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 流 受 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 发 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效应。COPD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在其病程中常出现急性加重,急性加重是促进疾病持续进展的主要因素。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喘 病”、“肺 胀”等 范 畴。

诊断标准

····

1.1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 征 及 实 验 室 检 查 资料综合 分 析 确 定。

COPD 的 主 要 症 状 [慢 性 咳 嗽、咳 痰 和(或)呼吸困难]、危险因素接触史、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 COPD的必 备 条件。肺 功 能 指 标 是 诊 断 COPD 的金标准。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 (FVC)<70% 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COPD早期轻度气流受限时可有或无临床症状。胸 部 X 线检查有助于确定肺过度充气的程度。排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

1.2 疾病分期

1.2.1 急性加重期  急性加重是指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 持 续 恶 化,并需改变基础用药。通 常 在 疾 病 过 程中,短期内患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当患者出现运动耐 力 下 降、发 热 和(或)胸部影像异常时可能为COPD加重 的 征 兆。

1.2.2 稳定期 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1.3 严重程度分级

基于研究目的不同,COPD 严重程度可根据肺功能、功能性呼吸困难程度、生活 质 量、是否存在合并症(呼 吸 衰 竭、心力衰竭)等进 行 评 估,其中反映气流受限程度的 FEV1 下降有重要参考意义。

根据肺功能的变化等将 COPD 严重 性分为4级。

Ⅰ级(轻度 COPD):轻 度 气 流受 限(FEV1/FVC×100%<70%,但 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80%),通常可伴有或不伴有咳嗽、咳痰。

Ⅱ级(中度 COPD):气流受限进一步恶化(5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并有症状进展和气短,运动后气短更为明显。此时,由于呼吸困难或疾病的加重,患 者 常 去 医院就诊。

Ⅲ级(重度 COPD):气流受限进一步恶化(30%≤FEV1占预计值百 分 比 <50%),气短 加 剧,并且反复出现急性加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Ⅳ级(极重度 COPD):严重的气流受限(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30%预 计值)或者合并有慢性呼吸衰竭。此 时,患者的生存质 量 明 显 下 降,如果出现急性加重则可能有生命危险。此外,BODE指数 (包含 体重 指 数、气 流 阻 塞 程 度、呼 吸困难、运动能力 等)和 COPD 急性 加 重次 数 也 可 作 为 COPD严重程度监测指标。

2 辨证论治

····

肺脏感邪,迁延失 治,痰 瘀 稽 留,损 伤 正 气,肺、脾、肾 虚损,正 虚 卫 外 不 固,外邪易反复侵袭,诱 使 本 病 发 作,其 病 理变化为本虚标 实。急性加重期以实为主,稳 定 期 以 虚 为 主。

2.1 急性加重期

研究证据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以显著提 高 疗 效、明 显 缩 短 病 程、减 少并发症、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致残率等。

2.1.1 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喘息,恶寒,痰白、清稀,舌 苔 薄 白,脉 紧。

次症: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肢体酸痛,脉浮。

诊 断:

①咳 嗽或喘息,咳痰白、清稀;

②发热、恶寒、无汗,或肢体酸痛;

③鼻塞、流清涕;

④舌 苔 白,或 脉 浮,或 浮 紧。具 备 ①、②2项,加③、④中的1项。

治 法:宣 肺 散 寒,止 咳 平 喘。

方 药:三 拗 汤(《太平惠民 合 剂 局 方》)合 止 嗽 散(《医 学 心 悟》)加 减。(炙)麻黄9g,杏仁9g,荆芥9g,紫苏叶9g,白前9g,百部12g,桔梗9g,枳壳9g,陈皮9g,炙 甘 草6g。

加 减:痰 多 白 黏,舌 苔 白 腻者,加法半夏9g、厚 朴 9g、茯 苓 12g;肢 体 酸 痛 甚 者,加 羌 活9g、独活9g;头痛者,加白芷9g、藁本6g;喘息明显者,紫苏叶改为紫苏子9g,加厚朴9g。

中成药:通宣理肺丸,口服,每 次7g(水蜜丸)或8~10丸(浓缩丸),每日2或3次。杏苏 止 咳颗粒,冲服,每次12g,每 日3次。感 冒 疏 风 颗 粒,口 服,每 次3g,每日2次。

