带水的意思,定下的事就立即去执行,有执行力的。流血不过五步而已。与秦王的流血千里形成一长一短的距离感。五步与千里;这个血溅五步,指血飞溅有五步之远,形容拼命决绝的态度。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至于流血千里闻所未闻。意思说秦王我的哥咱们别闹了,比划比划看看谁的刀更冷,刀是冷的,血是热的,一冷一热。但是全天下要穿白色的丧服对吧?缟素就是丧服嘛,今日是也!今天就是这个样子的。挺剑而起,说完拔剑站了起来,原先大概是坐着的。没有坐那来的站对吧?流血唐雎显然是,我发怒肯定没有你发怒那么厉害,你发怒那是整个国家都要灭亡。流血千里、伏尸百万。唉,那么我今天就两个人,言下之意就是你和我同归于尽、玉石同烬、魚死网破对不对?流血就这么五步,同归于尽是一种剑法,一种武功被创制出来,出发点通常都是为了克敌制胜,至少也是为了防守自身。但有些武功,被创造就是为了用来跟敌人同归于尽。金庸小说里:殷梨亭资质有限,正常比武赢不了杨逍。毕竟“夺妻之恨”是很私人的事情。所以殷梨亭创制了一套剑招,叫做“天地同寿”。具体方法,就是当敌人紧贴在自己背后时,回剑刺穿自己的身体,进而剑尖刺入敌人的小腹中。在这里唐雎已经做好必死的决心,幸许也弄个什么天地同寿的玩法,也不是不可能,如同烧烤串,当然签子是论根数的,因为怕别人…闲聊!闲歪了!所以这个地方,怎么样啊?唐雎誓死护国或者叫着反击卫国。让我们看出了一个怎样的唐雎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那个强秦在当时那种强大的势头,这是熟悉的、了解的。秦王而且很残暴又很凶狠,可是唐雎不畏强暴,他又不是那种要离等人的那种蛮干。我们觉得他是有胆识兼备,唐雎的形象很亮的。结局: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他这里态度来了个急转弯,也许是弯道超车也不是不可以。色挠、色、就是脸色,挠、是屈服。注释:变了脸色。长跪,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那个动作,他是直身而跪。释义:这是一种很高的礼节:礼节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秦王这里就是对别人很敬重的一种礼节。所以说中国的礼节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礼节是人对人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如握手、鞠躬、磕头等,是动作形式;问候、道谢等,是语言形式。这里的‘谢’这个谢字,他是道歉的意思。先生坐!何至于此!哈、马上请坐了。你看一直以来人家出使大臣,他竟然没有请人家坐,这有点奇怪?也许瞧人家小国不讲礼貌。瞧不上什么的?因为弱国无外交对吧?何至于此!怎么到这种地步?意思是说你怎么要拔剑杀我呀?寡人谕矣,谕、就是明白。唉、我终于明白了,那些韩魏灭亡了,而安陵君能够幸存。徒以有先生也。注释:徒、就是只是,以,就是因为。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啦。所以可以看出来呢?秦王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为什么要变呢?利害所在对吧?秦王是一个外强中干色厉內荏的角色。他很怕死的是不是?他追求长生不老,派人去寻找灵丹妙药,徐福不是到处替秦王找长生不老的药的方士吗?故事的结局:唐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对吧?不过战国时代没有发明『主权』两个字。

《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战国是奴隶社会开始土崩瓦解的时代,这中间涌现出了太多的能人志士,布衣将相也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管理国家也不再是旧贵族的专利。战国,纷争不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已经初现倪端。这个意外的主角是唐雎,这件意外事件是秦国拿不下区区50里土地的安陵。那么嬴政灭亡魏国后却拿不下其属地安陵,真是因为唐雎的布衣之怒吗?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西汉的刘向身为秦朝灭亡200年后的汉朝人,收录策士文章有诋毁秦始皇的嫌疑,荆轲刺秦才是历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毕竟这个故事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塑造秦始皇胆小,怯懦的形象可能是出于统治者的需要。也就是说,不管是太史公的《史记》也好,刘向的《战国策》也罢,对战国的记载由于文献的缺失,也会有不符合真实历史的情况存在。尽管唐雎的故事并不真实,但在文学上却极具艺术性,不得不说,《唐雎不辱使命》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段春林写於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