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教学设计】比高矮

比高矮

刘书霞

杞县特殊教育学校

一、教材依据

本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课中的《比高矮(一)》。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比高矮(一)》是两个物体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比较,考虑培智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动画和自我参与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能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相关问题,学以致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2名,男生10名,女生2名。其中孤独症倾向3人,其余为中度和重度智力障碍。能主动表达3-8个字4人,模仿发音1-3个字6人,咿呀学语2人。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是A组、B组、C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个别化指导。

四、教学目标

A组:

1.理解高矮的含义,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初步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2.通过比较初步建立高矮的观念,培养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表达:xx比xx高/矮,xx高/矮;

B组:

1.理解高矮,初步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2.初步培养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C组:

在引导下指认高/矮,对高矮有初步的感知。

五、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班有几位同学笑得很灿烂,让他们帮帮老师把黑板擦拿下来。现在我们掌声请上来程同学。(教师事前把黑板擦放在黑板的高处)程同学没够到,很遗憾。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吧!掌声有请李同学,帮老师把黑板擦拿下来。谢谢李同学帮老师拿下黑板擦。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为什么李同学能把黑板擦拿下来,程同学却不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对好朋友:高矮。

板书:比高矮(一)

(二)新授。

4.认识高矮。

教师领读高矮两个字,学生齐读,找学生认读。

刚才李同学轻易地把黑板擦拿下来而程同学却不能,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回答。李同学高,程同学矮。

再次点读高矮。

5.比较高矮。

(1)再次请两位同学到前面,站在一起进行比较。

强调:两人都站在地板上,都站直。

表达:李同学比程同学高/李同学高。

同学比李同学矮/程同学矮。

(2)再请另外的一高一矮两学生到前面进行比较。

C组在引导下指出谁高谁矮;

B组主动指认并说出高/矮;

A组能较完整的表达出:xx比xx高/矮。

(3)同桌两人站起来比一比谁高谁矮。

6.做一做。

比较图片上老师和乐乐那个高哪个矮。

(三)巩固练习。

1.指一指P13图片上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要求:①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两个人都是站在同一平面上;

②两个人是站立的状态(没有弯曲)

③先指认—简单说高/矮——完整表达XX比XX高/矮。

2.贴一贴,在高的物品下面贴上小红花P14。

要求:①学生听指令指认,能说出那个物品高/矮;

②A组主动完成;B组在引导下完成;C组在协助下完成。

3.在矮的树下面画“√”。

在课本上完成,教师给与指导。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高矮,学会对比两个在同一水平位置的物体的高矮。在课下,同学们找一找两个物体进行对比,看看哪个高,哪个矮?下节课上课时请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比较高矮的?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是:

1.生活化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真知。

2.请学生到前面作为教学的“教具”,让学生在了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在生活之中,印证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采用三种方式对比(指定两人—随机两人—同桌两人)由单一到随机灵活多样,让数学活了起来,有了动感。而且整个过程注重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反思,从而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

4.练习题有指认、贴画、画“√”考虑了三组学生的差异,便于个别化学习指导、巩固练习。

大暑三候知多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