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邮友曾经最喜欢的「大套票」现在却是最厌恶的...

中国集邮 集邮者

再次悼念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刘硕仁、卢天骄伉俪

以前邮票设计师的工匠精神

给我们集邮者留下了太多经典邮票的"财富"

随着设计体系化,现代化

很多邮友同一感觉 邮票为何设计不如从前了?

中国真的缺少设计师吗?

或许不是主因,从邮票发行到设计

以前一年发行几套邮票,现在一年几十套

以前一套邮票设计几个月甚至几年

而现在呢?给设计师留的时间或许真的太少了

精减邮票题材,改善邮票发行流程

给设计师留在足够的时间

或许才能改变更多人对编年新邮的认可吧

而我们集邮者曾经最喜欢,现在最厌恶的

都是同样的大套票

致敬第一代邮票设计师 邮票设计界的OG

以下转自中国集邮

8月以来,惊悉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卢天骄、刘硕仁朴实无华、淡泊名利、执着进取的精神和品质必将激励我们为集邮复兴继续奋斗。

咫尺乾坤大,方寸万象殊愿他们的设计让天堂更美丽。

刘硕仁、卢天骄夫妇合照

刘硕仁 著名邮票设计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邮票发行局高级美术师、编辑室主任

  • 1930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广东。

  • 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到邮电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

  • 1980年,《白暨豚》《京剧脸谱》在日本被评为中国最佳邮票,被英国集邮杂志刊登。《蝴蝶》《菊花》《奔马》《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等7套获建国30年最佳邮票奖。

  • 1982年,《中国古代建筑--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邮票首日封获最佳首日封奖

  • 1983年,《西厢记》获最佳设计奖。

卢天骄 首位女邮票设计家、全国政协委员、原邮票发行局高级美术师、设计室副主任

  • 1934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中山。

  • 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到邮电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

  • 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1975年至1995年,邮票作品多次获奖。包括:《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家、杰出的战士周恩来逝世一周年》《中国古代钱币》《宋庆龄同志逝世一周年》《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武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郑板桥作品选》(与潘可明合作) 等。

  •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 1993年至2008年,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九届妇联常委。

【艺术早慧 缘定方寸】

刘硕仁出生于1930年12月,北京人。自幼酷爱美术,时常省钱去买美术书籍,去琉璃厂浏览古玩字画、临摹名家真迹。考入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受教于蒋兆和、李苦禅、娄师白等大师,后又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吴冠中、张光宇、周令钊、张仃等,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1953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到邮电部从事邮票专业设计工作。他不但在这里找到了事业,也收获了一份爱情——小他一届的校友卢天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特65 革命圣地——延安及原图(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

(6-6)延安宝塔山

设计者:刘硕仁

发行日期:1964年7月1日

卢天骄,1934年生于上海。父亲卢施福是位医生兼摄影家。从小受到艺术熏陶的卢天骄于1950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学习美术。

卢天骄与邮票有着不解之缘。1950年,正在杭州求学的卢天骄第一次买到的,也是当时唯一珍藏的一枚纪念邮票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没想到,三年后的1953年,当她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发现美术字课程的指导教师正是这枚邮票的设计者——张仃先生。更让人没想到的是,1954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卢天骄直接被分配到邮电部从事专职邮票设计工作。而当时邮电部聘请的邮票设计顾问正是她的创作课指导老师——周令钊先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纪4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

设计者:张仃、钟灵

发行日期:1950年7月1日

2018-1 戊戌年

设计者:周令钊

发行日期:2018年1月5日

【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

相同的专业、相同的师承让两人逐渐走到了一起,而同样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更使二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为邮坛创造了一套套经典邮票,也留下了一个个传奇故事。

刘硕仁在拥有深厚美术功底的同时,还注重扎扎实实地丰富知识、充实生活。比如,他在设计《蝴蝶》邮票之前,阅读了大量有关著作,多次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观摩标本,请教专家李传隆教授。有一次,天气非常炎热,刘硕仁独自跑到颐和园,用风雨衣裹严身体,静坐在骄阳似火的野草地里,观察蝴蝶在野花中自由飞舞的姿态,捕捉着美感和灵感,积累创作素材,以致路过的游人纷纷议论,怀疑他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传为笑谈。如今《蝴蝶》作为五朵金花之一,在集邮者心中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特56 蝴蝶及原图(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

(20-18)天蓝纹紫蝶

设计者:刘硕仁

发行时间:1963年4月5日

“工作第一、邮票第一”,这是卢天骄几十年来坚持不渝的原则。为了邮票,她几乎可以舍弃一切。

卢天骄曾讲述过一段刚参加工作的往事,“那时,我是邮电部排球队的队员。开始,打比赛没有影响工作。后来,为参加全国比赛要脱产一段时间,我觉得影响工作,决定不去。领导拿着通知来做我的工作,当时,我也不知道哪来的那股脾气,接过通知三下两下就给撕了,然后,转身就走。事情过去快四十年了,我当年的老领导至今还常说,想不到那么文静的卢天骄还有这么大的脾气!” 可能因为有了这种“脾气”,卢天骄才得以有了如此的成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特72 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及原图(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

