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好教师】基廷:启蒙者的姿势

秋夜风凉。看电影《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时,内心仍有火。先是小的,随着剧情推移,渐渐大起来,燃烧如荼,将一腔沉滞已久的血,焐得暖热,沸腾。

彼得·威尔的代表作。罗宾·威廉斯的激情演出。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法国恺撒最佳外语片奖……但激动我的,不是这些,而是那位个性鲜明的老师——基廷。他的激情,他的思想,他的抗争和失败。在光影里,我仿佛看到曾经的青春,校园里度过的那些时光。

上世纪50年代,威尔顿预备学院秩序森严,思想功利,模式刻板,却大受尊敬,全美驰名。原因,正如校长诺兰所言:“学校75%以上学生进了名牌大学。”如此辉煌的成绩,源自学校始终坚持“传统、荣誉、纪律、卓越”的校训。这是百年名校的精神支柱。在学生们那里,这支柱却成了“嘲弄、恐怖、颓废、排泄”。在他们心目中,这学校如地狱一般,凝重的气氛让人窒息。他们的青春活力被束缚,他们的人生道路被设定:将来的律师、银行家、医生……他们被机械灌输,只有默默顺从,循规蹈矩。

但是,基廷到来后,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基廷曾是威尔顿的优秀学生,他接替退休的英文老师——相当于我们的语文老师。我说过,语文老师,重要的不在给学生知识,而在陶冶情操,引领灵魂。语文老师,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精神底子,成为对学生未来生活影响最大的人。这是责任,也是荣耀。

基廷承担起了这样的责任,也赢得了这样的荣耀——他的亮相就与众不同。不是板着面孔,端着架子,一本正经,师道尊严俨然,而是吹着口哨,踱进教室。他带学生到陈列厅,看过去的校友照片。他告诉学生,照片上的人也曾经青春、满怀憧憬,他们的身体,也曾盛载梦想和渴望,但现在,早已化为蛆虫的食物。生命短暂,死亡残酷。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停止呼吸,僵冷、死亡。“所以我们要‘Carpe Diem’,让生命超越凡俗。”他说。

“Carpe Diem”是拉丁语,大意是“唤醒生活”。对那些长期被窒息、桎梏、蒙昧的学生来说,基廷的这第一堂课,无异于一场地震,心灵的地震。“Carpe Diem”,从此成为许多学生的座右铭。

仿佛在一潭死水中投入巨石,基廷激情四溢、卓尔不群的教法,在威尔顿掀起狂波巨浪。“抓住时间(Seez the day),让你的生命不同寻常。”他告诉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影响着对生活的态度。时光如流,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它匆匆前行,花开花败,渐渐衰老。基廷要他们抓住它、把握它,甚至享受它,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诗歌鉴赏课上,他要尼尔朗读教材里“如何鉴赏诗”的序言。教材作者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对诗歌进行科学分析。学生们认真地勾画、笔记。“这是狗屁!”基廷突然语惊四座。他说,诗歌无法以理性方式衡量,诗歌应该充满激情。他要学生把序言撕掉。教室里一片撕书声。“这是一场战争,它关系到你们的心智和灵魂,你们要学习独立思考。”他说。基廷认为,医学、法律、经济、工程,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生活的精髓。“诗歌就是致力于吸取生命的精髓!”他要每个人为自己的生命献一首诗。

接下来的课堂上,他让托德朗诵诗作。托德说没写。他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Yawn”(咆哮),要托德当众Yawn。一向懦弱的托德腼腆地嘟弄。“发出原始的咆哮!”基廷说。托德被逼急了,Yawn出一声怒吼。基廷让他望着墙上的惠特曼像。“你看见了什么?凭直觉!”“一个疯子,狂野的疯子!”这是托德内心的真实。基廷捂住他的眼睛,任其自由想象。“我看见一个牙齿流汗的疯子,他在告诉我关于真理,真理像使你发冷的毡子,只能盖住我们的脸……”同学们怔住了,他们发现了另一个托德,一个生命茂盛、会写诗的托德。

