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瑞冬卷•散文篇◇】《游辽中京古迹》||□ 郭英

《当代文学家·2020·瑞冬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2020.12  第69期,总第393期

散文显示屏

瑞冬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顾问:侍少华、李敬伟

摄影顾问:王红军       法律顾问:吕庆根

本刊总编:清涟一荷    本刊主编:汪兴钊

执行编辑:零下、陈革非、甜蜜凉爽、雪霏

□ 美文聚焦 □ 
游辽中京古迹
(散文)

文/郭英(辽宁)

一篇写于40年前的游记。

——题记

还是在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我们一群小朋友,在老家门前的百年大杨树下席地而坐,听邻居赵大叔绘声绘色地讲述辽代大明塔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赵大叔说,大明塔位于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铁匠营村,塔高八八六十四丈,粗八八六十四丈,晴天时站在百里之外也能看见。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塔,塔的地宫还埋藏着辽代许多珍宝。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见的世面也多了,游览祖国各地,见识了各式各样的古塔如:北海的白塔、开封的铁塔、应县的木塔、杭州的雷峰塔、大理的三塔等等。可是,少年时代就留在脑海里的大明古塔,至今仍对我有那么强烈的吸引力。
1979年盛夏,借一次出差的机会,我终于了却了这一桩多年的夙愿。‪8月8日早,旭日初升,凉风送爽。我乘公共汽车从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城出发,在碧绿如茵的夏日田野上、在华盖如伞的林荫道上奔驰,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当汽车跃上高架在老哈河之上的大明桥时,一个稚嫩的声音高兴地喊起来:“大明塔!大明塔!我看见大明塔了!”我赶忙朝前望去,只见在几里远的绿树屏障后面,露出半截米黄色的塔身。令人吃惊的是:虽然经历了近千年的沧桑巨变、风雨侵蚀,古塔的颜色依然如新,令人称奇。‬
出发之前,我做了功课,查阅了《中国古代史》,对辽代的历史有了粗略的了解。辽国是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的国家,定都上京临潢府,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之后随着疆土的扩大,又建立四座陪都,分别是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北京)、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其中大定府中京规模最大,辽后来为金所灭,仍沿用五京。统称之为“辽金五京”
十几分钟之后,汽车驶入铁匠营村,在汽车站停了下来。我第一个跳下车,直奔高高矗立的大明塔。向往二十多年的古塔近在眼前了。啊!真不愧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大明塔啊!塔身粗大高耸,像一尊擎天巨柱,直插云天,在这人烟稀少、村落稀疏的塞外原野,更加显得雄伟壮丽。我扬起脸,想查一下塔的层数,嘴里默念着1、2、3、4、5、6·····,越往上,视觉越模糊,还没有查到顶,已经是眼花缭乱、分不清层次了。我查了一遍又一遍,时间一长,脖子仰得生疼,终于查清是13层密檐塔。
这是一座米黄色的八棱砖塔,塔身建在一个6米高约50米宽的夯土高地上。该塔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雄浑凝重、巍峨矗立。塔座四周是卷门佛龛,佛龛里面有菩萨浮雕,八个方向,雕刻的分别是菩提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等等。菩萨像的上面是宝盖、飞天,两侧是力士、护法神。造型优美,神态各异,雕工精细,栩栩如生。雕像两边有竖条幅文字,每幅雕像都有一个神话故事。比如地藏菩萨说的是,这个菩萨一年364天都生活在地下,只有一天来到人间来查看,她喜欢报喜不报忧,所以这一天,人们都穿新衣、吃好饭、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来迎接她,希望她不要发难,而要降福于人间百姓。
仔细地观赏了塔的雕塑之后,我想起了赵大叔关于塔高的描述,于是向导游求证,导游告诉我,大明塔高82米,其高度位于全国第三,(中国第一高塔是山西汾阳市的文峰塔,84米),但是塔的体积之大位居全国第一位。文献里确有“晴日百里之遥可见”的记载,清乾隆皇帝也曾来过此地,并留下赞美大明塔的诗篇。可见,赵大叔“塔高八八六十四丈,塔粗八八六十四丈”之说属于误传,而“古塔最大”“百里可见”之说属实。
远望,大明塔颜色如新,近看塔身已有多处斑驳脱落、残缺不全了。他就像一个驰骋疆场、身经百战、满身伤痕,却是得胜归来的英勇老将军,依然是那样的威严、那样的挺拔。塔前立有石碑一块,碑文用蒙汉两种文字雕刻。正面竖写大字是“辽中京遗址”,下方小字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书记载,辽中京方园四十余里,按照宋朝汴京的规格所建,由皇城、内城、外城三重组成,分别居住着身份不同、贵贱不等的人。辽中京是辽国中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年兴盛繁华景象可想而知。而今,九百多年前那富丽堂皇的宫殿、车水马龙的市井、栉次鳞比的店铺,早已渺然无存了,只留下残存的断垣残壁和一个“点将台”土墩。现在,古迹已经被大片的农田取代,田地里的高梁、苞米绿油油的长势正旺。昔日的繁华都市已经成为过眼云烟,只有那古塔傲然挺立,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看完古塔,我与耕作后坐在田埂上小憩的古稀老农攀谈起来,他向我娓娓讲述了大明塔的由来:“传说辽圣宗皇帝途经此地,遥望南方霞光闪烁,一派瑞奇,又见此地气候温和,水草丰美,宜于农耕和放牧,于是决定在此地建都。建立都城之后,契丹族日渐兴旺鼎盛。为了纪念这一光辉的里程,王公大臣建议在这个宝地建一座大塔,以镇妖辟邪、振奋朝纲。建塔时,把当时北方部落进贡的宝物“北珠、”、“海东青”埋藏在地宫中。圣宗皇帝隆绪钦定塔名为“大明塔”,意为契丹国将像那灿烂的珍珠,在北方大放光明。
听了老者这段话,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塔本是人力所造之物,统治者却把它奉若神明,力图保佑世袭万代。但是,大辽帝国不仅没有江山永固、大放光明,却被起初弱小的女真族所灭,几代皇帝尸骨未存,繁花都市灰飞烟灭,契丹族也不知去向了。历史难道不是绝妙的讽刺吗?大明塔啊!您就是最好的见证。
丛林里,三三两两的青年学生,他们都佩戴着“赤峰师范学院”的校徽,头顶草帽,手执画笔,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正在写生。他们在用手里的画笔,描绘古代优秀的建筑艺术,描绘大明塔的新图景。古塔前,一个女教师把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一群活泼可爱的“红领巾”,拍下了祖国花朵美好的画面。
如今,古老的辽中京正焕发着生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和我国各民族一起,正意气风发地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走向中兴之路,在世界的东方,大放光明!
作于1979年8月19日
作者后记:此文写于四十多年前,当时有一个疑问未得其解:大明塔的地宫里藏的“海东青”究竟为何物?直到二十多年后才解开谜底。一天晚上看电视,播放的是北方一少数民族在驯养一只非常凶猛的隼鹰就叫海东青。人们把它驯服之后,就带着它去捕猎。后来经查阅【中国古代史】证实:北珠和海东青都是女真族所赠贡品,两种著名特产都是辽朝皇帝所喜欢的。北珠产于辽东海,冬天从坚冰中采取。海东青是一种名鹰,因产于海东而得名。
第二个疑问是:辽中京已经成为当时北方最大的都城,历经辽、金、元、明四代,是谁把这座古都毁掉的呢?经过多方查找史料终于弄清,此城毁于朱棣之手:朱元璋死后由皇孙朱允炆继位,燕王朱棣起兵反抗,这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变”。1399年朱棣挟持大宁府的宁王一同起事攻打南京,唯恐途中有变,遂焚火烧城以绝宁王后路,至此延续四个朝代近四百年的辽中京毁于一旦。
本期责任编辑:陈革非

