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哲学课?因为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在很多人看来,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相当枯燥,别说是儿童,就连大学生也未必能搞明白。从这个角度说,幼儿园开设哲学课给学前儿童教哲学,确实容易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甚至还显得有点荒唐。
其实在哲学家眼中,哲学研究的内容与生活很近,不过是对世间事的摸索与提炼,最终回应的还是人类的现实需求问题。
而且,多数幼儿园的儿童哲学课,都是在反复对话、体验和探索过程中,让孩子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辩证关系,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思考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的各种事物的意义。
大人担心孩子听不懂哲学,那是因为他们既不懂孩子,严重低估了孩子的心智,也不懂哲学,以为哲学只是一门抽象的学问,是对孩子和哲学两方面都产生了误解。
“我是从哪里来的?”
“人死后会去什么地方?”
“宇宙有没有尽头?”
孩子们提出的类似这些“脑洞大开”甚至有点“傻”的问题,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们都是天生的哲学家,思考的都是人生与世界的“终极问题”。
哲学是“智慧学”,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到亚里士多德的“成为你自己”,哲学一直都在追求智慧,此智慧就根本而言乃是人生智慧,而引导儿童追求智慧的目的在于造就卓越的人生。
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学哲学?
因为哲学可以让人建立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思维,学会自主思考和自主判断,懂得了哲学思考,便等于拿到了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儿童哲学教育,关注的并非哲学知识本身,而是他们对哲学或哲学问题探寻的过程。
事实上,成人世界的很多问题,比如糟糕的人际关系、紧张的亲子关系、高企的自杀率等等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时期,我们对于人与宇宙、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无意或有意地探询从未被引起重视,也从未被充分思考。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天生就有求知的渴望。”求知,是指我们并不满足可见事物的表象,而欲寻求超越表象的本质。
尽管儿童的哲学表达比成人显得稚嫩得多,但其触及哲学问题的深度,却丝毫不亚于成年人。儿童的哲学天性,只有通过其自身的感知,才能使思想越走越远。
在孩子们还没有学习“被打碎”的各类学科知识之前,让其保持本源思维、灵性思维、直觉思维、纯粹思维的这种“哲学思维”,对于一个人长大以后的系统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在正心正举科学认知体系中,以七大学科作为理论支撑,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哲学。因为哲学是超越一切科学和文化之上的智慧学问,每个人,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背景,都应该学习哲学。如果对其他各类学科很精通,唯独没有人文哲思,那么一切知识仍旧只是“碎片化”的知识而已,不能通过系统思维得到升华,转化为智慧。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因为他们不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所以被纷繁的烦恼包围;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大都是有智慧的人,对待人生有全观视野,对待问题具备全局思维、系统认知和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