基廷的课,总是充满意外和激情。意外源自个性,激情源自思想。他有时很冷静,一眼就看穿你,让你毫无遮拦;他有时又很疯狂,在讲台上不断“Yawn”。有一次他竟然站到讲桌上。“知道我为什么站在这里吗?我是提醒自己,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这就是智慧,启蒙者必不可缺的智慧。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让学生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重要和必要。

他用诗歌引领学生,激发学生。他要学生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要寻找自己的声音,要突破!”他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美好,体会到思想的自由,敢于追求内心的向往。他甚至将课堂搬到操场上。他让学生排队行走,从走路的姿势分析每个人的个性和心态。“顺从是危险的。”他说。他要学生大胆自信,不墨守成规。他让学生踢球前念一句激励自己的诗歌。他用弗罗斯特的诗句,鼓励学生“坚守自己的独特信仰”。他告诉学生,在理性的现实之下,隐藏着一个梦幻、浪漫的世界,等待我们去感知,品尝。

从“寻找自己的声音”、“坚守自己的信仰”,到大量引用梭罗的言论、惠特曼的诗句,基廷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自由思想,独立思考——这个彻头彻尾的诗人,不合时宜的“船长”,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把学生的心灵,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他用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和激情之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灵,点燃了他们的激情。

学生被改变了:懦弱的变得勇敢,莽撞的变得成熟,胆小的变得激情……他们不再是完成父母期望的读书工具。他们开始反抗那些厚重的期望,陈旧的价值观,反抗世俗的眼光和名誉的诱惑。他们开始听从爱和梦想的声音——纳克斯鼓足勇气追求克里丝;托德逐渐走出自卑;尼尔复苏了对艺术的热爱;查理在校刊发表文章,呼吁威尔顿招收女生入学……

他们复活了学校曾有的“死亡诗社”。他们在黑夜里,穿过迷雾前行的场景,一直让人激动——迷离的雾。树的剪影。奔跑的动静。苏格兰风笛响起。七个年轻的身影,如舞蹈,又如飞翔,向着自由和幻想的世界,诗歌和美的世界。那个印第安山洞,仿佛青春激情的庇护所。在那里,他们抽烟,讲鬼故事,朗诵梭罗、惠特曼,他们扭起节奏强烈的舞蹈,在诗歌的激情里颤栗。他们的青春如花,生机勃勃地绽放。

看着这样的场景,不禁想起自己青春叛逆的时光,激情澎湃的岁月:漠视一切世俗规则。逃课。恶作剧。在图书馆厮磨。在茶馆里谈天说地。在各种诗歌朗诵现场出没。在文学社和电影院里穿梭——这就是青春。这就是诗歌。“吸取生命的精髓”,无论幸福与痛苦,成功与失败,欢笑与泪水,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是青春固有的色彩。

基廷唤醒了学生沉睡的灵魂。这势必引起矛盾和冲突:代表传统权威的学校、家长,和代表自由与激情的学生。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充满束缚和压抑,另一个则是梦想的,充满热血和激情。基廷是两个世界的联系点,也是矛盾冲突的胶着点。他是现实世界里的老师,更是指引学生的“船长”。他引领学生听命于内心的声音前行。

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尼尔在成功的戏剧表演后自杀,他被点燃的激情,再无法容忍铁屋的禁锢:难以割舍对理想的热爱,却无力反抗父亲的专制,他选择了毁灭。查理被退学。托德不得不在诬陷基廷的材料上签字。最终,基廷被指控为教唆学生、导致尼尔自杀的罪魁祸首,被学校开除——像普罗米修斯,给别人带来光明,自己却承担着盗火的恶名。

坐在尼尔座位上,抚摸着尼尔的课本,看着扉页上的字迹:“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基廷哭了。除痛失尼尔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我不知道。但我想到了鲁迅先生“铁屋子”的比喻:究竟是唤醒较为清醒的几个,还是让他们继续昏睡,“从昏睡入死灭”?或许,基廷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事实上,这也是所有启蒙者都会面临的困境。

