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中侯巍教案《涉江采芙蓉》——以荷为媒,遇见最美爱情!

详讲——理解诗歌的主题、赏析古国古人“采莲曲”。
略讲——了解诗歌中对面写法的技艺及效果。
不讲——翻译诗句,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一、导入设计

这几年,我们中国人也流行过西方人的节日。

当母亲节来临时,年轻的儿女们会送给母亲康乃馨;当情人节来临时,浪漫的男士会送给心上人玫瑰花,甚至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玫瑰花都有不同的花语:红玫瑰代表热情真爱; 紫玫瑰代表浪漫真情和珍贵独特; 白玫瑰代表纯洁爱情;一朵,我的心中只有你;两朵,这世界只有我俩;三朵,我爱你;七朵,我偷偷地爱着你……不知从何时起,花俨然成为了人们的浪漫信使。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种表达方式是一种舶来品,是洋为中用的一种时尚,但其实我们学了中国古代诗歌之后会发现,我们的前辈,聪明的中国人早就领先于西方文明为各种花卉植入了不同的花语。

那么,你知道中国花卉的花语吗?那种花在中国最能代表爱情?

二、课前拓展
中国的花语与花诗

1.傲霜斗雪的梅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2.国色天香的牡丹:富贵、吉祥、幸福、繁荣。

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3.艳丽奔放的月季:热烈的爱,长久的情。

月季/苏轼

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

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中国的荷花与爱情

一个花的花语往往跟这种花卉的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相关,荷花之所以能成为古老东方中国的爱情信物,是因为荷有如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盛开的荷花,别名“芙蓉”,谐音”妇容“,指代女子的美貌,荷花花开的娇妍和女子容颜的娇美相得益彰。

2.荷花又名莲,谐音”怜”,而“怜”又是“爱”的意思,有表示爱恋之意。表现在古代诗词中,有直白的情思、纯洁的感情、至死不渝的爱情等。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唐代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释义: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3.荷下有藕,“藕”,谐音“偶”。荷谐音“和”,有 “佳偶天成、夫妻和睦”之义。

4.莲中有并蒂莲: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 并蒂莲有“花中君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唐 徐彦伯 《采莲曲》:“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5.藕中有孔,藕断有丝,“藕”谐“偶”,“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思念绵长。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中有“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总之,荷花是中国的爱情之花。

三.文本研读

《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的作者大都是无名氏,对于这首《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诗歌的作者是在外的游子,这首诗是首游子思乡诗;还有人认为该作品的作者是闺中女子,这首诗是首闺怨诗,关于这首的作者和主题你有怎样的看法?为什么?

闺妇思人:
女子为江南女子,采莲是其夏日生活日常,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奠定了全诗高洁、清幽的意境 ,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洁美丽和其情怀的纯洁美好。
女子穿梭于接天无穷碧莲叶中,采摘一朵盛开的莲花,人面荷花相应红。这是乐景、乐情,然而,这么美的荷花只有自己欣赏,这么美的自己,心上人不在身旁。采莲女触景生情,心境由乐转哀。正如——

闺怨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这首诗中的女子,在大美的春光里,打扮得花枝招展,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翠楼登高望远,忽然看到田间地头那株婀娜的杨柳,如同望见青春妩媚的自己:这是一株寂寞的杨柳,孤零零地生长在偌大的旷野,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春光里老去,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孤零零地生活在空荡荡的闺房,随着时间老去。于是诗歌情感基调因触景生情,由乐转哀。

女人如花,如花美丽,也如花易逝。

采莲女采的莲花,自然想是送给自己喜欢的那个他,但是心上人远在异地他乡,水远路长,杳无音讯,只能任凭正盛放的莲花枯萎,凋零。

接着诗歌采用“对写法”,想象男子远在千里之外回望故乡,回乡的路,道阻且长。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推进一层的写法,就是“对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种表现形式常常使诗歌含蓄委婉,耐人咀嚼,富有余味富有意境。

最后两句同心反差离居,加之终老一词,颇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觉,一个在孤独中坚守的采莲女形象呼之欲出。

游子思乡:

男子漂泊异地,见到和故乡一样的江、一样的荷,不由想起家乡那个和他因荷结缘,美如荷花的她。于是冒险涉水采摘,生发了采摘莲花送给心上人的念头。

河畔那么多的芳草,男子唯一钟情的只有那“出水芙蓉”般的心上人,这种情感不就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情有独钟吗?有了这种对“妇容”的钟情,才有隔着千山万水对家乡绵绵不尽的思念,才有与心上人分隔两地的撕心裂肺的哀痛。

古代男子对爱情的表达,相比于女子更加婉转曲折,意在此而言在彼,男子把对女子的钟情寄托于摇曳的荷花,对比于兰泽之芳草,男子把对女子的思念,铺展在绵长的远道,裹挟在思乡的一角。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在这里,无法让人看到长长的思念最 终带来的相互团聚,直到终老折磨人的却一直是爱而离居无法相守的悲哀。

二者兼有:

前四句通过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执着、痴情,而又略显天真的思妇形象。后半部分转换视角,将镜头切换到“远道”之人:游子回头眺望故乡,希望看到闺中妻子,可是长路漫漫,山水迢递,哪里望得见呢?从“所思在远道”到“还顾望旧乡”的转换,十分紧凑自然,就好像二人之间产生了心电感应:当她在思念他的时候,正好他也在思念着她。只是,他们互相不知。
柳永曾在《八声甘州》中写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这种两两相望、望而不见,“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的情愫尤为动人。
四.二次拓展

采莲喻男女情爱的诗歌俯拾即是,大多描写的是年轻女子借采莲表达情愫。

南朝民歌《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莲子清如水”谐音“恋子情如水”,妹子的相思之情比这莲子都要清纯啊!把莲子置于袖中,相思动情时,红透的岂止莲心,还有脸颊吧?

采莲曲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译文对照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姑娘在荷花丛中猛然看到自己的心上人,想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一笑,结果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滑落水中,最是这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簪落水中多少有点糗,但也很可爱呀。

诗仙李白也写过一首浪漫唯美又略带伤感的《采莲曲》: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采莲女子一边劳动,一边隔着荷花和伙伴们聊天嬉笑,她们的天真娇憨、活泼可爱,岂是深闺之中不苟言笑的贵族小姐所能比拟的啊!
清风徐徐,香袂飘飘,泛舟湖上,薄纱轻笼的美女,一点儿都不让人觉得香艳,反而是那么清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们置身在美丽的大自然里呀,她们劳动着,生活着,被太阳爱着,被清风宠着,活脱脱的一枚“阳光少女”。
采莲女子那么漂亮,岸上的小伙儿怎能不动心呢?他们三三五五的隐藏在柳荫背后,假装乘凉,其实都在偷看采莲女子的呀。
五.结束语
古人关于采莲的诗、曲、赋很多,一般都描写男女调情结缘。采莲实是男女交际的大好时机。“盛夏荷花开,十里菡萏香。”“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荷花荷塘总能让人浮想联翩,想起心上人,想起那一个个浪漫的场景,想起纯洁、美好的爱情。

带上一颗浪漫的心,细读古代咏荷诗、采莲曲,你能遇见最美的爱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