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若发现子女慢慢地“讨厌嫌弃”自己,那就这样做
俗话说,太阳光大,父母恩大。人的一生中,对我们恩情最大最深的莫过于父母,他们为子女无私地奉献一切,无欲无求,无怨无悔。
当子女成家立业,父母渐渐老去,他们本应得到子女关心和照顾,然而,有些子女却疏远父母,从而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老人说,人老不中用,连儿女都嫌弃自己。
其实老人们没必要太悲观,如果发现子女慢慢地开始讨厌自己,那就这样做。
01.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老人到了晚年,将养老过早地寄托到儿女身上,比如:要求和儿女同住,或是主动帮忙带孩子,但是两代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不同,住到一起便会发生不愉快。
于是老人心里特别委屈,甚至抱怨道:“我辛苦把你养大,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或是嫁出去的女儿,就如泼出去的水,结果彼此的关系非但没能缓解,有可能还会雪上加霜。
有跟儿女生气较劲的劲头,不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看看身边有些同龄老人,没事约起爬山,钓鱼,养花弄草,旅游等等,晚年生活过得非常充实。
老人要知道,大多数儿女并非真的讨厌老人,他们觉得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只要身体健康,应该有自己的晚年生活,而不是每天围着儿女转。
当老人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就会越发地感受到生命不息,不再畏惧年老体衰,把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因为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它的意义与生命的长度无关,与宽度有关。
当生活不再枯燥无味,不再有烦恼,心情也会越来越好,就不会在意子女是否讨厌自己。
02.给予子女力所能及的帮助
现在社会竞争强,子女的工作压力大,很多家庭如果仅靠一人赚钱养家,日子过得相对来说会很拮据。
那么作为老人,如果身体健康,适当地帮忙带下孩子,大多数儿女对于老人的付出,一定会感激不尽。至于那些不懂得感恩的子女,老人心中要有一杆秤,感觉委屈不舒服,可以果断不帮。
如果老人经济充裕,日常开销之外还有很多结余,倘若子女过得很不好,还是要适当伸出援助之手拉一把。
虽然老人辛苦养大了孩子,应该得到回报才是,没有义务再为他们付出,但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尤其亲情面前,老人很少能做到不闻不问,不管不顾。
特蕾莎修女说过:“孤独和不被需要的感觉是最悲惨的贫困。”
老人安享晚年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感到“被需要”。
所以,老人给予子女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但减轻子女的压力,还能感受到被认可所带来的存在感,增进了彼此的感情,讨厌自然也就没有了。
03.人生的最高境界,难得糊涂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难得糊涂,是对社会、人、事、物等正确分析之后的聪明抉择,是饱经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是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是人生的大智慧和最高境界。”
深以为然,人生本来就是糊涂的,所有快乐和幸福都藏在糊涂中,一旦太过聪明和清醒,快乐和幸福将不复存在。
当老人发现子女慢慢地讨厌自己,不要伤心难过生气,而是互换角色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参谋不做主,出力不当家?要知道孝顺不是要来的,而是自己修来的。
世上大部分缘分都是指向相聚,唯有亲情则指向分离,父母与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送行,当他们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要完美地退出他们的生活。
不要事事参与和干涉,因为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宽,必然会适得其反,遭子女讨厌和嫌弃。
人生中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灵通的比灵通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这就是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是爱护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安宁,不受烦心事所困扰。
世界很大,个人很小,没有必要把别人看得那么重要,包括自己的子女。糊涂一点,才能越活越轻松。
难得糊涂,是一种肚量,让自己的内心敞亮,不斤斤计较,是以和为贵的宽容大度。
人生有时需要一点傻气,才能收获很多额外的东西,如果钻牛角尖,特别在意和在乎,就会感觉生活苦涩,放开看淡,反而得到了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所以,上了年纪的老人,不要活得太精明,难得糊涂,以退为进,晚年生活才会更舒心。
04.特殊情况,寻求外界帮助
往往有些老人,非常疼爱自己的子女,非但没得到孝顺,还被讨厌和嫌弃,甚至子女还不尽养老义务。
老人若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实在无法解决,只能寻求外界帮助,比如:社区老年人帮助中心,农村老人找村委会,如果还是不行,那只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没有哪位老人愿意与子女对簿公堂,所以身为子女,要做到赡养老人的义务,要知道羔羊尚知跪乳,乌鸦亦求反哺。何况是人呢?
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写道: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同样,当我们能尽孝时而不尽,等到父母离世再想尽孝,为时晚矣!
俗话说,养育之恩大如天,百善之首孝为先。
父母已老,请多一点耐心,请多一点关怀,别对他们大吼大叫,别嫌他们笨手笨脚;因为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