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停售了吗?

前几日,银保监除了一个通知:《关于规范短期健康险》,于是有些保到就说百万医疗要说再见了。后台也有一些粉丝在问我们啥情况。这里我们就来理一理。
1、意见主要说了些啥?

《通知》旨在规范短期健康险产品经营,对短期健康险的的续保、停售、定价、销售、理赔及退保等环节提出要求。总结下来,短期险保险征求意见稿主要明确三个方面:
1)不得随意 停售在售的短期健康险产品;
2)不得利用“非保证续保”等条款,将短期健康险与长期健康险产品混淆;
3)逐季度要求保险公司披露综合赔付率,防范保险公司盲目扩大短期健康险范围,损害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此举增加了产品透明度,规范短期健康险的范围定义及披露,避免 损伤消费者权益;对于保险公司产品设计、定价、风控等提出要求;抑 制短期健康险通过“变形”等噱头进行销售误导。
2、什么是短期健康保险?

短期健康保险,是指向个人销售的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产品。
3、所有百万医疗都要停售了吗?

没有。这里需要区分清楚。
目前百万医疗险分2两种:
第一类:不保证续保的,需要一年一年买。比如平安e生保、好医保住院医疗、太平乐享百万等。看条款诸如下类:
这类产品是被归为短期健康险。是要受此次监管意见稿影响的。
第二类是有保证续保条款的,比如复星超越保、微医保长期医疗险,以及市面上非常知名的平安e生保 (保证续保版),条款里面一般会这样说:
这类产品一般是长期医疗险,不属于短期健康险范畴,不受此次监管影响的。
4、那会被停售的是哪些?

即便是第二类,也不是所有都要停售。《征求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开发的短期健康保险产品中包含续保责任的,应当在保险条款中明确表述为“非保证续保”条款。不得在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条款、宣传材料中使用“连续投保”“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
比如现在打开支付宝中的某款医疗险,就会出现这样的提示:
支付宝截图
这款医疗险为短期医疗险,但“自动续保”会误让消费者认为是可以长期买的医疗险。监管认为这类情况是有误导嫌疑的,需要在2020年6月1日前停止销售。
所以,不是百万医疗都停售了,而是短期医疗险中不符合规定的这一部分,但这一部分却是占据了目前市场的主流,所以预计2020年6月前,大批主流百万医疗下架是可以预见的,但也会有新的符合监管的产品出来替代,而长期保证续保版本的不受影响。
5、买了百万医疗被停售的产品咋办?
问了相关人士,类似这种情况,保险公司一般都会提供合理的“转保服务”,帮助投保人过渡到新产品。另外消费者也可以选择新上市符合监管文件的产品,但如果这期间身体情况出现了变化,就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这次,《文件》也为了规范医疗险突然停售,也提出保险公司想要停售产品,必须都要通过公司官网、销售渠道、报刊、即时通讯工具等途径提前披露告知消费者。且如果是主动停售短期健康险:需要提前 15 日披露;如果是被监管机构叫停的话,需要在提前 3 日披露。
5、出台文件的原因?
大鱼认为,此次文件的出台,有两个原因。

1、之前一些短期健康险产品在宣传中对消费造成了不小的误导。
比如使用 “连续投保”“自动续保”等,但实际上并不是能够保证续保。为了避免对消费者的误导,出台此意见旨在规范。
2、控制险企风险,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前几年百万医疗险横空出世,收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于是也出现了大量的同质化竞争产品。这些产品一方面价格偏低, 一些公司甚至也是靠着价格低廉的百万医疗亏本赚吆喝打开市场,然而这些也对险企带来了不小的风险。2018年国内4家专业互联网财险公司健康险全部出现亏损。
所以在在这次的意见稿中,也提到要求保险公司应当科学合理确定短期健康保险产品价格。产品定价所使用的各项精算假设应当以经验数据为基础,不得随意约定或与经营实际出现较大偏差。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不同风险因素确定差异化的产品费率,并严格按照审批或者备案的产品费率销售短期个人健康保险产品。
而在保额、免赔额方面,意见稿也明确,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医疗费用实际发生水平、理赔经验数据等因素,合理确定短期健康保险产品费率、免赔额、赔付比例和保险金额等。保险公司不得设定严重背离理赔经验数据基础的、虚高的保险金额。
总结
除了针对百万医疗险的相关规范,这次《意见》还规定了禁止保险公司捆绑销售,不得强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同时,必须购买公司的其他产品。另外对于“退保手续费”也明确了不许再收。
此次意见稿的出台,一方面,抑制靠“地板价”短期健康险促进规模保费增长的势头,规范产品设计,防范险企风险。另一方面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使得产品条款更加清晰,使老百姓正确认知此类短期医疗险,避免销售误导,减少理赔纠纷。
最后说一句,百万医疗的确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最为普通人作为打底标配是非常划算的。但因为续保问题,百万医疗对于消费者长期人身风险目前是很难做到覆盖的,目前的市场中,长期风险的主力担当角色依然是重疾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