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盘点:我的2019:因为坚持,所以充实!(下)
从2019年2月27日,我开设了“老胡聊科研”个人微信公众号,到今天为止,粉丝已经超过了12500余人,每天阅读量在2000人次左右。其中男粉丝比例是16.67%,女粉丝比例是83.32%,这也基本上反映了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男女教师比例。粉丝分布前几名的城市分别是郑州、聊城、新乡、许昌、北京、开封、周口、三门峡、洛阳等。在这些粉丝中,有校长、主任、普通教师;有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有郑州的教师,也有外地的教师;有年轻教师,也有一部分老教师,甚至是退休的教师……所有的这些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科研人。
自从微信公众号建立以来,几乎坚持每天更新,基本上每天保证了一篇原创文章。这些文章大部分是我自己写的,当然也有部分一线教师的约稿和投稿,这些作者主要是胡建玲、李亚伟、郭自立、薛真、冯胜、赵晶、李斌、王松波、王俊锋等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感谢微信公众号背后几名默默无闻的管理者和推广者,他们分别是:刘永江、王松波、李斌、袁丽娜、赵晶、孙琳莉和李娜,是他们让微信公众号得以顺利运行。感谢文章的特约编辑陈晨,让文章的版面更加美观、生动。感谢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校稿人员,她们分别是宋彬彬、许悦、陈霞、范文婷、赵丽等。他们一直坚持辛勤的校稿工作,大到调整整篇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小到一个错别字的校正,有时甚至校稿到很晚。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这是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团队,这也是一个值得大家信赖的团队。我们有理由相信,2020年的“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将会在一群科研人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更加“接地气、合口味、上台阶”。
“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公益的免费资源平台。曾经有老师多次好心好意地对我说:“胡老师,你不应该把你写的文章都发到微信公众号上,而且都是免费让老师们阅读,可以有所保留一部分啊。”但我截至目前还没有保留,我觉得和这么多的老师们分享我们的智慧是一种快乐。开设微信公众号之前,就有人说粉丝达到多少数量可以赚钱,当然主要是通过头条接广告等方式,还有点击文章中间或下部的小广告可以赚钱。曾经也有个别广告商给我发了几次头条广告,我在犹豫中接下了,但后来发现要么广告低俗,要么是假广告,严重影响了微信公众号的形象,因此也就果断拒绝了各种头条广告的推送。原创文章的打赏功能,在他人的一再怂恿下开通一段时间,后来也关停了,感觉这样做违背了微信公众号创建的初心。原创文章中间的小广告,由于影响粉丝的阅读效果,也果断关停了。文章下部的小广告,去不掉,还暂时保留,每天部分粉丝点击广告后会有几块钱或十几块钱的收入哈。总之,我们希望把“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办得更加纯粹一点、学术一点和有深度一点。
为了让不同教师群体都能够找到喜欢阅读的内容,近来每一天的微信公众号除了推送一篇原创文章外,还精选了七篇不同类型的教育类或生活类文章,以满足更多教师的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有部分老师告诉我说,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看看当天的“老胡观点”说什么?这是我最高兴听到的一句话,说明有老师关注和在乎“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坚持“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的顺利运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科研、教学的学习和分享平台。事实上,这里已经成为部分中小学教师科研交流、探索、普及和学习的园地。
一年来,每周基本上都要坚持去基层学校(寒暑假和外出学习除外),走进课堂进行听评课活动。已经记不清听评课多少节了,起码应该在100节课以上吧。听课以语文和数学课居多,英语课、科学课、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等也在听课的范畴。当然,也听社团活动课、校本课程课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等。我们一直坚持使用《中小学课堂观察与评价量表》,一直坚持“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希望真正给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一点点帮助。
当然,在听评课活动中,如果从学科的专业性和知识内容来说,我们可能是比较外行。而对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而言,他们往往缺少的恰恰不是知识和专业本身,而缺少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把教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把教师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这是很多新入职教师的难点和痛点。我们认为,这也是师范大学教育的短板。而我们这些非专业的科研员,恰恰是部分弥补了新教师的这些不足之处,找到了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契合点。多年的听评课经验,我在部分学校进行听评课活动,还是比较受到学校部分老师的欢迎,他们普遍反映说,我评课不专业,点评也比较简单,但能听得懂,尤其是知道下一步该怎样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部分学校的部分老师还是希望听他/她的课呢!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殿堂,教学是教师职业的生命线。只有走进课堂,才能够听到最真实的教育声音,也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教学模样。当然,不乏有部分教师是精心准备的课,但我们听的课绝大部分都是随堂课或推门课,都是在教师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教育现象。有人说,听评课活动是教研员应该做的事情,科研员不应该参加听评课活动。