2.1.2 外寒内饮

主症:咳嗽,喘息气急,痰多,痰白稀薄、泡沫,胸 闷,不 能平卧,恶 寒,舌 苔 白、滑,脉 弦、紧。

次 症:痰 易 咯 出,喉 中 痰鸣,无汗,肢体酸痛,鼻 塞、流 清 涕,脉 浮。

诊 断:

①咳 嗽 或 喘息;

②恶寒、无汗,或 鼻 塞、流 清 涕,或 肢 体 酸 痛;

③痰 白 稀 薄或兼泡 沫、痰 易 咯 出;

④ 喉 中 痰 鸣;

⑤ 胸 闷 甚 至 气 逆 不 能 平卧;

⑥舌苔白滑,或脉弦紧或浮弦紧。具 备①、②2项,加③、④、⑤、⑥中的2项。

治法:疏风散寒,温肺化 饮。

方 药:小 青龙汤(《伤 寒 论》)合 半 夏 厚 朴 汤(《金 匮 要 略》)加 减。(炙)麻黄9g,桂枝9g,干姜6g,白芍9g,细辛3g,法半夏9g,五 味 子6g,紫 苏 子 9g,杏 仁 9g,厚 朴 9g,炙 甘 草 6g。

加 减:咳 而 上气,喉中如有水 鸡 声,加 射 干9g、款 冬 花9g;饮 郁 化 热,烦 躁口渴、口苦者,减 桂 枝,加 石 膏 30g(先 煎)、黄 芩 9g、桑 白 皮12g;肢体酸痛者,加羌活9g、独活9g;头痛者,加白芷9g。

中成药:风寒咳嗽颗粒(冲 剂),冲 服,每 次5g,每 日2次。小 青龙颗粒,冲服,每次6g(无糖型)或13g(含糖型),每日3次。

2.1.3 痰热壅肺

主症:咳嗽,喘息,胸 闷,痰 多,痰 黄、白 黏 干,咯 痰 不 爽,舌质红,舌 苔 黄、腻,脉 滑、数。

次 症:胸 痛,发 热,口 渴 喜 冷饮,大便干结,舌 苔 厚。

诊 断:

①咳 嗽 或 喘 息 气 急;

②痰 多 色黄或白 黏,咯 痰 不 爽;

③发热或口渴喜冷饮;

④大 便 干 结;

⑤舌质红、舌苔黄或黄 腻,脉 数 或 滑 数。具 备①、②2项,加③、④、⑤中的2项。

治 法:清 肺 化 痰,降 逆 平 喘。

方 药:清 气 化痰丸(《医方考》)合贝母瓜蒌 散(《医 学 心 悟》)加 减。(全)瓜蒌15g,(清)半夏9g,浙贝母9g,栀子9g,桑白皮12g,黄芩9g,杏仁9g,白头翁12g,鱼 腥 草18g,麦 冬12g,陈 皮9g。

加减:痰鸣喘息而不得平卧者,加葶苈子9g(包煎)、射干9g、桔梗9g;咳痰腥味者,加 金 荞 麦(根)20g、薏 苡 仁12g、桃 仁9g、冬瓜子12g;痰多质 黏 稠、咯 痰 不 爽 者,减 半 夏,加 百 合 12g、南沙参12g;胸 闷 痛 明 显 者,加 延 胡 索 9g、赤 芍 12g、枳 壳12g;大便秘结者,加(酒)大黄9g、枳实9g、厚朴9g,甚者加芒硝(冲服)9g;热甚 烦 躁、面 红、汗 出 者,加 石 膏30g(先 煎)、知母12g;热盛伤阴者,加天花粉12g、生地 黄15g、玄 参12g;痰少质黏,口渴,舌 红 苔 剥,脉 细 数,为 气 阴 两 虚,减 半 夏、加 太子参12g、南 沙 参 12g;兼 外 感 风 热 者,加 金 银 花 12g、连 翘12g、薄荷 6g。亦 可 采 用 清 热 化 痰 方 药 (鱼 腥 草 30g,苇 茎15g,桑白皮15g,桔梗10g,陈皮6g,法半夏10g,虎杖30g) 加减。兼有面色 紫 暗,口 唇 青 紫,舌 质 紫 暗,舌 质 暗 红,舌 有瘀斑等血 瘀 证 的 患 者,可采用通塞颗粒方 (葶 苈 子、地 龙、(炙)麻黄、川 贝 母、(制)大 黄、赤 芍、生 晒 参、麦 冬、石 菖 蒲等)。

