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的“收藏帝国”有多大?王健林:增值了1000倍,够建博物馆了
做生意考验眼光,做收藏同样如此。
王健林因为一手缔造了万达帝国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是中国民间最大的艺术品收藏家。
近20年来,王健林收藏的书画已达上千幅,为了保存这些书画,王健林甚至专门在银行租了一个几百平米的保险库。有专家估计,若将这些收藏放在市面上,其价值可达上百亿元!
曾有记者问王健林:您有做一个收藏品博物馆的打算么?
王健林霸气地回答:都增值1000倍了,早就够建博物馆了。
那么,王健林的收藏品中有哪些名画珍品?王健林又是缔造了这个“百亿收藏帝国”呢?
一、王健林“捧红”的油画大师:吴冠中
提到书画收藏,我们不得不提到当代油画大师吴冠中。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吴冠中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画家,他的画采用东西方风格交汇,被市场认为是“不中不西”,但从90年代开始,吴冠中的作品得到收藏圈的认可,最为知名的当属油画作品《长江三峡》和《小鸟天堂》。王健林也是在此时听取了艺术品部负责人郭庆祥的建议,决定买断吴冠中的作品。
关于王健林和吴冠中的画还有一个趣事。
一次王健林在白云机场贵宾厅候机,忽然看到墙上挂着一幅落有吴冠中名字的画。他端详了半天断定这是真迹,于是他叫来服务员问:“如果贵宾厅起火了,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服务员指着吴冠中的那幅画回答:“抱着它跑。”王健林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国内收藏界,王健林是最大的“吴冠中收藏家”, 他手中有70多幅吴冠中先生的画,而吴冠中一生所作的四幅大画中王健林就收藏了3幅。
万达每年付给吴冠中500万元作为劳务费用,随着吴冠中先生的画慢慢被市场认可接纳,2000年时,这个价格涨到了1亿,直到2010年吴冠中先生逝世,万达才结束了这一“买断式”的投资。
当年王健林买这70多幅画花的几千万,而如今这些画的价值已经达到了几十亿。有懂行情的人说,是万达捧红了吴冠中。
诚然,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大众眼中或许没有这么高的收藏价值,但20多年前,万达就将吴冠中画廊里的画一扫而空,这既是一种赌,也是对艺术的认可,更凸显王健林独到的眼光。
2004年,万达举办的吴冠中个人全球画展在巴黎启动,这次展览震惊了中法艺术界,当展览结束后,有香港富豪找万达,出价2亿买吴冠中一幅代表作,王健林不为所动。
王健林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无价之宝。也许到了明天,2亿就再也买不回它了。”
二、王健林如何缔造了万达“百亿收藏帝国”?
1970年,还未退伍的王健林喜欢用业余时间研究字画。1986年王健林退伍转业之后便开始玩起了收藏,尤其专注近、现代作品,在那时他就敢拿自己几乎全部资金砸在一幅画上。
1992年,现代画家傅抱石的家人拿着一幅画来找王健林,画是傅抱石的代表作《龙盘虎踞》,开价800万。当时,800万已是一笔巨资,在北京拿下一个楼盘都不成问题。但王健林看了这幅画后意识到,像这样的真迹错过了,就没了。
但800万也不是说拿就能拿出来的,王健林刚开始和傅抱石家人商量,800万2年分4期付清,但被拒绝了。过了半年,王健林以650万一次结清拿下了《龙盘虎踞》。
后来,傅抱石的《龙盘虎踞》价值多少呢?在2005年前后,中信、长石等收藏公司找到王健林,出价2亿多,但王健林并没有卖出。
1993年,王健林到有着300年历史的老字号店铺荣宝斋“捡漏”,用140万买下了中国近现代花鸟画宗师李苦禅的《五只鹰》,后来荣宝斋总理亲自找王健林,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拿回这幅画,但王健林坚决不卖。
三、酷爱艺术,还是为了致富?
王健林的收藏宗旨是要有“原创性、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如若看重好的书画,甚至可以不惜血本。王健林这么做,究竟是酷爱艺术,还是为了致富?
在很多人看来,富豪买画终究也是在做生意。有研究数据表示,20世纪以来,艺术投资的年化平均收益为17.5%,而债券和股票的收益分别为4.8%和4.9%,也就是说,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比股票、债券更可观。
在采访中,主持人问王健林,“这些收藏你会卖吗?”
王健林回答,“不会卖,永远不会卖。”、“我从来没想靠卖画来赚那点小钱”。
在王健林看来,最初的收藏只是个人爱好,但慢慢地,他却把收藏当作事业来追求,就像万达一样,王健林已然将自己的珍宝收藏打造成了一个“百亿帝国”,甚至将个人爱好升级为企业目标,在万达成立了庞大的专家收藏团队帮助筛选收藏名单,但具体收哪幅画,最终还是要王健林来拍板。
随着万达在商业地产、文化娱乐等行业根基的稳固,王健林的收藏规模持续扩大。王健林先后以1.72亿的天价拍下了毕加索名画《两个小孩》,又以1.27亿拿下了莫奈佳作《睡莲池与玫瑰》等等世界名画。
如今,王健林的书画收藏足够建一家博物馆,千幅书画的价值也逾越百亿,但这些收藏却不曾作为资本流出。
四、结语
王健林,既懂收藏,也懂艺术。
收藏是前“中国首富”王健林鲜为人知的一面,这其中也有王健林“小目标式”的自信。这些小目标看似是狂妄,实则是王健林创业几十年用真金白银磨炼出的格局和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