看这部电影,也许很少有人像我这样:惊愕和感慨——惊愕的是,在美国这个象征自由的国度,教育也曾如此刻板、保守和僵化,如此不允许激情、个性和思想的存在。如此看来,教育的某些问题确实是世界性的,跟民族和意识形态无关,而只跟人性有关。感慨的是,某种意义上,我也曾像基廷那样,充满激情和梦想,热爱自由和诗歌。如基廷一样,我也曾特立独行,视学校的陈规陋习若无物,批评教材,跳过不喜欢的章节。如他一样,我也受到一部分学生爱戴,并几乎经历“被放逐”的命运。

我曾说过,语文教师应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鼓动者,未来生活的奠基者,精神生活的引领者。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启蒙者。什么是启蒙?康德认为,就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而不臣属于任何权威。他为启蒙拟定的座右铭是:敢于认识,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性!

一直觉得,梦想的失落,是人类最大的失落。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本应充满激情和梦想、活力和创新,现在却成了最僵化守旧的行业。一切因循传统,一切听命于考试和分数,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被“升学率”这一紧箍咒制约着,束缚着,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这样的情形下,启蒙是多么艰难,改变是多么艰难!

但再艰难,也还得改变,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部分。米兰·昆德拉说:“即使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就像基廷,他没有能够彻底改变世界,但他改变了一群孩子。他教会他们挑战那些教条,教会他们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样的自己,坚持走自己想走的路。

“Oh,Captain! My Captain!”(哦,船长,我的船长!)影片开始,他以惠特曼的诗句“导入”:“你们也可以叫我船长。”这是一个象征。“船长”意味着责任和方向,意味着在没有路的地方找到路,在失去航程的时候找到航程。而在影片结尾,校长诺兰代替基廷上课,重新让学生念那篇被撕掉的序言——基廷走进教室,拿完他的私人物品后,悄然向教室外走去。突然,那个曾经胆小、懦弱、沉默少语的托德,无法抑制地爆发了。他大声向基廷喊道:“老师,是他们逼我在材料上签字的。请相信我!”

“我相信你,托德·安德森。”基廷说完,转身,继续向外走去。

“Oh,Captain! My Captain!”基廷一怔,回头,只见托德朗诵着诗句,高高地站在课桌上。诺兰恼羞成怒,以开除威胁托德。纳克斯也站了上去。接下来,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站上课桌,庄重地望着他们热爱的老师。诺兰慌了,但任凭他怎么阻止,几乎每张桌上,都站着一个挺直身躯的学生。他们眼神里,充满自信和坚定——这是基廷教给他们的方式。现在,它成了他们嘲笑和反抗的武器。虽然对于顽固、保守的威尔顿学院,这也许并没有什么杀伤力,但它毕竟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希望。就像以诗歌的力量对抗现实,多少有些螳臂挡车的感觉。但诗歌的旗帜,毕竟在现实中悲壮而不屈地飘扬。

《Oh, Captain! My Captain!》,这是惠特曼纪念林肯的著名诗篇。当自由的钟声在人们心中响起,那名解放了黑奴的船长,却倒在甲板上。就像基廷——基廷走了,但没有人会怀疑,爱和真理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青春张扬的烙印,将永远留在刚刚醒来的孩子心底。从最胆小到敢冒大不韪,托德的变化充分证明了这点。所以,影片最后,基廷面带微笑。他的内心,应当充满欣慰和自豪。因为,总有一些东西,已经被他改变了。

“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人少的那一条走。”这是弗罗斯特的诗句。在人迹最少的路上行走,这是基廷的姿势,也是所有启蒙者的姿势。


有刀哥,但不只有刀哥

看教育,但不只看教育

(0)

相关推荐

  • 诗歌要有灵魂与良心

                 作者 唐成茂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在地中海一片金色落日的废墟里,意大利人奥琳埃娜·法拉奇面色沉凝.目光深邃,遥望着一片片正在远去的云彩和历史,坚定地说出了个" ...