中 成 药:蛇胆川 贝 液,口 服,每 次 10ml,每日 2 次。清气化痰丸,口服,每次6~9g。清肺消炎丸,口服,每 次8g,每日3 次。痰 热 清 注 射 液 20~40ml静 脉 滴 注,每 日 2次。

2.1.4 痰湿阻肺

主症:咳嗽,喘息,痰 多,痰 白 黏,口 黏 腻,舌 苔 白、腻,脉滑。

次症:气短,痰多泡沫,痰易咳出,胸闷,胃脘 痞 满,纳 呆,食少,舌质淡,脉弦。

诊 断:

①咳 嗽 或 喘 息、气 短;

②痰 多、白黏或呈泡 沫 状;

③胃 脘 痞 满;

④口 黏 腻,纳 呆 或 食 少;

⑤舌 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具 备 ①、②2项,加 ③、④、⑤ 中 的 2项。

治法:燥湿化痰,宣降肺气。

方药: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和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加减。法半夏12g,厚朴9g,陈 皮9g,薤白12g,茯苓15g,枳 壳9g,芥 子9g,紫 苏 子9g,莱 菔 子9g,豆蔻6g,生姜6g。

加 减:痰 多 咳 喘,胸 闷 不 得 卧 者,加 麻黄6g、葶苈子9g(包煎);脘腹胀闷,加木香9g、(焦)槟 榔9g;便溏者,减紫苏子、莱 菔 子,加 白 术12g、泽 泻9g、葛 根9g;大便秘结,加(焦)槟榔12g、枳实9g;外感风热者,减薤白,加 金银花9g、连翘12g、僵蚕9g;外感风寒者,加麻黄6g、荆芥9g、防风9g。

中成药:桂龙咳喘宁胶囊,口 服,每 次5粒,每 日3次。咳喘顺丸,每次5g,每日3次;苓桂咳喘宁胶囊,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苏子降气丸,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2.1.5 痰蒙神窍

主症:喘 息 气 促,神 志 恍 惚、嗜 睡、昏 迷、谵 妄,舌 苔 白、腻、黄。

次症:喉中痰 鸣,肢 体 瘛 疭 甚 则 抽 搐,舌 质 暗 红、绛、紫,脉滑、数。

诊断:

①神 志 异 常(烦 躁、恍 惚、嗜 睡、谵 妄、昏迷);

②肢体瘛疭甚则抽搐;

③喘息气促;

④喉中痰鸣;

⑤舌质淡或红、舌苔白腻或黄腻,或脉滑或数。具备①、②中1项加③、④、⑤中的2项。

治 法:豁 痰 开 窍。

方 药:涤 痰 汤(《奇 效良方》)加减。(清)半夏9g,天南星6g,天竺 黄6g,茯 苓15g,陈皮9g,枳实9g,丹参15g,人参9g,石菖蒲6g,细辛3g,生姜6g。

加减:舌苔白腻有寒象者,加用苏合香丸3g,姜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次l丸,每日1次或2次;痰热内盛,身热,谵语,舌红绛、苔黄者,加水牛角30g(先煎)、玄参12g、连翘12g、黄连6g、(焦)栀子9g,或加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腑气不通者,加(生)大黄6g(后 下)、芒 硝9g(冲 服);抽 搐 明 显 者,加 钩 藤9g、全蝎6g、地龙12g、羚羊角(粉)0.6g(冲服)。痰 蒙 神 窍偏于痰热证,病机 以 痰、热、瘀 为 主,治 以 清 热 豁 痰,活 血 开 窍,可采用涤痰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苇 茎、杏 仁、石 菖 蒲、胆 南星、薏苡仁、桃仁、虎杖、鱼腥草、竹茹等)联合清开灵注射液、香丹注射液。

