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三战三捷”,巧用逻辑智怼楚王

01.

中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其中最为经典的要数《晏子使楚》——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在遭楚王三次侮辱时,智慧回击的故事。

我们来逐一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第一次叫劲——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楚国礼宾官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奉命以此羞辱他一番,杀杀齐国威风。

于是,命人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很小的门。

等晏子到了,礼宾官就打开这个小门迎他入城。

晏子不入,对礼宾官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入;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

礼宾官无言以对,命人打开大门,迎接晏子。

晏子在这里应用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承认后件就承认前件,巧妙地让礼宾官的诡计破灭了。推理形式如下:

只有出使狗国,从狗门进入

从狗门进入

------------

所以,便是出使狗国

依照这个逻辑,晏子明面是说:如果我从“小门”进入,那么我出使的楚国便是“小国”;

暗地里却在说:这个小门是“狗洞”,如果你让我从这里进去,那就承认了你们楚国就是“狗国”。

还不算傻的礼宾官哪敢承认这个说辞,灰溜溜地败下了阵。

02.

晏子进了城,见到了楚王,有了第二次较量——

王曰:齐无人耶?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予?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楚王看到晏子后,傲慢地问:“你们齐国难道没人了吗?”

晏子接口达到:“齐国都城就有七千五百户人家,大伙儿把袖子举起就能遮住太阳,挥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怎么会没人呢?

“既然如此,为何派你来出使楚国?”楚王假装质疑。

晏子解释到:“齐国派遣使者,是有规定的。有德才的人被派到有德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德才的人被派到没德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我最没德才,所以被派到了楚国。”

这反击,打得实在是漂亮!

你问我齐国没人了吗,我用数据告诉告诉你,人多了去了。

你说既然人那么多,为啥派你这么矬的人来出使我们楚国。

晏子的答复应用了演绎推理。推理形式如下:

怎样德才水平的使者,出使怎样德才水平的国家

晏婴(我)德才水平最低

------------

所以,晏婴(我)出使德才水平最低的国家

这不,楚王自己挖坑自己挑,嘲讽了个寂寞,还被倒打一耙,落了个“德才水平最低”的名头。

03.

楚王摆宴席招待晏子,席间又有了第三次交锋——

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他们喝得正高兴时,两小兵押着一个人到了席前。

楚王问道:“绑的人是做了什么?”

“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小兵答到。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生性就善于偷东西吗?”

晏子起身答道:“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树,只有叶子相似,果实味道全然同’这是什么原因?水土不同!齐国百姓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则偷了,这难道不是楚国的“水土--社会风气”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这一反击,使得楚王难以辩驳。

楚王原本打算拿一个齐国人盗窃,(诉诸片面样本)得出“所有的齐国人本性都善于盗窃”,以此羞辱晏子和齐国。

哪曾想晏子举了个例子,进行类比推理,将楚王的羞辱死死地给堵了回去。推理形式如下:

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

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树

------------

所以,水土条件不同果实不同

类比人的生长“水土”就是“社会风气”,齐国人在齐国和楚国的不同社会风气下的情形:

齐国百姓在齐国不偷盗

齐国百姓在楚国偷盗了

------------

所以,国家的社会风气不同,百姓的品性不同

顺理成章地推出,这个齐国人之所以在楚国偷盗,问题的根源在于楚国的“社会风气”有问题,以致这个齐国人在楚国成了盗贼。

楚王听后尴尬地笑笑说:“有德才的人是不能与之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推荐 ——

年羹尧大将军竟被抓来的叛军幕僚给套路了

国王要对一囚犯处以死刑,最终却不得不赦免他

让上帝去管人们的灵魂,我来照顾人的身体

最快地问题处理方式-处理掉揭示问题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