我们认为,教研和科研本来就应该是一项工作,应该不分彼此,更不应该划清界限。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只是为了业务管理上的方便,某些工作是由不同部门组织实施罢了。其实,“教研”二字本身就包含着研究的成分,我们的教研员也是科研员,扮演着双重角色,拥有双重身份。如果教研员不研究,教研活动怎么开展?如果我们的教研活动,缺乏研究的成分还是教研吗?这样的教研活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作为一名科研员,需要走进课堂、走近教师,需要听到最真实的声音,需要看到最真实的课堂,这样才能了解教师、了解学生、了解课堂、了解教育现状,才能从科研的视角给广大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也只有这样的科研指导,才是有针对性的指导、才是有效的指导、才能真正让一线教师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获。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一切都是瞎掰。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科研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而更多情况下,教师的“功利性”需求往往可能性更大一点,我们不能因此而苛责教师,要善待他们。那么,怎样让更多教师既满足“功利性”的需要,又兼顾科研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这是我们科研员应尽的职责和使命。我们一贯认为,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就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即基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为。因此,无论是科研讲座还是课题指导,我一直都在给老师们“灌输”这样的科研理念。事实上,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科研理念往往要比科研技能更重要,因为科研技能相对比较简单,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讲解以后一般教师都能够掌握的。这正如李镇西所说:“把难题当课题,是最真实也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我们教育本身的需要,或者它就是教育本身。”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也认为:“第一线的老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因此,每一次科研讲座之前,我一般要让学校配合做好这样几件事情:一是征集教师的科研问题与困惑。我信奉的原则是,不怕老师提科研问题,就怕老师没科研问题或提不出来科研问题;二是提供过去两三年的学校教师课题相关资料,了解一下该校教师的科研现状或突出问题;三是根据讲座内容适当完成一点科研“作业”,保证讲座能够“落地生根”。这样,我会根据授课的不同对象和不同需要调整讲座内容,尽可能做到每次讲座具有一点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是说,要让中小学一线教师听过讲座之后有一点收获和启示,尤其是对于那些部分渴望做好科研工作而苦于缺少科研方法的老师。
此外,在每一次的课题指导(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项报告)时,我坚持的原则是既要肯定亮点也指出其具体问题,更要明确其研究思路,而不是含含糊糊,不知所云。每年指导的课题数量,我自己也记不清楚了,但几百项课题应该还是有的。我点评课题从来不回避课题中存在的问题,也从来不回避老师们提出来的课题问题与困惑。当然,我也不是“度娘”,老师们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课题相关具体问题,我也不可能也没必要都正面回答,但我会告诉老师们寻求问题或困惑答案的方法。其中,有关科研方法的问题,一般我都会正面回答,这是一名科研员应尽的职责。有老师对我说:“胡老师,我们最喜欢你点评课题,总是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尤其是听完你的点评之后,课题研究思路一下就豁然开朗,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对一线教师而言,他们可能也喜欢听到一些肯定或溢美之词,但他们其实更想听到的是,他们课题的问题所在以及课题下一步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不止一个人曾经私下这样对我说:“你是最接地气的科研专家。”说实话,科研专家谈不上,但我每次无论讲座还是课题指导过程中,都是尽量把“高大上”的科研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把复杂的科研问题简单化,让一线教师都能够对科研内容听得懂、思路清和做得来。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苏格拉底的这则故事,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无论多么简单的事情,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019年,我坚持做了几件事情,比如前面提到的几件事情;但也有一些事情没有坚持下来,半途而废,比如每天读纸质书,经常看不进去,没有坚持下来;比如定期去图书馆,看看有什么新书出来,没有坚持下来;比如每天步行一万步,觉得比较单调,我也没有做到;比如练习毛笔字,笔墨纸砚都一应俱全,可惜没有练习几天就搁置一边了……事实上很多事情,只要坚持了,就能有一点点收获,而没有坚持往往就会一无所成。
2019年,由于我坚持做了几件事情,因此感觉很充实,很繁忙,当然也比较累,但我也感觉很踏实,很享受。当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坚持下来的这几件事情,感觉收获满满,信心满满。坚持下来的几件事情,我认为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都已经融入到了我的生命之中,成为了我躯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感谢坚持,感恩自己还没有懈怠!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个是你的专业、一个是你的人品。专业决定了你的存在,人品决定了你的人脉;剩下的就是坚持,用善良、专业和真诚赢取更多的信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实,这句话中包含有三件事,即专业、人品和坚持。显然,专业+人品+坚持,这是一名教师实现自我应具有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