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失败主动找你(文末有彩蛋!)

比如:前一阵,网上报道,一个学生参加高考时,因为题目不会做,心态崩溃,自觉要考砸了,就把坐在自己右边和后边考生的答题卡给撕了!
我读小学时,班上成绩最好的男同学跟我下棋时输了,结果恼羞成怒把整个棋盘给掀飞了,最后还在上面踩几脚泄愤,吓得其他同学没人敢跟他下棋了。
其实,你首先应该知道的是,“失败”和“失败”是不一样的,因为在我们求学、求知、求职、求成长的路上,所遭遇的失败至少有两种。
一种是“筛选机制”中的失败,比如小升初、中高考、考研、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因为这类的考试的目的就是筛选更优秀的人。大家知道,这种考试的积累和残酷,用“多考一分,干掉1000人”这句话来形容,丝毫不夸张。
另一种失败,是在“巩固和反馈机制”中的失败,比如,随堂小测试、月考、期中考试、模拟考试等。这类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反映学习者所掌握知识或技能的程度,以及你和别人之间的差距,还有你的强项和弱项。
如果惧怕第一种失败,情有可原。比如,一个人平时成绩特别好,但每次遭逢大考,就发挥失常,实在是令人扼腕。或许,我们只能安慰她,你要继续努力,因为“幸运会迟到,但从不缺席”,这是一句浓味鸡汤。
但我们要追求的,绝不是“迟到的幸运”,而是“幸运准点到达”,那你就不能惧怕第二种失败了。
然而,现实很荒唐,因为很多人可以想象出各种借口来骗自己,目的只有一个,即,逃避面对任何可能的失败。
我在大学里教书时,一个毕业的同学回学校看我,说:“老师,我司法考试考了好多次,也没过,您给点建议吧!”
我说:“哪凉快哪呆着去,我一个英语老师,解答不了司法考试的疑惑。”
他说:“您长这么帅,而且做考试辅导这么多年,肯定有中肯的建议。”
我说:”看你情商这么高,我勉为其难解答一下吧。”
他高兴地点点头,准备继续夸。我做了个手势,请他打住,说:“问你几个问题。首先,你真题做了吗?怎么做的?”
他摇摇头,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课看书,真题没怎么做。”
我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做真题不如听课听得明白。”
我说:“但是,你要知道,做真题能让你知道你的知识盲区在哪里,而只听课或看书,你可能机会被'我听懂了’或'我看书了’这样的假象迷惑。”
他接着说:“我害怕做真题,怕自己太笨,怕五道题错三道,太打击我脆弱的自尊心了。”
越不会学习的人,越害怕面对和承认自己失败。
越会学习的人,越能明白失败只是暂时的,积累足够多的失败,才能在未来关键性的选拔考试中避免曾经犯过的错。
我接着说:“你只有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接着说:“老师,我找您,还想跟你请教一下考研复习的事情,主要是英语。”
我说:“具体说说,你英语备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他说:“我特受打击,因为看了好几遍单词还是记不住,觉得自己没有学好英语的天赋。”
我听完,哈哈哈大笑。他一脸惊悚地看着我,说:“老师,您至于笑的这么开心吗?”
我笑了一阵,停了下来,说:“你知道我当初自己学的时候,单词背多少遍吗?你知道我准备一项考试时,阅读做多少篇吗?我排队吃饭时、等公交时、课间休息时都在背。你说你背了几遍没背会,有什么关系?你说你笨,那我肯定不比你强多少。”
我接着问:“你想象一下,学霸如果考砸了,是自暴自弃,还是更加努力呢?”
他说:“不知道,但我猜应该是更努力吧。”
我说:“我读书时,不是学霸,我身边那些比我学的好的学霸,几本都是自测练习做的最多。他们不害怕失败,平时各种小考的每次失误,都帮他们找到了知识盲区。”
他又垂下头,说:“如果我全是知识盲区怎么办?”
我说:“那就一个个解决吧,解决一个,进步一点,解决两个,进步两点,学就比不学强,多学就比少学强。”
所以,对于大部分所谓“不会学习”的人而言,阻碍进步最大的因素是主动失败不够,而不是智商欠费。
积极对待挫败的人,一步步熬成学霸;面对挫败垂头丧气的人,在失败中一步步退缩、自责和怀疑自己。
所谓“会学习”的人,可能只是努力尝试了更多,因此在自测和试错的体量上比你更大。
因此,一切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面对,通过试错,让问题主动暴露出来,才能解决问题。躲,是没用的;你躲的结果,只能是失败主动找到你,砸你个狗血淋头。
想逆风翻盘,就别让失败主动找你。迎上去,揍它!
最后分享一句英文:
Only if you choose a different way will you see the different scenery which is unlike others. ——当你走上不一样的路,你才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欢迎把这个课推荐给你身边的年轻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