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人才工作室由一群热爱教育的资深金融和商界人士发起组成,为青少年人群提供金融、咨询、快消等商科领域求职规划、认知提升、人才定制培养等教育服务,致力于做一家有价值、有使命的青年教育工作室。
文/by 小贝老师 工作室创始人
当我们兴高采烈的去面试时,我们往往是怀着一份憧憬的心过去的,特别是对于应届生找工作而言,对行业、对公司的认知微乎其微,有的只是满腔激情。但面试官就不一样了,无论是HR还是各部门领导,都是阅人无数的老鸟,除非看到颜值惊人的,不然都是很淡定的,这根本源自于阅历上的年龄上的不对称,也就是说,面试官很难因为聊得好一点就立马让你进下一轮,他心中已有一把理性的帐。这人专业背景符不符合?能力是否匹配?是否有直接对口的经历?这些客观因素的考量在他最终做决定的时候都占了更高比重。所以与其关注“聊得好不好”,不如关注“我是否适合和胜任?”(所学专业、过往实习、行业岗位预期等)这些客观要求。有的时候大家会有一种相谈甚欢的感觉,感觉和面试官很投缘,除了聊个人经历还聊了生活等话题,让人觉得面试官很喜欢自己,但这种感觉往往很不准,面试官可能人本身就很nice,和每一个还算不错的候选人都能聊得还行。有一次跳槽面试,一个实体企业投资公司,和老板聊得那个开心呢,从产业理解到过往经历到个人对生活工作理解等等,但后面我说了一声我在审计浸淫时间短了些,财务能力和技术有待提升,老板当时没说啥。后面一直没信儿,我问猎头,才知道反馈说老板觉得我的财务底子还是偏弱,其他就说了声这候选人总体气场气质还可以。所以聊得好吧,这事儿真是虚。这段时间时间服务了不少学生,发现学生也有相似的疑惑。我们最中肯的建议是一定要认真研究岗位招聘要求,找到自己的契合点。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要面试的公司是干啥的,岗位对人的要求是啥;然后结合过往经历深入挖掘自己和要面的地方有何契合点,包括专业、能力、资源、性格等方面,如果挖掘下来几乎没契合点,可能确实本身也不适合这个工作,强扭的瓜不甜,也没必要太勉强。这样的面试思路也更接近事情的本源,而非通过感觉去猜面试结果。毕竟面试这事儿啊,还真有点缘分因素,自己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后续就是淡定地等待了。毕竟,老子若是个金子,不录取我,那是面试官有眼无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