中 成 药:偏痰浊 蒙 窍 者,苏 合 香 丸,口 服 或鼻饲,每次3g,每日1或2次。偏痰热蒙窍者,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丸,口服或鼻饲,每次3g,每日1或2次;清 开 灵 注射液20~40ml或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2.2 稳定期多个较高质量级别的证据表明,采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COPD稳定期具有明显的疗效,表现在改善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其疗效均好于单纯西医治疗。

2.2.1 肺气虚

主症:咳嗽,乏力,易感冒。

次症:喘息,气 短,动 则 加 重,神疲,自汗,恶风,舌 质 淡,舌 苔 白,脉 细、沉、弱。

诊 断:

①咳嗽或喘息、气短,动则加重;

②神疲、乏力,或自汗;

③恶风,易感冒;

④舌质淡、苔 白,脉 沉 细 或 细 弱。具 备①、②、③、④中的3项。

治 法:补 肺 益 气 固 卫。

方 药:人 参 胡 桃 汤 (《济 生方》)合人参养肺丸(《证治准绳》)加减。党 参15g,黄 芪15g,白术12g,核桃仁15g,百部9g,川贝母9g,杏 仁9g,厚 朴9g,紫苏子9g,地龙12g,陈 皮9g,桔 梗9g,炙 甘 草6g。

加 减: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者,减 黄 芪、川 贝 母、百 部,加 法 半 夏9g,茯苓15g;自汗甚者,加 浮 小 麦15g,(煅)牡 蛎15g(先 煎);寒 热起伏、营卫不 和 者,加 桂 枝 6g、白 芍 9g。

中 成 药:玉 屏 风 冲剂,冲服,每次5g,每日3次。黄芪颗粒,冲服,每 次4g,每 日2次。

2.2.2 肺脾气虚

主症:咳嗽,喘息,气 短,动 则 加 重,纳 呆,乏 力,易 感 冒,舌体胖大、齿痕,舌 质 淡,舌 苔 白。

次 症:神 疲,食 少,脘 腹 胀满,便溏,自汗,恶风,脉沉、细、缓、弱。

诊断:

①咳 嗽 或 喘 息、气短,动则加重;

②神 疲、乏 力 或 自 汗,动 则 加 重;

③恶 风,易感冒;

④纳呆或食少;

⑤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

⑥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缓或细弱。具备①、②、③中的2项,加④、⑤、⑥中 的2项。

治 法:补 肺 健 脾,降气化痰。

方 药:六 君 子 汤(《校 注 妇 人 良 方》)合 黄 芪 补 中 汤(《医学 发 明》)加 减 。党 参 15g,黄 芪 15g,白 术 12g,茯 苓12g,杏仁9g,川贝母9g,地 龙12g,厚 朴9g,紫 菀9g,紫 苏 子9g,淫羊藿6g,陈皮9g,炙 甘 草6g。

加 减:咳 嗽 痰 多、舌 苔 白腻者,减黄芪,加 法 半 夏12g,豆 蔻9g;咳 痰 稀 薄,畏 风 寒 者,加干姜9g、细辛2g;纳差食少明显者,加神 曲12、,豆 蔻12g、(炒)麦芽12g;脘腹胀闷,减黄芪,加木香9g、莱菔子9g、豆蔻9g;大便 溏 者,减 紫 菀、苦 杏 仁,加 葛 根 9g、泽 泻 12g、芡 实15g;自汗甚者,加 浮 小 麦 15g、(煅)牡 蛎 20g(先 煎)。

中 成药:慢支固本颗粒,口 服,每 次10g,每 日2次。玉 屏 风 冲 剂,冲服,每次5g,每日3次。金咳息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2.2.3 肺肾气虚

主症: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腰膝 酸 软,易 感冒,舌质 淡,舌 苔 白,脉 细。

次 症:恶 风,自 汗,面 目 浮 肿,胸闷,耳鸣,夜尿多,咳而遗溺,舌体胖大、有齿痕,脉 沉、弱。

诊断

①喘息,气 短,动 则 加 重,

②乏 力,或 自 汗,动 则 加 重;

③易感冒,恶风;

④腰膝酸软;

⑤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

⑥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 而 遗 溺;

