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马素晓
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这周三是充实的一天,在这一天有幸参加了由郑州市教研室牵头,在二七区辅读学校举办的一场特殊教育优质课观摩活动。通过一天的观课、评课让我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
一天一共有四节课,上午有两节生活数学课《比粗细》,下午有两节语文课《爬山》,身为曾经的数学老师,当然是对生活数学的两节课关注的更多,所以这次听课感受最多的就是生活数学的两节课了。
在没有听课之前,我就在想,如果是我去上《比粗细》这一节课的话,我会如何设计、如何上好这节课呢?如果是我,大概会根据我们学生喜欢玩耍的特点去设计一个小实验——用不同粗细的吸管喝以为八宝粥为导入点,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接着会选择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去比较粗细,但是教学环节方面感觉好像特别难捋顺,这节课还是不好讲。
那两位优秀的老师会如何讲呢?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两位老师基本都是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在教具的选择上,两位老师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选取,例如:登封的赵老师根据他们班学生能力较好,生活经验丰富的特点选取了比较贴近生活的矿泉水瓶、奶瓶瓶、各种笔以及水杯等作为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学习比粗细。而管城区的老师则根据他们班学生年龄较小,喜欢玩耍的特点选取了他们经常玩耍的积木作为教具,在学中玩、玩中学,由易到难一步一步递进学习了比粗细。两节课下来,两个班的孩子都是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完成了今日的学习,而且学习效果良好。
《比粗细》是生活数学常见的量里面的内容,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习比较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和高矮、大小等一些概念混淆,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具的设计以及课堂语言方面要特别的注意避免容易让学生混淆的内容,这节课是相对不太好讲的。但是,在听过两节生活数学公开课之后,我发现这两位老师真的是非常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环节、课堂语言等各个方面都设计的特别好、在避免概念混淆的同时,又能清晰的向学生讲明白什么是粗,什么是细,该如何比较的问题、课堂的呈现效果也非常的好。
听完这两节课,我脑中的《比粗细》教案也更加的清晰、明朗了,我知道了如何汲取两位老师的精华和自己的想法融合,去设计一份适合我们自己学生的《比粗细》教案了,也知道如何去避免这节课不该出现的问题,让课堂的效果更好。听完两节课,我也明白了郑州教研室的田老师所说的“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地域不同、不同的教师就会有不同的构思、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效果!但是,只要我们能从学生出发、立足课堂本质、让每一个残障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那我们所上的这节课就是一节好的课。”听完这两节课,我也明白了“同课异构”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之一就是“观摩优质课”,通过一天的观摩,让我在备课、上课以及课后都收获很多,学到了很多,愿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向这些优秀的教师学习、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