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从诗经看古今的自由恋爱

关于自由恋爱,一般人认为是五四以后,冲破封建枷锁的结果。中国古代一直遵循“男女有别”。甚至有学者考证这是三代圣王传下的教训。封建社会的男子与女子“不相授受”和“不通音问”是自古的约束传统。这个看法不能说全错,至少可以说不全面。社会如此复杂,历史记载的都是上层社会的人物或礼教,大量中下层到底如何? “男女有别”,在春秋或以前,最多只能看成是上层社会所守的礼教;至于广大的老百姓阶层,基本没有这回事。

《诗经》是公认的古代诗歌汇编,孔子删减过。也可以说里面的记载不会比孔子晚。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在战国以前。

我们看诗经对男女婚姻的描述。

诗经先秦佚名的《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美好的环境和有着美丽眉目的姑娘,从小伙子的视角见出,楚楚有致,格外动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两句是兼赋的兴句,勾勒出一派春草青青、露水晶莹的良辰美景。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叶蔓延,绿成一片;嫩绿的春草,缀满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莹。在这清丽、幽静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意思是说,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这四句诗俨然是一幅春日丽人图,先写景,后写人,堪称是“诗中有画”。

《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行中分明透露着,有一对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热恋中的男子(仲子)大约有点情急,竞提出了要翻墙过园前来相会的方案。这可把女子吓坏了,须知“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是要遭父母、国人轻贱和斥骂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鲁莽,可教我把脸儿往哪里搁?”于是便有了开章那三句的突发呼告。这呼告是温婉的,一个“将”(愿)字,正传达着女子心间的几多情意;但它又是坚决的,那两个“无”(不要)字,简直没有商量的余地。说明青年男女的恋爱,跟我们一样,有时也被家长们监视着。

《郑风》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她循着大路,牵着他的衣袖,对他央告道:‘你不要讨厌我呀!旧好是不该轻易忘记的呀!’”这是一位柔弱的女子被男子遗弃时的悲声。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古代的恋爱跟当下没有多少区别,恋爱的婚姻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自古都是这样。《氓》诗的作者就叙述了男女订婚之后的情形:“我常常站在缺墙上远远盼望那从复关里出来的他;看不见他的时候,哭得眼泪汪汪。好容易见到了他,又喜笑,又谈话;据他说:‘在卜筮里得到的卦象也不差。’他就用一部车来,把我和我的积蓄一同带到了他家。我在他家里整整做了三年的主妇,吃了不知多少的苦,早起晚睡,一刻不得闲功夫,这也算对得住他了;却不料,他如愿之后,渐渐变起心来了,把我遗弃掉。我的兄弟们不知细情,背地里只管冷笑。想起从前,我们小的时候,海誓山盟,何等要好。万想不到,会有变卦的今朝,我自己懊悔也来不及了。奉劝天下做女儿的,你们不要再与男子们相好了!男子们的心真是永远的不可靠!”

这个当下的网络叙述的婚姻状况多么相似?社会是复杂的,不仅仅当下才复杂,古代也同样复杂。感情、婚姻、爱情结合在一起,那就更热闹了。

(0)

相关推荐

  • 发乎于情,止乎于礼,“不亦说乎?”

    --<论语>经典名句品读(22)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篇第三>) 译文:孔子说:"<关雎>篇 ...

  • 诗经:遵大路|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关键词:诗经,抒情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 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袖啊.莫要嫌我把气怄啊,不念旧情轻分手呀! ...

  • 晓锦源:天马行空看历史

    看历史可以天马行空:  史前时期主要矛盾是人与天斗,人与地斗:文明时期主要矛盾是人与人斗,说白了就是杀人.文明史等于杀人史. 现在讲民主,从印度看,民主等于分裂.新冠病毒验证了这个看法.科学能做的事很 ...

  • 晓锦源:海岸线经济--看不懂的未来

    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城市多数沿河而建.这主要是考虑到水的因素. 历史上的中心城市,多分布于距海岸较远的大陆内地.   沿海城市都不是大城市. 迄今,中国政府已将111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 ...

  • 晓锦源:看司马光的赦过宥罪

    赦源于五帝时期.其主要论证依据是<尚书·舜典>"眚灾肆赦"的记载.有学者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对这种判断辅以佐证,提出尧舜时代已经出现了现代特赦制度 ...

  • 晓锦源:从历史的脉络看 招人与用人

    晓锦源曾经去染丝厂参观过,把素色的丝布放在装有染料的池子里,要黄的就染成黄色,要绿色就染成绿色,要红色就能染成红色.这让晓锦源大为感伤,心里想,只有丝布能染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也是在说这个道理? ...

  • 晓锦源:大历史学家如何看--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特别受到史记的影响,把荆轲看成侠客,是英雄.这种看法在民间很有市场,大家都觉得这个故事很精彩,人物很丰满.在历史学家眼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大历史学家司马光,也记载了 ...

  • 晓锦源: 古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功夫--讼卦

    周易是本古老的书,这是公认的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我们就从这本书的某些侧面看看古人的智慧高度. 周易有2卦,<讼卦>和<师卦>,且这2卦是紧挨着的.<讼卦>谈如何打官 ...

  • 晓锦源:从旅游看物性与人性

    文/晓锦源 鸟类有迁移,古人也有迁徙.这是似乎有相通的之处.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下是旅游热,人们只要有可能都喜欢外出旅游,去哪里旅游说不清楚.喜欢旅游是人的本性.旅游与迁徙都是空间的位移.放在自然 ...

  • 晓锦源:从教字看孝道的强制性

    教字不复杂,左面一个孝字,右面一个文字.是孝表示声旁,文表形旁.强调的是文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中国很早就实行礼乐制度,孝道作为这个制度的核心,是为了维护尊尊和亲亲的国家体制而存在的,即与人性相连接, ...

  • 晓锦源:从脑子进水看未来的财富出处

    文/晓锦源 脑子进水的故事,从前有2个人,在一口很深的井旁,其中A人对B人说,你有没有办法自己跳下去,然后自己再爬上来.B说,有啊,找根针,把往自己脑袋扎一下,把水放出来,就从井里浮上来了.   A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