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好儿女》
发布时间:2021-05-15
经典诞生
《中华民族好儿女》是由许晴作词,孟波作曲,是盐阜抗日根据地最具代表性的抗战歌曲之一,创作于1941年夏反扫荡战役的背景之下,歌曲记载了新四军第一、第三师在盐城、阜宁、东台、泰县等地区,反击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的反扫荡战役获得胜利的历史,粉碎了敌人企图围歼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阴谋诡计,巩固了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事实。该歌曲极大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许晴(1911-1941),原名许多,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扬州,中共党员,新四军文艺干部,任华中鲁迅艺术学院分院戏剧系主任。1941年7月,日伪军集结扫荡盐城。鲁艺华中分院戏剧系主任许晴向建湖转移至龙冈一带时,创作了这个作品。7月24日,许晴等数十名鲁艺师生遭日军突袭不幸牺牲。作品后经孟波谱曲后传唱至今天。
孟波(1916-2015),中国现当代作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16年2月出生于江苏常州,原名孟绶曾。1934年2月起先后加入“民众歌咏会”、“业余合唱队”、“词曲作者联谊会”和“歌曲研究会”,积极从事左翼音乐运动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期间,曾向冼星海、吕骥等学习作曲和指挥。1936年至1937年,受社会各歌咏团体委托,与麦新合编《大众歌声》三集,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集。
经典欣赏
《中华民族好儿女》是一首在盐阜抗日根据地最具代表性的抗战歌曲之一,皖南事变之后,盐城成为华中敌后抗日战争的军事、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在文化活动中以音乐活动最为普遍,其中抗战歌曲最为广大军民喜爱并广泛流传,更是鼓舞苏北军民战斗士气最有力的武器。抗日歌曲的创作者一般以艺术加工过的方言土语和生活用语为语言基础,将对抗日战争的真实体验与战时根据地的生活气息相结合,创作出的一首首真情实意、简洁通俗的抗日歌曲非常适合盐阜地区的战时环境,也符合当时当地抗日军民的文化水平与接收能力,真实反映了战时军民的生活与情感,并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雅俗共赏。歌曲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歌曲风格极富生活气息,内容均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所得,用以宣传抗日精神,并非凭空说教,而是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在人民群众中流传迅速。
党史汇聚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阜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民主根据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领导下,陈毅和刘少奇同志发起了苏北新文化运动,号召“为开展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运动而斗争”。新四军内部本身聚集了众多文艺骨干,加之国统区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突破重重封锁来到根据地;与此同时,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办学校、组织成立文化教育机构,如华中抗大五分校、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等;创办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抗大文工团、军部鲁工团、师部鲁工团、各县文工团及各县、区、学校歌咏协会等文艺团体和协会,从而,盐阜根据地的文艺建设蓬勃发展、气象万千。
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战事的频繁,抗战时期在盐阜区创作或流传的音乐作品以歌曲类作品居多,将抗战思想以最简洁明确的艺术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成为抗战时期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象征。因而,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根据地军民的积极配合下,宣传抗日、弘扬民族正气、鼓舞根据地军民的歌咏活动轰轰烈烈地在盐阜大地展开,音乐成为了抗战中不可多得的有力武器。
歌词赏析
春天的太阳放彩光
胜利的歌声响四方
我们是中华民族好儿女
千锤百炼已成钢
从不怕千难和万险
坚持抗战在敌后方
敌后方,敌后方
前门有虎后有狼
反共派进攻要打退
鬼子来了要反扫荡
进攻扫荡都不怕
我们在战斗中成长
敌后方敌后方
军民合作力量强
抗战歌声震天地
民主旗帜在飘扬
抗战民主齐努力
我们的祖国得解放
春天的太阳放彩光
胜利的歌声响四方
我们是中华民族好儿女
千锤百炼、千锤百炼
千锤百炼已成钢
转载自河北师范大学党史教育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