⑦舌 质 淡、舌 苔 白,脉 沉 细 或 细 弱。具备①、②、③中的2项,加④、⑤、⑥、⑦中 的2项。

治 法:补肾益肺,纳 气 定 喘。

方 药:人 参 补 肺 饮 (《症 因 脉 治》)加 减。人参9g,黄芪15g,枸杞子12g,山茱萸9g,五味子9g,淫羊藿9g,浙贝母9g,紫苏子9g,赤 芍12g,地 龙12g,陈 皮9g,炙 甘草6g。

加减:咳嗽明显者,加(炙)紫菀12g、杏仁12g;咳嗽痰多、舌苔白腻 者,加 法 半 夏 9g、茯 苓 15g;动 则 喘 甚 者,减 沉香,加蛤 蚧 粉2g(冲 服);面 目 虚 浮、畏 风 寒 者,加 肉 桂5g(后下)、泽泻 9g、茯 苓 12g;腰 膝 酸 软 者,加 菟 丝 子 12g、杜 仲12g;小便频数明 显 者,加 益 智 仁9g、金 樱 子12g;畏 寒,肢 体欠温者,加(制)附子9g(先煎)、干姜6g。也可采用调补肺肾方[冬虫夏草3g(单 煎),五 味 子9g,丹 参9g,茯 苓15g,山 茱萸9g,淫羊藿9g,枸杞子12g]加减[3]。

中成药:固肾定喘丸,口服,每次1.5~2g,每日2次或3次。固本咳喘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百令胶囊,口服,每次5~15粒,每 日3次。气虚甚而肾阳虚者,右归丸,口服,每次9g,每日3次。

2.2.4 肺肾气阴两虚

主症:咳嗽,喘息,气 短,动 则 加 重,乏 力,自 汗,盗 汗,腰膝酸软,易感冒,舌 质 红,脉 细、数。

次 症:口 干,咽 干,干 咳,痰少,咯痰不 爽,手 足 心 热,耳 鸣,头 昏,头 晕,舌 质 淡,舌 苔少、花剥,脉弱、沉、缓、弦。

诊断:

①喘息、气 短,动 则 加 重,

②自汗或乏力,动则加重;

③易感冒;

④腰膝酸软;

⑤耳鸣,头昏或头晕;

⑥干咳或少痰、咯痰不爽;

⑦盗汗;⑧手足心热;

⑨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脉沉细或细弱或细数。具备①、②、③中2项加④、⑤中的1项加⑥、⑦、⑧、⑨中 的2项。

治法:补肺滋肾,纳气定喘。

方药:保元汤(《景岳全书》)合 人 参补肺汤(《证 治 准 绳》)加 减。人 参 9g,黄 芪 15g,黄 精 15g,(熟)地黄15g,枸杞 子12g,麦 冬15g,五 味 子9g,肉 桂3g(后下),紫苏子9g,浙贝母12g,牡丹皮9g,地龙12g,百部9g,陈皮9g,炙 甘 草 6g。

加 减:咳 甚 者,加 (炙)枇 杷 叶 12g、杏 仁9g;痰黏难咯明显者,加百合15g、玉竹12g、南沙参12g;手足心热 甚 者,加 知 母 9g、黄 柏 9g、地 骨 皮 12g、鳖 甲 15g;盗 汗者,加(煅)牡蛎20g(先煎)、糯稻根(须)15g。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百 令 胶囊,口 服,每 次5~15粒,每日3次。偏 肺 阴 虚 而 有 燥 热 者,养 阴 清 肺 丸,口服,每次6~9g,每 日2次。偏 肺 肾 阴 虚 者,百 合 固 金 丸,口服,每次9g,每日2次;麦味 地 黄 丸,口 服,每 次8粒,每 日2次或3次。偏肺肾阴虚而内热咳喘者,蛤蚧定喘丸,口服,每次6g(水蜜丸),每 日2次。偏 肾 阴 虚 者,左 归 丸 口 服,每 次9g,每日2次。

兼证———血 瘀 证

主 症:口 唇 青 紫,舌 质 暗 红、紫 暗、瘀斑,脉涩、沉。

次症:胸 闷 痛,面 色 紫 暗。

诊 断:

① 面 色 紫 暗;

②唇甲青紫;

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瘀点;