(411)踢小足球

设计者:卢天骄

发行日期:1966年2月25日

【见解独到 别开生面】

对于邮票设计艺术,两人都有独到见解。

邮票只有方寸大小,且须通过印刷复制才能面世,既是局限性又是特殊性。刘硕仁认为,艺术只有在限制中才能发出异彩

他在设计《奔马》时,就曾遇到过难题:怎样使整幅邮票与徐悲鸿大师的画作相谐相称?原作尺寸95×181厘米,6匹骏马形态各异,观者如闻疾风暴雨似的马蹄声。他经过反复构思多次构图,决定采用40×90毫米的票型和98×148毫米的小型张幅面——松快舒展的构图能给6匹骏马以自由奔驰的天地,充分体现原画风貌。

除此以外,面值和铭记用银色衬在横长卷的两边,不致喧宾夺主;银灰色图案花绫装饰于主图周边,突出了水墨画韵味。为印出真实绫子一样的效果,他深入印制车间,与工人和技术专家共同研究反复试验,终于呈现最佳效果

T28 奔马 小型张

设计者:刘硕仁

发行日期:1978年5月5日

卢天骄的艺术创作更是个性鲜明,不落窠臼。在设计《武术》这套邮票时,她放弃了大红大绿的常见做法,以白色做底,舍去边框,只在底部衬以一窄窄的红条,暗示练功的红地毯,看上去开阔、舒展稳重,身着彩衣的武者形象十分鲜明生动。这套邮票以全新的风格受到大家的喜爱。加之采用了“对倒印刷”的版式,更开了新中国之先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T.7 武术

设计者:卢天骄

发行日期:1975年6月10日

T7 武术 设计手稿

两位大师对方寸艺术的执着追求,不仅是艺术旨趣使然,更体现出他们对邮票的热爱

刘硕仁常常提及张光宇先生的教导:做画时要先做加法,后做减法。所以他每设计一套邮票必先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掌握尽可能多的形象资料,而在具体表现时,则要尽量去掉一切不必要的笔墨,力求简练。

80年代初设计《京剧脸谱》时,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敦等8个人物为大家所熟知,有大批资料可以参照。但他仍不满足,跑剧院、看演出、闯后台,看演员化妆勾脸,登门造访戏剧家,铸就了这套经典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T.45 京剧脸谱

设计者:刘硕仁

发行时间:1980年1月25日

卢天骄不仅注重探索创新,更努力践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在设计《宋庆龄逝世一周年》时,她设想要用鲜花环绕在宋庆龄先生身旁,但却拿不准用哪种花。于是,她便去采访先生身边工作人员,得知先生生前确实喜欢养花,其中就包括石竹花。后来,她又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许多人在祭扫宋庆龄墓时献上了黄色的石竹花,特别是廖承志同志轻轻亲吻石竹花的镜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豁然醒悟:石竹花,是献给母亲的花,是母亲的象征。先生一生为民族解放、妇女儿童事业操劳一生。石竹花是最好的纪念。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邮票上环绕在宋庆龄先生身旁的黄色石竹花。这套邮票还获得了1982年最佳邮票设计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J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逝世一周年

设计者:卢天骄

发行日期:1982年5月29日

【邮界伉俪 心艺相通】

两位设计大师朝夕相处、志同道合,为集邮界贡献了一百四五十套邮票设计作品,艺术成就骄人。

他们更是邮界伉俪,心艺相通,许多合作都是无形的甚至是无声的。上世纪60年代卢天骄设计《唐三彩》邮票,曾因为以何种方式再现文物风采而犯难。刘硕仁看在眼里,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不声不响地在纸上刷出8个排列有序的色块,交给了卢天骄。卢天骄打开一看,不禁拍案叫绝:色调冷暖搭配得当,对比鲜明相衬相携,正是卢天骄心中所期待的效果。最后邮票便采用了此方案。这并非一日之功,更不是偶尔的巧合,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特46 唐三彩

设计者:卢天骄

发行日期:1961年11月10日

刘硕仁、卢天骄夫妇为集邮者签名的纪念封上曾写过这样两句话:“咫尺乾坤大,方寸万象殊”。这正是两位邮票设计大家在方寸间耕耘半生的艺术写照

他们为祖国邮票事业奋斗终生。这发自肺腑的心声通过他们的画笔,回响在无数枚他们所设计的邮票中,回荡在方寸之内的中华民族的灿烂诗篇里,环绕在微幅之内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历史长河中。

参考资料:

1、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中国集邮人物风采录》,人民邮电出版社

2、《中国邮票设计师作品选粹》,集邮博览杂志社

3、任冠英,《“方寸城”中一“天骄”》

4、夏红,《伉俪同耕四十载》

编撰:隗琳珏

编辑:周凯、潘晨

图片编辑:王国政

图片资料提供:刘佳维

排版:孙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