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历史古宅,家主曾拒绝88亿拆迁补偿,如今与高楼闹市比邻
前言:不得不说,近些年河南省为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可谓十分用心。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一曲《唐宫夜宴》引发观众盛赞,在神州大地上火出了圈。随后,《纸扇书生》带着人们从嵩阳书院、少林寺、中岳庙再到老君山,一览河南古都名胜。在这座历史古城里,还坐落着一方古宅,被人们称作史上最强“钉子户”。青灰色古朴的院落被周围林立的高楼围绕,像是一座被现代文明所遗忘的“孤岛”,它就是郑州任家古宅。
唐宫夜宴
百年古宅险遭拆迁 家主毅然拒绝巨额补偿
沧海变迁,斗转星移,历史的长河中,王朝兴衰也都不过是短暂的沉浮。那些历经荣辱兴衰、岁月峥嵘的古建残垣,就像是漫漫长河中积淀的活化石,向我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历史。
任家古宅始建于清乾隆中叶时期,历经63年才得以完工,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走进古宅,抬首就可见大门之上悬挂的匾额,黑底金字写着“辅翼国政”四个大字。这匾额是清宣宗道光皇帝于道光十八年所赐,当时的任家家主任德润曾任布政司布政使,从二品大员,可见任家当年地位之辉煌显赫。古宅原是五进院落,但现存的建筑只剩下前后两个院落。这两处院落都是青山灰瓦式的建筑。无论是蜿蜒回廊,还是木门窗棂,每一处无不是雕刻精美的木雕或者砖雕。飞鸟、灵兽、奇珍、异草,这些吉祥的图案无不显示出家族繁盛久昌的美好愿景。
任家古宅
隐匿在繁忙闹市的任家古宅,如今已经在任家人的手中前后传承了十几代,居住在这里的任氏家族子孙,至今讲起古宅的点滴故事,都饱含着深深的情谊。
近些年,随着附近村庄的拆迁,古宅的拆迁重建也成了避不开的问题。眼见周围的高楼很快拔地而起,古宅与现代建筑群就显得更加格格不入。据说当年有开发商登门求告,说要拿88亿给这家人,让他们搬走,但是他们顾惜先祖留下的祖业,怎么都不肯拆迁搬走,就这样成为了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孤立着的“钉子户”。
古宅
当时有专家特意跑来调查,看到这些建筑不仅造型精致考究,雕刻巧夺天工,难得的是保存得较为完整。专家认可了这座古建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因此也反对拆迁,建议原址保护起来,经过多方努力这座古宅终于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城市规划的妥协让步 恰恰体现对文化的尊重
随着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原始建筑,因为规划要求需要给新发展的区域腾地方,为了给经济让道,它们不得不面临拆迁的命运。
古宅
然而,对于很多具有古老历史或者特殊文化意义的建筑,拆迁重建从来都不是最佳的保护手段。既然如此,那如何调和两者的矛盾呢?
2017年,有着130多年历史的上海玉佛禅寺大雄宝殿建筑实施了整体平移的搬迁工作,在不损坏文物建筑的前提下,对建筑进行整体平移,难度是相当大的。首先建筑大多年代久远,本身比较陈旧,需要保证在平移过程中结构不发生损坏,因此加固工作就要更加谨慎细致。得益于起重搬运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以现代化的方式继续保留古建筑独特之美。
大雄宝殿
位于安徽境内的明皇陵,为了对它进行保护,政府不惜付出了2亿元的代价,让高铁轨道都为之绕道。很多人觉得这样做不值得,但是文物遗址一旦遭到破坏,即使后期花费再多的成本来修护,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这些文物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一次次看到了政府、企业、文物保护单位的努力和用心。尽管曾经有很多历史文物遭受了破坏,但是现在的我们,在面对保护和发展、历史与未来之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有能力做出双赢的选择。
古宅
历史文物的保护对于城市的建设来说从来都不是绊脚石,相反它是这个城市文化底蕴上最浓重的一抹色彩,也是沉淀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无价瑰宝,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结语:现代化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历史文物保护的意义同样影响深远。文物古建的价值从来都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数据来衡量,当城市规划为古建保护让步妥协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国家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坚定决心,以及我们民族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