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5)
第五章、少阳病
1、小柴胡汤(续)
以下两条,都没有在讲课中安排,也补充进来。
【注】:妇人产后常常发生三种病。痉,郁冒,大便难。产后多血虚,虚而多汗,容易遭受风邪,容易发生痉病。血虚多汗,邪凑之,产生留饮,往上冲逆,容易郁冒。亡津液,胃燥,容易大便难。三种病中,以郁冒最多。郁冒欲解,必然大汗。其理由如下:产后由于血虚,手脚容易厥冷。血属阴分,津液为阳分,阴虚而阳孤,孤阳上出,就经常头上冒汗。这种情况当以桂枝汤调节营卫。若郁冒、痉、大便难同时发作,还伴有胸协满,呕不能食,整体上看还是柴胡证,因此小柴胡汤主之。
本条之痉,与葛根汤证(刚痉)不汗出异。因分娩而血虚,汗出多,大便坚,呕而不能食。假令虽喜中风,善感冒,亦病不在表,而必在半表半里,故谓本方主之。又郁冒者,即脑贫血。其呕而不能食,大便反坚者,乃水邪在上,下无水气。又郁冒者亦同此理,不独因贫血,有水邪亦然(故云「大汗出而解」)。服小柴胡汤大汗出者,战汗也,非柴胡乃发汗剂。以是可知诸证皆与水邪有关,而本方有镇痉、镇静、止汗、镇呕、通便、利尿作用。使能食、痉解、郁冒解、大便通者,皆为小柴胡汤之功。以下如七八日再发热者,即为阳明胃实,当以承气辈为主治也。
【注】:这是金匮妇人产后病的附方,不是金匮原文。金匮原文背景是:妇人产后常常发生三种病。一是痉,二是郁冒,三是大便难。产后血虚多汗,容易发生痉病,也容易产生留饮冲逆而郁冒,津枯血燥更容易大便难。若三种同时发作,还伴有胸协满,呕不能食,整体上看是柴胡证,因此以柴胡剂主之。后世(林亿)针对小柴胡汤补充进这个三黄汤。林亿认为如果头不痛但四肢烦热,就完全是阴虚里热问题,就不用小柴胡而用三物黄芩汤了,这就是这个方的原文背景。
妇人于临产时以身露被风(有外感了),留下病根,因致产后四肢苦烦热,问题在于血虚,故方中使用了大剂量地黄。地黄是强壮性的补血药,它也清热,一举两得。方中用了四两,60多克,分两次服。胡老认为地黄的量还可以加大。
《金匮》作「但烦」者,《千金方》作「但烦热」者,《千金》为是。草蓐者,产褥之意。自发露得风者,患感冒也。四肢苦烦热者,谓四肢烦热颇剧。
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可解。如头不痛,但至于烦而头不痛者,虽可用小柴胡加地黄汤或加味逍遥散,然不如黄芩汤之简捷。世医因味苦以黄连代苦参,或加甘草。加甘草犹可,去苦参则失仲景方意。《别录》云:「苦参,除伏热。」
三物黄芩用于强热;小柴胡用于轻热。诸血证、久咳、劳伤,多有选用小柴胡汤或三物黄芩汤。凡四肢苦烦热者(除三物黄芩汤外),还有小柴胡汤加地黄,或小柴胡汤加石膏,或小柴胡汤合泻心汤,或小柴胡汤合黄连解毒汤,或小柴胡汤(或加石膏)合桂枝茯苓丸(或当归芍药散),须依脉证处方,变化多端。
患者(老人)盗汗数年,经西医治疗无效,又经前中医以当归六黄汤等亦不应。刻下: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无寒热,舌淡、苔薄白,脉浮细略弦。
医投以: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2剂愈;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2剂愈。
请选择1还是2。
案底:1。
桂枝加龙牡突出一「虚」字,桂枝甘草龙牡不存在虚但突出一「烦」字(当然也有惊),二加龙牡多出下「寒」,桂枝去芍药加龙牡蜀漆有「痰」滞,柴胡龙牡注意一「柴」字(有柴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