④舌下静脉迂曲、粗乱。具备①、②、③、④ 中 的1项。

治 法:活 血 化 瘀。

方 药可选用川芎9g,赤 芍12g,桃 仁9g,红 花9g,莪 术9g。可根据 所兼证候 的 不 同,临床上可增减上述药物。中 成 药 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胶 囊),口 服,每 次10ml或6粒,每日3次。

3 其他治法

····

3.1 单方验方

①紫河车1具,焙干 研 末,每 次1.5g,每 日3次,饭后 口服,适用肺脾气 虚、肺 肾 气 虚 证。

②葶 苈 子 粉,装 胶 囊,每 次1.5g,每日2次,饭 后 口 服,用于痰浊壅肺的咳喘。

③ 鱼 腥草、金银花、金荞麦 根 茎 各15g。水 煎 服。每 日1剂,分2次服。用于痰热证。

④地龙焙干研末,装胶囊,饭后口服,每 次3g,每日2次,用于痰热证。

3.2 针灸治疗

3.2.1 针刺

主 穴 为肺 俞(双)、大 椎、风 门(双)。

咳 甚 者,配尺泽、太渊;痰 多 者,配 足 三 里、中 脘;体 虚 易 感 冒 者,配 足三里;痰壅气 逆 者,配 天 突、膻 中;肾虚失纳之虚喘者,配 肾俞、关元、太 溪;心 悸 者,配 心 俞、内 关。针 刺 大 椎、中 脘、尺泽、关元,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手法。针刺肺俞、风门、心 俞、肾俞,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手法。针 刺 合 谷、太 渊、内 关、鱼际、太溪,以捻转 为 主,提 插 为 辅 进 行。针 刺 天 突 穴,用 小 幅度提插捻转行 针 法,得 气 后 不 留 针。针 刺 足 三 里,采 用 提 插捻转相结合的行针手法。急性加重期每日针刺1次,稳定期每日或隔日 针 刺 1 次,每 次 留 针 30min,每 隔 10min行 针 1次。根据具体病情采取虚补实泻,即稳定期多为正虚,针 用补法;急性加重期多为邪实,或虚实夹杂,故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继续 治 疗1或2个疗程。

3.2.2 灸法 气 虚、阳 虚 者,宜灸或针灸并用,取 穴 同 上。以艾条温和灸为主,在留针期间或起针之后进行,每穴灸5~1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3.3 拔火罐

阴虚内热,或肺部感染有热象者,宜 针 后 拔 火 罐。在 起针后,用较大火罐或广口玻璃瓶拔于大椎与两肺俞之间。如患者 消 瘦,可用小火罐拔于两侧肺俞穴处。留 罐 10min左右。

3.4 穴位贴敷

3.4.1 天灸 主 穴 选取 肺 俞、大 椎、风 门、天 突、膻 中 等 穴。药物组成:白芥子30g、甘遂15g、细辛15g、延 胡 索10g、干 姜10g、丁香10g。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操作方法:患者 取 坐 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 药 粉2g,用 鲜 姜 汁 调和,做成直径约为1.5cm、厚约0.5cm 的圆饼贴于上述穴位上,用4cm×4cm 大小胶 布固 定,成 人 贴 4~6h,儿 童 贴 2~3h。治疗时间为三伏天

。常配合服用中药。

3.4.2 舒肺帖 第1组 为大 椎、肺 俞、定 喘、肾 俞 等 穴,第2组为天突、膻中、肾 俞、膏 肓 俞 等,两 组 穴 位 交 换 贴 敷。将 舒肺贴药物(芥 子、芫 花、延 胡 索、干 姜、细 辛、椒 目、肉 桂)软 膏贴敷,一般6~12h后取下,如有烧灼感可提前取下,无 烧灼感可延迟12h取下。每7~10天贴敷1次,2个月为1个 疗程;也可于“三伏天”前的第10天、“三伏天”内的第10、20、30天,“三伏天”后的第10天各贴敷1次。常配合服用中药。

3.4.3 冬病夏治消喘膏 由(炒)芥子、荜茇、细辛、麻黄、石菖蒲等药物组成。穴位选取两侧肺俞、心俞、膈俞6个穴 位,每个穴位贴敷1个药丸,直接贴压于局部,按压成饼状,并用脱敏胶布固定,表层再粘贴橡皮膏固定、防渗,每次6h,三伏期间每10天1次,共3次。常配合服用中药。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