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感性到底哪个更实用?
文丨三七 · 主播丨涂山
理性和感性到底哪个更实用?哪个才是指导我们获得更好生活的准则,这应该是很多人都会问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是理性思考的动物,但是科学证实并不是这样。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事实是,理性思维在我们做出的多数选择时都起不到关键作用。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决定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也可以叫做潜意识,这是一种快速思考能力。
我们每天走路、吃饭、睡觉、呼吸等这些已经成为习惯性动作的行为,吃饭应该用左手还是用右手,睡觉是坐着睡还是躺着睡......这些我们凭惯性就能做到。还有一种思维方式是有意识的,比如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掌握一项新技能时,就必须要通过大脑有意识地记忆和探索。
有意识的理性思维要比无意识的感性思维慢得多,当你在看见一位女士的第一眼,无意识的感性思维就立即接收到这个女士的特征,并形成自己的好恶,这个过程简单直接,不需要花时间思考,不需要理性去判断她的衣着、长相和气质,再加上一番评价。
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感觉已经形成,而理性思维只是为这个感觉加上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你的感觉服务。我们无意识的思维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大很多,它影响着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选择和行为。
启迪多元思维
《纽约时报书评》中有一句话:“一个不被我们所感知,也几乎无法被我们掌控的'自发自我’,竟然支撑着人类的多项认知和行为能力,这些能力数量之多简直令人称奇。”
但是我们往往不自知,把感性的决定冠以理性之名。有少数人掌握了这个秘密,并尝试改变自己的命运,佛家的术语叫做“觉知”。也就是跳出无意识的习惯性状态,重新输入一个新的程序,就是改变习惯的过程。
改变一个习惯需要多久?可能有人会说21天,但这是错误的。设想一下,当你下班回到家,吃完饭躺在床上,正要掏出手机玩游戏的一瞬间,你觉知到自己的行为与年初的目标渐行渐远,再这么下去就会堕落的时候。你会直接打开电脑,开始学习或者工作充实自己。
这个过程很短很短,一秒钟都不到,只需要一瞬间,俗话说“一念之间。”如果第二天、第三天、每天都有这么一念,慢慢地这个行为程序就被写入了你的无意识思维系统,变成自动行为,就像说话走路一样自如,不再需要你强迫自己改变。
无意识思维有两个特征:
第一是当下性。它只存在当下这一瞬间,掌握你这一瞬间的行为,过期不候。同时它可以精确地察觉到每一个当下,当我们与别人一次见面,他们脸上对于结实我们表现出的热情和冷漠会瞬间闪现在他们脸上,由于时间很短,导致我们的意识无法察觉。但是自动的无意识思维察觉到了,会给你一种朦朦胧胧的好感或者不悦。
第二是快速反应。我们有意识的思维系统能达到每秒钟40个字节的处理速度,而无意识的思维每秒钟能处理1100百万字节感官所传达的信息。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洪流,无意识思维会挑选哪些信息可以传达到意识层面,哪些信息可以忽略,这样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绝对超乎我们的想象。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就能很好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逃不开无意识思维。如果你能站在一个觉察者的高度来观察自己和他人,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无意识思维。这源自他们天生的个性和成长的经历。
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在心理学中把这种偏好叫做“情绪直觉”。在生活中,当我们喜欢上某个人,我们就会认为他们身上有更多的积极因素,“情人眼里出西施”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就会自动加上一层滤镜。
但是真实的世界是:任何人、事情、物品、观念都同时有好有坏,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但我们的感觉会导致我们用片面的眼光看待世界。
大多数人都受情绪直觉的影响,我们往往会倾向于关注那些强化原有观点的事情,如果我们喜欢某个明星,就会关注那些表扬他们的积极信息,如果不喜欢他们,就会更多地关注那些负面新闻来强化自己的观点。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说过,“我们坚信世界的存在有意义,这个观点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我们忽视自己无知的能力几乎是无限的。”
人类的大部分决定,都是来源于“感觉”。当我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感觉”上,不管是与自己相处还是与他人交流,都将会更加具有说服力,与那些枯燥的说教式的道理相比,感受来的更加简单、直接,直击人心。
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还是与人交流,如果能够利用好“感觉”这个利器,那么产生的效果就会翻倍,这是人类乃至整个动物界的共性。
关注你的感觉吧,它是造物主为你的灵魂觉醒打开的一扇门,它所指向的道路也许不符合社会对于成功的标准,但那却是你本来的样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