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第一位女校长——王贞英
相关文章:
△长阳第一位女校长王贞英,1882年出生于古方山(俗名“小秦寨”)下王家棚。(向家舟摄于2020年5月3日)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北宜昌府长阳县有司以县内知名女士王贞英所捐巨资,量给少量公学款,以县城育婴堂为校址,开办女子小学堂,招城乡女生40名,开启了长阳女性接受官办学校教育的历史。女子小学堂创办后,长阳官方聘请王贞英为女学监(监督、管理学生的人员),并请公学男教员兼任教课。王贞英由此成为长阳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
王贞英,女,清光绪八年(1882)出生于湖北长阳沿头溪王家棚,卒不详。始祖王信恭,四川夔州府奉节县人,明洪武初任长阳知县,后卒于任,子孙因家长阳,衍为“王家棚王氏”。王氏以耕读传家。曾祖王钧、祖父敦奎,均为清监贡生。父名孝本,一名德源,号仁夫,清太学生;母亲黄氏,出自本县士族。夫妇生二子二女,即王贞英及其二兄、一妹(足英)。贞英长兄友志,一名文荟,号子尚,“拯匮济贫,里人戴德”,闻名县内。仲兄友恕,一名文藻,号心如,初为廪膳生,清末时日本法政大学毕业,是中国最早的公派留学生之一,民国时任山东青岛外交员、北洋政府陆军部军法司二等法官等职。贞英有叔父二。一为孝汇(德谦),号勉之,清恩贡生,长阳晚清著名文人。一为孝乐(德邵),号节之,清宜昌府庠生。
王贞英幼承庭训,喜读书,“聪慧能文,有志节”,“羞与凡女子为伍”。年十七,嫁长阳县城后山覃守诚(字子明)。守诚小贞英一岁,亦出自书香门第。祖父覃自荣,字瑶圃,考名琼林,晚清恩贡生、候选训导,长阳著名文人、绅士,经理九峰书院九年,晚清中国著名文人樊增祥(恩施人)是其至交好友。其父覃好仁,号静安,邑庠生,“雅量蕴藉,人乐与亲”,与晚清长阳著名文人谭文锴、张荣泽为忘年之交,与王贞英叔父王德谦相友善。
王贞英丈夫覃守诚为其父独子,自幼多病,结婚时已身患重疾、卧病在床,难以行“合卺礼”。贞英毫不在意,入门即“扶持汤药,调护万端”,夫妻恩爱如常人。谁知新婚仅三月,守诚就一病不起,奄奄一息之际,泣诉于贞英,希望自己死后,她能替他服侍年老父母、主持门户。子明去世后,王贞英本欲一死殉夫,念及丈夫遗言,“强起视事”,经营家业,孝事长辈。此后3年内,覃门祖母及公婆四人又相继离世,王贞英独力操办丧事,尽礼尽哀,备尝艰辛。至此,贞英“愈孤危”,为了保住家业,遂为其夫立族子正元为嗣子。而族人某觊觎其家产,趁火打劫,多方设计,逼其改嫁。王贞英以血书陈情县府,县官为其主持公道,该族人才无计可施。
财产之争过后,与未出嫁小姑覃守忠及嗣子相依为命的王贞英感触颇深。她认为:旧式弱女子由于缺乏与男子受教育的同等权利,缺乏谋生技能和远见,加上封建婚姻因素,只得依附于丈夫、儿子,一旦遭受家门变故,极易受欺侮,有可能生计不保,子女无依。为了自家巨大财产不被用心不良之人惦记,为了改变长阳女性的命运,她决定将大部分家财捐助社会,支持女子读书受教育。适逢清末新政,全国推行女子教育,王贞英便毫不犹豫捐出巨款,倡立长阳女子小学堂。王贞英所为,感动了时任长阳县知县万立猷(江西南昌县人,举人)及高等小学堂堂长邓宗模(光绪三十一年公派日本学习师范,宣统己酉科拔贡)等人,女子小学堂顺利成立,众人推举其为小学学监。
王贞英于清末民初之际,担任长阳女子小学堂学监数年。她不仅严管学生,还千方百计关爱学生;不仅心系校园建设,还亲自参与教学。在教学中,她竭尽所能,尤以兄长王文藻等人从国内外带来的新文化,努力为女学生输入新知识。凡毕业于该校者,多成绩可观,成为长阳历史上第一批接受新式教育的女性,一些人后来还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为民国时期国家和地方各项事业建设立下了功劳。王贞英担任学监期间,与学生亲如一家,有如母女。长阳清代最后一任知县、民国首任知事、“玉溪三杰”之一的长阳良吏严天骏民国八年在北京回忆王贞英时说:“校之女生旦暮相亲近,秩然霭然,有如严师慈母,余深致敬。”
