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碑刻】重修香炉山庙碑
相关链接:人文香炉山(一):孤峰耸峙是香炉
重修香炉山庙碑(向家舟摄)
“重修香炉山庙碑”为记事及功德碑,位于湖北长阳龙舟坪镇香炉山顶,通往古庙遗址的路边。该碑立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距今162年历史。碑体由主碑、镶石、底座、帽子组成,主碑高220厘米,宽91厘米,厚21厘米。生员向维班撰文,书丹者及匠师不详。因位于山顶风口,该碑遭受长期风化和风雨侵蚀,主碑面出现数道裂痕,下部磨损,正文少量文字缺失或漫漶。左右镶石有人为撬动痕迹,疑此碑曾遭破坏。
该碑所在的香炉山,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位于泉溪河和菖蒲溪之间,地跨龙舟坪镇三渔冲村和津洋口村,东麓直抵清江市场边的星城路(丹水河老河道)边,主峰海拔358.8米。因山体似“博山香炉”(东南方向远眺),而得名“香炉山”。
香炉山为长阳宗教文化名山,早在清乾隆十九年时,即载入《县志》。据“重修香炉山庙碑”碑文记载,自明代始即在山顶兴建庙宇,后几经重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庙宇被拆,其大多数建筑材料先后被运走,用来修建了长阳五中、区公所、三渔冲大队养猪场等。其后,又有山下居民上山取走了石柱础等剩余石质构件。今山顶仅存庙基及部分台阶,庙基处修建了移动电话信号塔。
明清及民国时期,上香炉山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山上晨钟暮鼓,声彻周边。而县内文人,也纷纷登临吟咏。比如左錧的《九日登香炉山寻僧不遇》、刘正甲的《望香炉山》等,都是歌咏香炉山的佳作。
重修香炉山庙碑拓片(向家舟拓)
“重修香炉山庙碑”碑文通为楷体,第一部分为序言,第二部分为领修人、督修人、捐款人姓名及数额,第三部分为立碑时间。
序言记述了香炉山庙的历史,清咸丰七年重修香炉山庙的起因、经过,是研究香炉山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序言曰:
“从来善自人为,福由矣降。吾邑有香炉山,自有明,迄今数百年矣。而一峰耸起,天然奇壮,固仙佛所藉以显灵者,洵士民祈福之地,又况暮鼓晨钟,深谷皆应,不啻警心觉世之一助。前此恒有修理。咸丰五年夏,庙右山墙忽焉尽崩,兼之栋楹已皆朽腐,丹雘亦渐剥落。主持僧觉静与余等共议,谓急宜重修,必同心募化。幸有四乡众善踊跃捐资。今事已告竣,爰将名目刊勒于石,以期不朽。”
重修香炉山庙碑,为目前已知长阳境内现存碑体最大、文字最多的记事功德碑,具有较大的文物和文献价值,理应得到保护与研究。而在长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建设“丹水新区”的过程中,曾经为名胜而今日渐颓败的香炉山,如能得到妥善开发,也是可以为教育园区增光添彩,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作出一些贡献的。
友情提示!!!
香炉山现属未开发状态,上山道路荒芜破败、荆棘丛生、逼仄崎岖,山顶临崖处无安全防护设施,请各位读者不要在缺乏安全保障和恶劣天气情况下贸然登山,否则可能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