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纪念永定暴动90周年 | 张鼎丞青年时期的故事

 纪念永定暴动90周年 

“一就一,二就二”

1916年,断断续续读完高小的张鼎丞,就懂得为老百姓办事了。

村里头的纠纷,比如吵架打架,或者因为盖房子争地皮,乃至房派斗争等等,在旧社会是经常发生的。每当发生这些事,张鼎丞就心平气和地劝解,请左邻右舍来参加评论,指出谁对谁不对,苦口婆心地把双方说得心服口服,然后他就说:“好了,好了,就这样啦,以后不要再闹啦!”并且从口袋里掏出他用4毛钱买来的鞭炮当众燃放,表示以后双方不要再闹纠纷了。

老百姓十分感激,诚心诚意要留他吃一顿饭,或送点红包或什么礼物给他,但他一概谢绝。他说:“如果老是白吃人家的东西,吃得多了就会变成土豪劣绅。”有些外地来做手艺的师傅不了解,问那些被劝和的人:“你们为什么那么相信他?”他们爽快地回答:“他办事公道,十分老实,一就一,二就二,不讲私情。他做了好事也绝不收人家的红包。”

“这是我的本色”

张鼎丞在上杭县丰朗励勤学堂当义务教员的时候,教的是传播新思想的白话文;课外经常同学生一起踢足球,翻筋斗,或者带学生到野外去散步、做游戏。他对学生既严格又和霭,学生格外喜欢他,不会害怕去上学。

他勤劳朴素,平易近人。当时,学校里的伙夫是一般人所看不起的,但张鼎丞却同他谈得津津有味,还帮他做杂务。张鼎丞剃的是光头,穿的是粗布衣衫,头上戴的是写有“西湖小鼎”4个字的斗笠。他对大家说:“我除了吃饭穿衣,什么钱都不要,这是我的本色。”他因而深得全校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当他要离开这所学校时,全校师生、当地群众纷纷恳求他留下。

钱哪里去了?

1924年,张鼎丞在家乡永定金砂小学当义务教员兼校长。当时,逢年过节有不少学生参加赌博、喝酒,风气很不好。张鼎丞就组织他们打篮球,开展文娱活动,不让走邪路。学校的风气大为改变。

有些学生因为家里太穷,一时无法交清学费。按规矩到了期限这些学生就得退学,而学费收不齐则老师的薪水没法拿足。

张鼎丞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向老师们讲清情由,希望让学生迟一步交清学费。 对几个特别困难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他就把家里卖烟叶的钱凑凑数拿给老师们作薪水。钱虽不多,但却是家里急着要用的呀!母亲发现了,追问钱哪里去了?张鼎丞就把原委讲明,母亲也就谅解了。张鼎丞的高尚品德,使老师们深为感动,上学的穷孩子也就更多了。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1926年夏,在广东大埔县宝灵寺小学任教的张鼎丞,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经常在课余时间回到家乡开展反帝反封建和减租减息斗争。

白天,他照常上课,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就把房间门拴紧,点亮煤油灯,放下蚊帐,床下摆双鞋,然后悄悄地从窗口出来,沿着学校后面那条崎岖的山路,徒步几十华里回到家乡金砂、仙师等地召集穷苦百姓开会,成立农民协会,宣传革命道理。有些学生晚上去找他,以为先生早已睡着了呢。第二天上课,他们哪里晓得先生是在黎明前赶回学校的。

第二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大革命运动失败后不久,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张鼎丞就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革命斗争历程。

综合编辑:文化龙岩 来源:永定电视台 作者:胡大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