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
廖芬
龙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教材简介:
《认识人民币》是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和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这一知识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有利于提高培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一共有13人,智力发育迟缓9人,中重度智力障碍2人,自闭症1人,脑瘫1人。其中7人学习能力较好,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另外6人需要老师进行指导、教辅等支持。
三、教学目标
基于培智儿童的特殊性,为适应低年级培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能力目标:
A组学生:能学会自己购物
B组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购物
C组学生:能了解人民币的使用用途
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人民币,让学生知道爱护人民币,激发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
2、教学难点: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五、教学法:
1.教法:为了落实好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根据培智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的是情境设置法、启发法、练习法等,动静交替,让学生在看一看,拿一拿,认一认,分一分,付一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并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
2.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着重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熟悉的场景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用课件出示一组主题图,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前三幅图内容,并思考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让学生互相交流,然后汇报结果。在学生讨论后我总结出他们分别在购买文具、买报纸和乘坐公交车,使学生知道买东西要钱,而这些钱就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教师板书),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时候会用到人民币。最后结合第四幅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让学生知道爱护人民币,激发爱国情怀。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学生有了刚才的初步感知,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我从认一认、分一分、付一付三个步骤进行新知教学。
首先考虑到低年级培智儿童的抽象思维较差,在认一认这个步骤里,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拿一拿,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人民币。在感知过程中我指出人民币分纸币和硬币两种,并说明纸币和硬币的区别方法。接着用课件依次呈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提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学生讨论交流,我指名学生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加以引导总结:要认人民币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汉字圆、角、分,还可以通过数字、颜色、图案、大小来辨别人民币。
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把第二步设为探讨深入,分一分人民币。学生每四人一组,接着我给每组学生分发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这些人民币进行分类。由于培智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在分币活动中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先引导学生按质地分,把这些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再让学生合作探究,探讨其它分法,我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分法:(1)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2)按数字1、2、5来分,在学生分完后,我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分法,并将它板书出来,由此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在板书的同时让学生知道同一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
都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使本课接近生活,我通过情境设置法,让学生在模拟超市里进行购物体验。我先给学生示范怎样用人民币买东西,比如1把尺子1元钱,所以我应该拿出1元人民币付给收银员。在我示范完成之后,接着开始分组指导学生购物,以达到A组学生能自己购物,B组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购物,C组学生能了解人民币的使用用途的目标。
(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接着以练习的形式拓展应用,巩固提高。这节课设计了两个练习:
连一连(把纸币和相对应的硬币连起来)
找一找(根据物品价格找出相对应的人民币)
最后我以板书的形式进行课堂总结,本课的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直观形象”为原则。基于培智儿童的认知能力,我把板书设计为:
七、教学反思:
学生在认识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了解,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课后要做进一步的拓展。
学生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如何互相整合意见,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需要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进一步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敬
请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