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留·在上海
原创|留·在上海
文/欢爸
时间/2020-06-08 00:08
【引言】魔都的小城群、小城的魔都群,可以兼而有之,都是多彩的人生,愿后浪之中有更多的张文宏,奔腾吧,后浪!~
【正文】原创|留·在上海
《留·在上海》是个很好的题目,与你、与我、与他,都是很值得聊一聊的。
当然,人家说的“留”,是留学的留,把“留学”回国人员“留”在上海。
欢爸说的“留”,是上海人去留随意的留,相对来说,海龟只能算这部分人的一小部分。说是全体上海人,包括新上海人,也包括老上海人。
居累者去,居易者留,宜居才是首选。
今天主要聊是新上海人的“留”,老上海人,另篇再叙。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来到上海工作、生活,准备定居于此,并为未来规划着、打拼着,包括很多同学、朋友的娃。
最近,很多人咨询给娃在上海买房、安家,好不热闹。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上海,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种梦想,魔都,来了就不想离开。
说实话总是不太招人待见,其实,不是不想离开,而是无法离开,现实就是这样,承认不承认,都那么残酷地存在着。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人会认为,离开上海就是失败,所以,宁可死守、不愿放弃。
尽管上海寄托了太多人的梦想,然而,真正定居下来的你,舒服么?快乐么?幸福么?
呵呵,戳到痛点了吧,先给侬打个招呼(上海话“打个招呼”,是出于礼貌地客气一下,可以理解为普通话的“不好意思让您难过了”、“请原谅”等意思)。
年轻人选择上海的主要原因是机会多、选择面大,这是事实,然而,工作半年以上,就会发现可怜的收入,并不足以支撑梦想。
这一点责任不在年轻人,他们的选择没有错,过高的居住成本,让他们在去留之间反复纠结着。
前几年不是有个说法叫,高房价泯灭(摧毁、扼杀)了年轻人的梦想,北上广深尤甚。
不过,也可以反过来想这个问题。
梦想和安稳,你选择哪个?
房子和爱情,你选择哪个?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买得起北上广深的房子,你还会留在现在的城市吗?
呵呵,人就是这么不着调,一会儿一个想法,一会儿一个主意。
但是,有一个事儿是确定的,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主意自己拿,好赖自己负责。
自己负责,怎么负责呢?
回到欢爸的老生常谈,选择大概率的方向去做,分析自己的性格优势、专业特长、品味喜好、家庭实力,综合各种因素之后,再做抉择。
人生的路,没有对错,来有来的道理,去有去的理由,做好风险评估,守住交换底线,无怨无悔就好。
有一个客观的现实情况需要考虑,由于高房价,上海的人力成本奇高所导致的实体经济虚化,制造业大量外流,本地能大量吸纳劳动力的行业,以服务业就业为主,金融业本来就不是承担就业的主要行业,至于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国际航运业,也只能看周边苏南、浙北的脸色了,苏南尤可,自己没有深水良港,浙北有宁波,航运成本低,何必来上海呢?
至于服务业,物流(含快递)、房屋中介算是吧,那要放得下身段、吃得起苦,后浪们,考虑一下如何?呵呵。
这次疫情之后,从全球的趋势来说,由于美国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多数情况世界各国会增加与邻国发展周边经济,形成几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圈,比如北美、东亚(中日韩、东盟十国)、欧洲等。
同样,疫情也让国内的人们开始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相邻地市之间的经济相关性和互补性,意思就是会形成一些合作紧密的城市群,镶嵌在所在范围的农村区域之中,各具特色。
这没什么不好,见多了反季节蔬果的人们也开始反过来喜欢时令季节的蔬果,生活底色,会更加本地化一些。
中国的未来,不在超大城市,而在于广阔的农村。
把视线放远一些,城市和农村之间,超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其实并没有鸿沟,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作为现代人,未来的工作、生活会更加多元化,也会有更多的选项。
至于如何规划,因人而异,需要多观察、多交流,慎抉择。
小学弟的老婆已经取得了沪籍,一时无力购房,小学弟自己在小城做公务员,顺风顺水,弟媳在苏南外企,诸事皆宜,二娃目前在小城,两家父母尚未退休,小学弟咨询如何规划。
欢爸送了两句话:
1、亦工亦农,快活洋熊(淮南话)。
沪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当然要保留,至于生活,必须考虑二娃的需要,在家靠父母当然是首选,困难是暂时的,未来是光明的。
2、既要顾及眼前的苟且,也要设想诗和远方。
买了北上广的房坚决不能卖,也不需要放弃去丽江的愿望。
新上海人越来越多的魔都,去留之间,有多少无奈,又有多少的踌躇满志。
特总说,这就是人生。
魔都的小城群、小城的魔都群,可以兼而有之,都是多彩的人生,愿后浪之中有更多的张文宏,奔腾吧,后浪!
我是欢爸,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