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概率事件——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适汽车的概率是1/2,如下图。
车序
上中下
上下中
中上下
中下上
下中上
下上中
游客策略成功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两种策略一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比之“随便”策略下的概率1/3,游客现在搭上最舒适汽车的可能性增加了1/2-1/3=1/6。
这个例子给我们一种启示:当存在多个候选对象的时候,没有必要仓促做决定,等一等,看一看,比较比较,可以提高获得最佳对象的概率。这里的候选对象,可以是商业计划方案,也可以是待购的物品,当然也可以是待雇用的求职者,或者是你中意的女孩。
不过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对一个随机事件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没有办法得到确切的概率,甚至有些不确定的事件,我们一生只遭遇一次,此时我们怎么评估事件实现的概率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在一个狭窄而只能单人通行的过道里,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遭遇了。若双方拥有完全信息,知悉彼此的身份,我们就很容易推测这个过道博弈的均衡结果将是学生让老师先行,因为社会中有尊师的礼仪规范。倘若信息不完全,比如学生对老师的身份并不清楚,这时学生需要评估对方属于老师的概率,如果他认为对方属于老师的概率很小,那么他可能就不会礼让老师先行;而如果老师知道学生对其教师身份的信念概率很低,那么老师也就不会试图享受先行通过。结果学生先行通过而老师后通过的结果也将是均衡结果之一。
在没有条件进行充分的概率计算,或是没有时间仔细考虑的时候,我们对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决策,就要取决于我们的经验或常识了。通常我们会对其实现的可能性进行一个主观评估,这就是主观概率。
我们很难说明主观概率是否合理,或者一个人的主观概率判断是否正确,但是在决策的时候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使用到了主观概率。而且,确实存在这样的事实:有经验的人比没有经验的人更能准确地判断形势。或者说,经验有助于提高主观概率的合理性或准确性。经验更丰富的人所做出的决定在事后被验证为恰当的频率要比缺乏经验的人高得多。这可能是经验在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也许有人还会问,为什么有经验的人比缺乏经验的人能做出更恰当的决定?对此的一个解释是,错误的决定对个人的成功多多少少会有所妨碍,恰当的决定对个人的成功多多少少会有所促进;从而,在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中,经常做出错误决定的人可能会被进化的筛子过滤掉,而那些仍能留存在筛子上的人,他们往往是能够“经常”做出恰当决定的人—他们就是经验丰富者,他们对于形势的判断本身就更可能是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