  • 可悲的现实妥协者

    和北堂一起看电影 「影评」 作者:狱楼 热爱天文,热爱考古的中文人 图片源自网络 可悲的现实妥协者 --评<死亡诗社>卡梅伦 活在现实,留梦电影 在<死亡诗社>多多少少的形色人 ...

  • 这堂课让我看到了无数颗温柔的内心

    诗歌是什么? 教师廖明妮 语言从来都不是枯燥的记忆和背诵,语言是用来感受和体验的. 趁着孩子们还没进入高三的复习冲刺阶段,借着同学们首次接触英语诗歌的契机,作为一个想要带领学生去享受英语的老师,我和同 ...

  • 潘书朋:经典语录——点燃每一个生命的激情

    96.教育需要点燃每一个生命的激情,每一个生命都蕴含着神奇而又有差异的神奇力量,而目前这种"一刀切"的选拔式教育,不但不会激发更多的热情,反而会越来越浇灭智慧的火花. (2013- ...

  • 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生活的意义——《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真的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罗宾威廉姆斯主演.一般我不太记得住老外的名字,而看到他就想起来了,<心灵点滴>也是他主演的,他很特别,不帅,但让人过目不忘.即使是 ...

  • 【发现好教师】王凯:静心守护池塘

    对石塘小学,再熟悉不过.最近几年,主动或被动,去那里的次数,多得像李铁梅家的表叔--数不靖.楼是旧的,屋是旧的,人是旧的,但每次去,依然激动,像赴约,总是满怀憧憬.这所被我戏称为"一环路以内 ...

  • 【发现好教师】张芳军:从“弦上箭”到“牧蝶人”

    在涪城教师队伍里,张芳军是我特别主动想见的一个男老师. 似乎是在2008年初春.那时,经我提议和筹备,单位开办网站,想给老师们提供更多交流平台和空间.在我主持的版块里,看到了他实名发表的一些帖子.现在 ...

  • 【发现好教师】老雷和他的“田园”

    认识十多年来,一直觉得,老雷像个农民,憨厚.豪爽.朴实.真诚. 大学毕业分到偏远的乡村中学,他一呆就是12年,从普通教师,到团委书记,再到德育主任.校长助理.用那所学校校长的话说:很踏实,很能干,很敬 ...

  • 【发现好教师】谭桂珍:从四十岁出发

    谭桂珍当然姓谭.但在很长岁月里,她似乎姓"潭".她的生命状态,像一潭静水.看她加入"1+1教育优培计划"的"敲门砖",<一棵小草的浅唱 ...

  • 忽然发现,教师是一个令人悲伤的职业

    好消息:笔者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全平台热卖中,深受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好评,现在可以参加满100返50活动,仅相当于半价. 六月的校园,树正绿,花正鲜. 在这个分别的季节里,孩子们在学习之 ...

  • 广东一水潭底发现多具女尸,绑着铁链姿势奇怪,揭开一段黑历史!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社会统治,都会有它相对应的法律条文,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规矩.无规矩不方圆,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国泰民安,靠的就是规矩的约束.如果没有规矩的约 ...

  • 四川女教师龙其乐已被证实死亡,遗体在北海市海边发现

    四川女教师龙其乐于9月1日晚8点左右在广西北海涠州岛失联后,其家人迅速报了案,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展开了全面搜救,但是一无所获.家人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希望她被骗进了传销组织,那样起码人还在.但是, ...

  • 仓颉造字之谜,江苏教师称发现新证据,“黄帝”二字暗藏造字信息

    三皇五帝的传说在我国上古时期流传甚为广泛,但是其中的五帝原本指的是"五方上帝",后人又根据上古流传的故事将黄帝等五位帝王补录了上去.不过<礼记>.<史记>. ...

  • 育儿•音频:看过1000位父母的访谈,发现了人生赢家的秘密:孩子的职业启蒙教育┃微笑的力量

    作者┃微笑的力量  朗读┃小莫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1 最近,知乎上有条紧急求助提问,受到众多网友的围观.十四岁孩子的母亲被儿子童言无忌说出「我不要洗碗,因为这是很低贱的事情」的话震惊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