当代文学家

2020.07.02 started publication

作者风采
辽宁作家:郭英

作者简介:

郭英,青年时参军,在部队就发表小说,采写的稿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从部队转业后,所写作品在《人民日报》、《作家天地》、《鸭绿江》等期刊发表。人物特写被收入“95世界妇女大会”文集《当代巾帼风采》。担任编导拍摄的电视片《光彩的新路》,由辽宁广播电视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所著纪实文学《光彩的新岸》获时任司法部长肖扬题写书名。

投稿快引

为方便投稿者投稿,现改为微信+邮箱方式投稿。

——加总编微信(SCJL003),声明所投稿件为“原创首发”。

——微信直接粘贴:内容(题目+文/作者名+正文)+个人简介+风采照。

——中长篇连载(内容提要+正文)投至邮箱2455478558@qq.com

——留下联系地址及手机号。

本刊顾问团队介绍

文学顾问:

孔灏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副主席。

文学顾问:

相裕亭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文学顾问:

徐继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文学顾问:

李锋古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此栏正在建设中,尚未完工)

本刊法律、书法、摄影顾问及主播团队

法律顾问:吕庆根先生

书法顾问:

侍少华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

李敬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摄影顾问:

王红军先生(江苏摄协会员、《江苏摄影》采编)

特约主播:

水.寒傲似冰女士、宁静女士、清山先生、愚人先生

《当代文学家》(瑞冬卷)截稿时间:12月25日/出版时间:12月28日/投递时间:1月5日//欢迎广大作家诗人踊跃投稿!!订刊、投稿请加总编清涟一荷微信SCJL003
轻按3秒加总编!
文学是一座桥,让我们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关注《当代文学家》,心有所系勤耕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