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还原为数学结构
“挥霍”也算一条罪
古希腊人有两种哲学思想对现代还产生着影响,一种是追问世界本原,还有就是把世界还原为数学结构。其代表为“原子论”和《几何原本》,在思想史上交相辉映。
原子论可以说是自然哲学思想“元素说”的集大成,它统一了由某一特定元素所规定的具体属性,而有了普遍的物质属性。从元素说到原子论,水到渠成,德谟克利特成为这一思想路线的领军人。另一条路线是从“万物都是数”到《几何原本》,思想从毕达哥拉斯学派来,往柏拉图学园去,化为纯粹理性的活水,被抽象到理念世界的天空,并获得了相应的数学形式。
《几何原本》可以说是“数学里的《圣经》”。通过几何学去认识上帝,开显灵魂,是基督教神学的必修课。当柏拉图学派用几何学的理念和形式,表现了纯粹理性的样子时,德谟克利特却在他的哲学里宣布“灵魂死了”。他告诉那些相信灵魂不死的希腊人,死是自然过程,人一死,自然之身就解体,灵魂当然也就不存在了。就像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一样,希腊人愤怒了。怒之尤者,莫过于柏拉图,居然放出狠话,说要将他的著作全都买下,然后付之一炬。柏拉图的话,肯定起了号召作用。愤怒之余,人们都说他疯了,有个好心的邻居,替他请来名医希波克拉底。
不久,德谟克利特被传到法庭,族人告他“挥霍财产”,“挥霍”也算一条罪。
“罪”之缘起,在于他和两兄弟划分祖产,他分有了100塔仑特现金,据说,那还是最少的部分。那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呢?作为重量单位,1塔仑特,在古巴比伦相当于30kg,在古希腊约25.5kg;作为货币,100塔仑特富可敌国,因为亚历山大即位时,马其顿国库里也仅有70塔仑特。
因此,德谟克利特将这么一笔巨资带出国去,实有如今之亿万富翁转移资产之嫌,难免使政府起疑,要来过问一下这笔巨资的去处及其用途,至于族人欲谋取遗产之剩余倒还在其次。他在法庭上申辩,说他用这笔钱,漫游希腊各地,渡过地中海,到了埃及,穿越红海,到达巴比伦平原,往南一直到达埃塞俄比亚,往东到达印度,还在波斯结识了众多星相家,那些钱,都花在游学上了。
为表明其言非虚,他当庭展示游学成果,宣读《宇宙大系统》,他用“原子论”而非“原子弹”征服了他的国家——阿布德拉。据说,法庭不但判他无罪,还决定以5倍于他“挥霍”掉的财产——500塔仑特的报酬,奖励他的这部巨著。这样说来当然很美,很令人欣慰,但不可信,因为没有哪一国的政府会搬空了国库去奖励一位学者,事实上,最有可能发生的,是政府以此为鉴开征遗产税。
我们愿意相信所有美好的说法。我们还愿意相信这笔钱成就了一个“笑的哲学家”,让他愉快地过了一生。
在通往永恒之路上
假如我们今天来评估他的贡献,就会发现,经过了两千多年,他的价值不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可观,远远超过了500塔仑特的币值。我们更相信,没有政府的奖励,他同样富有,他拥有的知识和财富,足以供他这个独立的个体——原子,自由自在地过一辈子。原子应有尽有,不可分割,但要坚守。守住了,自我即本体,即宇宙,就能自给自足,成为独立个体,作为民主制度的本体论依据,公民社会的目的论共识。若没守住,自我就会如原子解体,分解到虚空,化为乌有。虚空没有天国,灵魂无枝可依,所以人在灵魂在,人死灵魂灭,人自身就是自己的天国,没有来世忽悠,当下理应更好。
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德谟克利特解决了人在当下应该如何存在的问题。他说人唯有今生,绝无来世,人身后是虚空,无来世可退,无天国可逃,今生事今生了,存在就是背水一战,绝地求生,看破了存在就要及时行乐,成就欢乐的人生。
求真理要适可而止,要当断则断,若以有限存在,来求无限真理,人在无解的悖论中,唯有求诸灵魂不死,以此而曰永恒可期、无限可知。而德谟克利特却以虚空隔断了人与永恒和无限,虚空如黑洞,并非我们所谓宇宙,若以其为宇宙,毋宁谓之反宇宙,因为虚空中一切存在都要毁灭,毁灭是其唯一存在。我们若将柏拉图的灵魂说置入德谟克利特的虚空中,那么灵魂会如何看虚空呢?
也许柏拉图会如是说:虚空不是不存在,它不是实体性存在,而是理念化存在,以绝对时间和空间存在,绝对时间是永恒,绝对空间便是理念世界,是用点、线、面构成的公理和定义的先验图式,所有实体性的东西,无论元素还是原子都会消失,唯有纯粹理性的数学形式能拯救灵魂。数学是生成法则,万物都是数,都在数学形式里生成,就这样,灵魂得救了!虚空,不再是毁灭的深渊,而是通往永恒之路,正是在这条道路上,灵魂回到了“有无相生”的原型。
此二人者,看似相反,实乃相成。若无德谟克利特追究当下,切断来世妄想,理性就难以特立;若无柏拉图穿透虚空,追求永恒,灵魂就难以觉醒而独行,更别说上升到纯粹理性。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他们也是如此。现代量子力学无疑是从原子论发展而来,这方面德谟克利特功不可没。但是,当物理学家对量子现象作进一步考察时,就发现了一条测不准原理,也就是说,你在观测量子的同时就已作用于量子并改变了量子,这样一来,你就无法对量子的物理属性进行描述,却可以对量子现象进行数学分析。结果,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出发,通过量子力学,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柏拉图的纯粹理性的作为本原的数学化的宇宙图式以及毕达哥拉斯的“万物都是数”。(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点击“了解更多”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