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史头条:考古挖出老子与老子的老师穿越到青海青城山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文化名人,其头衔包括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等等,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据说,其死后葬在了河南鹿邑县的“太清宫”。
现在的考古队当然很想有机会会一会“老子”。
最近看中央台有个考古的节目,真实地报道了近年的一次考古,真的非常搞笑。
考古总是千辛万苦(碰巧“老子”家乡古称“苦县”),但挖到最后,青铜器倒真是挖出来不少,而且铭文也不少,但挖出来的人名,却是“长子口”这三个字。
“长子口”是谁?墓里没有刻勒,史书没有记载,民间没有流传,考古队没人认识,只知道“长子”应该不是“老子”。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关联的线索,经另外的查询,武汉市黄陂区鲁台山出土过一个西周的'长子狗'铜鼎,其 '长'应为姓氏,'子'为爵称,'狗'可能为名,不太好听,有可能是墓主人或墓主人姬璞(公大史之女)的丈夫,跟“老子”没什么直接关联。
考古队对“长”没什么思路,最多想到“长安”,没什么空间,于是考古队正好就此收队。
接过以上这些情况,我想到了一些新的线索:
其一:虽然“老子”无比高深,但“老子”也有老师:
“老子”的老师叫“常枞”,“常枞”不是虚名,有真实的故事相传:“常枞”病重叫来“老子”,张口示老子曰:“吾舌存乎?” 老子曰:“然 。” “吾齿存乎?” 老子曰:“亡 。” “常枞”曰:“子知之乎?” 老子曰:“夫舌之存乎,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乎,岂非以其刚耶?” “ 常枞”曰:“喜!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何以复语子哉?”其哲理非常了得。
“常枞”疑似“蚕丛”!
其二,“常枞”也叫“长乘”或“神长乘”:
《山海经》之《西次三经》昆仑之丘后: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犳尾。
流沙,指大漠,柴达木大沙漠;其西又有玉山,即和田一带,古人说:“玉出昆岗”,即指这个地方,蠃母之山,也就是雷母之山,所以有“神长乘”,就因为他是雷公(!),古羌人之首领,“长乘”即“常枞、蚕丛”,居“青城山”。
他们都去了“柴达木”以西的“青城山”。
其三,上古时“常”通“长”:
按新史观和卫星地图考古所见的史迹,盘古的嫡妻叫“常羲”,“常”字原出于“尚”,“尚”的至高褒义原出于“常羲”,“尚”字下面再加盘古的帝俊之名里的“巾”,这就是“常”,“常”极早即已通“长”,从“长白山”到渤海的“长海岛”和“长山岛”,再到南中国海的“长山群岛(南沙群岛)”。
“长姓”应该源自于“常羲”,在佛教的经书中,“长乘”可能经常写为“常乘”,“长乘”绕来绕去还是通“常枞”。
看来,传言说“老子”骑牛去了西方是真有其事,至少他是去了“青城山”。
结语:这里面似乎能看得见“老子”西去的前因后果和身影,而且似乎也能看得见早期佛教的身影,佛教开立之前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关联点可能也在这里,“老子”跟“苦”有关,佛教跟“难”有关,两者都生于特别的苦难。
附一:青海“柴达木”一带包括“血渭一号墓”地域,都是“吐谷浑国”的地头,应该就是本文的“青城山”,也是“青海”的“青”的出处,跟被藏族称为“阿柴(血渭墓岀土藏文的【外甥阿柴王】印章”)的“裕固族”一样,他们五千年之时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乌裕尔河”流域,随华夏进入山东后是为齐、鲁。
附二:古文译注:
春秋时,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老师 “常枞”病重了,老子前去看望他,问道:“先生病得如此重,有什么遗教可以告诉弟子吗?”常枞说:“就是你不问,我也要说了。”
他对老子说:“经过故乡要下车,你记住了吗?”老子回答:“经过故乡下车,就是要我们不忘旧。”常枞说:“对呀。”又说:“看到乔木就迎上前去,你懂吗?”老子说:“看到乔木迎上去,就是让我们要敬老。”常枞说:“是这样的。”
然后,他又张开嘴给老子看了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早就没有了。”常枞又问老子:“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子回答说:“那舌头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柔软的吗?牙齿的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刚硬的吗?”
常枞说:“好啊!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尽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告诉你的呢?”
哈哈!请记住“常枞”,“舌存齿亡”!
老子画像
(丁丁哥/20210603/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