清帝逊位、民国改元后,为争取女子小学堂在“改朝换代”后存续,王贞英积极与新的长阳县政府官员交往。为了争取知事杨文澜(湖北德安县人,字波晴,民国元年四月任)的支持,王贞英竭力与知事夫人缔造友好关系,二人因此成为至交好友。民国二年,杨文澜卸任、即将携夫人离长之际,王贞英特意饯别杨太太,并作《饯别杨知事波晴先生太太》一诗云:“停杯投箸叙离怀,何日金钗影复偕。酒饮长天离不得,一轮东上映三槐。”
△民国长阳第七任知事林祖彝所撰《女士覃王氏传赞》,载于民国十年长阳中州堂《重修覃氏宗谱》。(向家舟摄)
民国初年(具体年份不详),长阳县政府以前清县属教育机构青云馆所购后街民房,改建女子小学堂女学堂为“县立女子两等小学校”,委李万垣为校长。至此,王贞英结束其学监使命。女子小学建校伊始,招高级女生一班,初级二班。高级毕业之后,开办速成师范班,招生二十人,一年毕业。后又办有蚕业讲习班(长阳职业教育的起源),一年毕业。民国十二年以后,因“时局不靖”,女子小学屡经解散,乡间就学者寥寥。至民国十九年(1930),小学合并至县立小学校,男女共校。长阳女子教育,历史虽仅23年,但对长阳教育贡献不言而喻。女子小学在当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长阳弘扬男女平等观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追根溯源,王贞英先生功不可没。
王贞英先生不仅是长阳著名的教育家,还是当时罕见的女作家。她创作的大量诗文,工整清雅有意境,丰富了长阳文学宝库,也反映了她心路历程、思想和境遇。起初,丈夫亡故,她受到重创、悲伤满怀。她于这一时间写下的《悲古自叹》《吊古柳文》等诗文,是这段经历的反映。当她从悲伤中振作起来,从关心个人的命运转移到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兴办教育之后,写下的《咏丹桂》《咏菊感时》等诗,体现的又是一名新女性傲然独立的情怀。她关心女性同胞、同情命运坎坷的女性,其《叹闺友忽富贵忽瓦解》即是明证。她婚姻短暂,无亲生儿女,抚养嗣子,寄予厚望。然而其子却屡不争气,令其失望。她在《七旬族人覃子厚和韵》一诗中无奈地写到:“多方教子我心寒,伴守孤灯顾影单。行止安祥如玉白,高山流水向谁弹?”教得好别人孩子,却教不好自己嗣子,王贞英丧夫多年后再一次悲叹。
作为长阳第一位女校长,作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崛起的新女性,王贞英为当时所敬重。长阳乡贤、著名文人、清末民初湖北省议员晏宗杰(卓甫)对其交口称赞。其夫家所在柿贝覃氏家族,尊称其为“覃女士贞英先生”。民国六年,长阳第七任知事林祖彝(河南人)为其事迹所感动,特意作下《女士覃王氏传赞》。其赞词曰:
陶母无学,文姖无节。能兼厥长,斯谓女杰。伟哉女士,才高性烈。幼习书史,长茹冰雪。结䄜三月,鸳翼逐披。翁姑继之,黄壤同归。亭亭玉立,□□孤孀。门无童应,鬼瞰其旁。独力支撑,以保门祚。血书画陈,白刃夜护。百折千磨,呼天莫诉。卒抚嗣孤,绍我儒素。针纫之暇,兼理篇章。作为乐府,哀声琅琅。每慨女学,芜塞不修。亲拥皋比,经咨史诹。列女传中,似此盖少。森森礼教,灿灿文藻。与石同坚,与月同皎。他年志乘,赞词是考。
林知事赞词,是王贞英先生事迹的真实写照。她无疑是长阳教育史、女性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号人物。
“经寒独有傲霜枝,万物春光谢此时。毕竟繁华容易过,何如冷艳咏东篱。”这是王贞英先生《咏菊感时》诗的文字,是她的自况。巾帼不让须眉,王先生当之无愧。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民国十年《重修覃氏宗谱》
2.民国二十年《长阳王氏宗谱》
3.民国二十五年《长阳县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