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易招人暗算者的两个致命缺陷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淮阳王 更始二年 公元24年
初,谢躬与萧王共灭王郎,数与萧王违戾,常欲袭萧王,畏其兵强而止。虽俱在邯郸,遂分城而处,然萧王每有以慰安之。
躬勤于吏职,萧王常称之曰:“谢尚书,真吏也!”故不自疑。其妻知之,常戒之曰:“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终受制矣。”躬不纳。
既而躬率其兵数万还屯于邺。及萧王南击青犊,使躬邀击尤来于隆虑山,躬兵大败。
萧王因躬在外,使吴汉与刺奸大将军岑彭袭据邺城。躬不知,轻骑还邺,汉等收斩之,其众悉降。
【译文】当初,更始朝尚书令谢躬与刘秀合军共同灭掉王郎,但二人之间多次发生争执,互相怨恨,谢躬时常想袭击刘秀,但每次都由于畏惧刘秀兵兵强马壮而不敢动手。二人的部队,虽都在邯郸,却分城驻守,然而萧王经常对谢躬进行慰问安抚。
谢躬勤勉于工作职责,萧王常常称赞他说:“谢尚书,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官啊!”谢躬因此不再自己猜疑。他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经常告诫说:“你与刘秀仇怨已深,势不两立,可是你却相信他表面上的虚情假意,最终会为人所制的。”谢躬不予理会。
稍后,谢躬率领几万军队南下屯驻邺城。刘秀南击青犊贼寇时,让谢躬截击盘踞在隆虑山的尤来贼寇,谢躬大败。
刘秀利用谢躬领军在外,派昊汉与刺奸大将军岑彭偷袭占据邺城。谢躬不知道邺城的变动,率领少量轻骑兵返回邺城,吴汉等把谢躬逮捕斩首,他的部众全部投降了刘秀。
【解析】谢躬之所以被刘秀暗算,其实是自身的政治素养太差造成的,谢躬是典型的易被暗算体质,注定走不远。易被暗算体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轻信于人
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讨王郎,不能下。秀至,与之合军,东围巨鹿,月馀未下。
谢躬是更始帝刘玄的尚书令,等同于后世的宰相,更始帝派谢躬讨伐河北的王郎,其用意有两个,第一是消灭王郎,第二则是在河北嵌入朝廷势力,以掺沙子的方式制衡刘秀的发展。
从根本利益上讲,谢躬和刘秀是有我没你的关系,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材料说:“谢躬与萧王共灭王郎,数与萧王违戾,常欲袭萧王”。
双方都已经因为这种不可调和的、你死我亡的关系,闹到政出多门、分兵驻扎,可谢躬仍然轻信刘秀的花言巧语,即使有夫人善意提醒,依然疏忽大意、不加强警惕。
这就是典型的轻信于人,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有相同的利益,就算是曾经的敌人也能化干戈为玉帛;双方的利益关系互相排斥,就算是曾经的好朋友也迟早要反目成仇。
友好关系永远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的,利益关系是底层逻辑。在极少数情况下,没有利益关系也会有纯粹的友好关系。但从没有听说过两个利益关系互相排斥的人,能够产生友谊。
谢躬的失败,就在于轻信于人,在利益背道而驰的情况下谈感情,岂能不失败。有这种价值观的人,被人暗算是迟早的事,不拜于刘秀之手,也会败于李秀、张秀之手。一辈子很长,总有那么一个人,会让谢躬付出承担不起的代价。
二、嗅觉迟钝
易招暗算者的第二个特质,叫嗅觉迟钝。在有些时候,嗅觉迟钝其实是优点,能够以赤子之心待人,更容易俘获人心,减少互相之间的猜疑。
可是但凡成大事者,绝对不会是嗅觉迟钝之人,往往都是雄猜之徒,怀疑一切。只是他们的雄猜在肚子里打转,并不会表现出来,真正表现出来的还是嗅觉迟钝,因为没人喜欢雄猜之主。
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嗅觉迟钝,并不是真正的嗅觉迟钝,而是把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都预演一遍,并形成各种预案,然后装作嗅觉迟钝的样子去做事情。
每当有企图暗算者露出水面,都会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这种人是表面上嗅觉迟钝,看似傻瓜,实则极为精明,他们表现得嗅觉迟钝,其实是引蛇出洞将计就计,让所有的危险都浮出水面,然后依次剪除。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嗅觉迟钝的领导是什么样的。比如说这种领导想用人,往往就会装作嗅觉迟钝,对某行业一窍不通,实则精通得很,然后在安排想提拔的人去负责该项目,如果该人能够兢兢业业则会得到进一步提拔,如果该人借机乱搞、损公肥私,则该人的政治生命就结束了。
像这样的领导,看似什么都不懂,其实之中虚虚实实,有些是真不懂,有些是假不懂。碰到这样的领导,你不知道他是真不懂还是会假不懂,乱动极有可能会暴露出奸佞之心,又岂敢蒙蔽他?所以就只能老老实实了。
而像谢躬这样的人,看起来嗅觉迟钝,实则也是嗅觉迟钝,这就是致命的弱点的。因为领导的首要特点不是要有什么特点,而是要虚虚实实、模模糊糊,让人看不透。
一个不具有确定性的领导,才更能得到尊重,才更能看轻人心。否则人家摸清了你的秉性,开始投其所好,又岂能烛照其真实的态度?
从谢躬的事上说,正是由于他嗅觉迟钝,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离开邺城讨伐尤来后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所以导致了失败。
既而躬率其兵数万还屯于邺。及萧王南击青犊,使躬邀击尤来于隆虑山,躬兵大败。
如果刘秀的邀约是设好的圈套怎么办?如果刘秀把作战计划透露给尤来坑害自己怎么办?如果空虚的邺城被乘虚而入怎么办?
类似这样的情况,谢躬别说提前想好应对方案,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会发生这种事,而是轻信于刘秀,认为这种事不可能发生。
如果谢躬能提前做好各种应对方案,不说将计就计请君入瓮,最起码不会败得这么惨,比如说如果他要是在邺城留下可靠的眼线,观察自己出城后的情况,就能提前得到邺城失守的消息,也不至于被人抓住杀害。
百家争鸣:
我们公司这几年派来过四任一把手。最后倒数第二人跟我们基层开会的时候,说话磕磕巴巴,当时我就生了轻慢之心,咋这种水平能当领导,谁知道过了几天,看他跟集团公司开会,对答如流。恍然大悟,要是下面的处级领导刚接触他的时候有轻慢之举,后面会死的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