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经方治愈顽固性眩晕
患者丁二春,男,78岁,西平县重渠乡丁寨村人,2013年10月4日诊。主诉:眩晕反复发作2年。2年前不明原因地出现头晕目眩症状,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脑供血不足,经住院应用活血化瘀及改善脑供血等药物治疗后,病情仍时发时止,不能长久控制。眩晕每次发作时持续7--10天方能缓解,缓解5--7天症状再次发作,如此反复2年,患者颇为苦恼;虽经多方诊治病证始终未能解除。本次眩晕发作2天。
证见:头晕欲倒,眼前发黑,呕恶痰涎,心悸胸闷,口干不欲饮,脐下跳动,小便短少,小腹作胀,舌淡胖苔薄白,脉沉弦。血压120/80mmHg。
辨证:眩晕(膀胱蓄水重证);治当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原方。
服5剂后,小便通畅,诸症消失。至2014年10月20日1年时间里,笔者随访患者3次,眩晕未再发作。
此患者病因是水饮,病位在下焦,病机为水饮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化不利。州都之官气化不能,则小便短少;水饮无有出路,逆而上冲则脐下悸动,逆而犯胃则呕吐痰涎;水饮上冲清窍,清阳不能上行充养脑府,则头晕目眩。五苓散出自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中,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等5味药组成,用于治疗“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的病证,并认为其病因是有“水”。此方重在化气行水,使水饮就近从小便排出,故而取效神速。
岳美中老中医曾说:“运用古代成方于临证时,如证与方合,最好不要随意加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