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源箍桶

露源箍桶

箍桶,指用箍将做桶的板捆在一起,迫使其成为所需形状和确保接缝严实。箍桶匠的担子与其他手艺人的担子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就是担子的一头有一个椭圆形的木桶,高度在40公分左右,桶盖一半是固定,另一半是活动的,可以自由开启,它的作用一是桶内用来放置各类工具,二是当作凳子使用,干活时就坐在上面。使用的工具除了木匠正常使用的刨子、锯子以外,还有许多特殊的工具,如外圆刨、板凳刨、削刀、刮刨、脚刨、内圆刨、斜凿等等。

箍桶技艺:将竹子品成许多一公分宽的竹蔑。再将早已准备好的木板,用一把稍有曲度的刀劈成两块稍有曲度的木板,就这样反复劈,直到材料齐全。下一步是将木板围成圆形。在每块木板上钻了四个洞,每块模板上都长出了四只眼。随后对其施排销,所谓排销,就是两头尖尖的竹子。将其连接起来。桶已成型,但还不够,必经将那如凹面的底利用排销安上。当然,在施排销处打上了白胶。当然,还有最后一步,因为许多木匠在箍完桶后发现,桶漏水了。原因就在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当然是由不起眼的竹蔑派上场了。用竹蔑将桶紧紧地箍住,如果制作精细,上漆一定是不能少的,这样,才显得更漂亮。

相关材料:木头、木块、木板、竹片等。

工具:刨、斧、墨斗等。

行规:徒弟必须跟师傅学习三年,才能出师。现在由于科学的进步,箍桶这一行业逐渐淡化。

(0)

相关推荐

  • 这个切割木板的工具挺不错的,不仅简单还实用

    这个切割木板的工具挺不错的,不仅简单还实用

  • 卞阿根 | 箍桶匠

    [往期回读] 箍桶匠 卞阿根 55届校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江苏省作协会员.有六百余篇(首)故事.童话.寓言.儿歌.散文.连环画脚本等发表在<小朋友><少年报><新民晚报 ...

  • 《行摄生活》-100【锡酒壶】

    锡 与 火 心 与 情 对于锡酒壶的认知大多来源于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所传达的画风无外乎几种.一种是江南窄窄的街巷中,一缕阳光下颤巍巍的身影挑着担子走过.身影一手扶着扁担,一手拿着两块一寸多宽的厚铁板 ...

  • 方长荣:乡村农具拾趣|散文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方长荣 [作者简介]方长荣,南京人,业余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时代进步,科学发展,有多少曾经风靡.适用的手艺和器具遭到淘汰或者消失,农村 ...

  • 上戴箍桶

    上戴箍桶 老箍桶匠戴竹松80多岁了,现已故,生前有着一手炉火纯青的箍桶技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箍桶业逐渐没落,迫于生计,他还是继续做他的箍桶的生活.他悉心制作,吃盒.猪槽.腰桶.千张桶.水桶.豆腐 ...

  • 露源行政村:白露西麓 绿掩水绕

    露源行政村:白露西麓 绿掩水绕 露源行政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2500米.白露山西麓,地属半山区.村民委员会驻潘村.因村内有小溪源于白露山,故名露源.区域面积4.38平方公里.辖潘村.童家源.上同. ...

  • 陆文三 | 从箍桶匠到古籍修复师(下)

        从箍桶匠到古籍修复师(下) --记金华市级古籍修复师朱志明 2015年朱志明在义乌市区开了一家古籍书店,成功地进行了由收书到既收书又卖书的转变.由于一些书已经破损,他就开始了学着修旧补破.揽收 ...

  • 陆文三 | 从箍桶匠到古籍修复师(上)

        从箍桶匠到古籍修复师(上) --记金华市古籍修复师朱志明 东阳市画水镇有个后溪干村,村里有一座石拱桥叫应星桥,建于宋代,见证着村庄的古老.村里还有一位蜚声古籍界的古籍修复师,叫朱志明,今年59 ...

  • 【纤夫专刊】《小人物》系列之五【箍桶匠】主播高宪峰.

    诗梦撷英文学第1312期 纤夫<小人物>系列之五 [箍桶匠] 作者: 纤夫.主播:高宪峰.主编:玫瑰 收听以上音频朗诵 纤夫<小人物>系列之五 箍桶匠 只有你 从早到晚 用手中 ...

  • 露源村古建筑

     露源村古建筑 露源桥,桥跨甘溪滩,位于今乡政府旁,是去露源七村的必经之路,桥长39米,块石及水泥混凝土结构,国家投资,一九七八年建造. 黄岩庙  位于露源村后,座东南朝西北,正殿三间对合,侧屋七间, ...

  • 荥阳白露源潘氏阳基图小序

    <荥阳白露源潘氏阳基图小序>: 盖闻氏族繁昌,必藉山川秀逸,子孙繁衍,端回祖考阴功.惟我德四公迹出名门,身居华胄,受露源之幽雅,恭甘水之清涟,匪苦嚣而苦隘,爰卜世而卜年,其东则山号毛桐,万 ...

  • 荥阳潘氏白露源潘村阳基小记

    <荥阳潘氏白露源潘村阳基小记>: 从来氏族之发祥由世德而山川秀逸亦居其半焉.我祖德四公,本光禄大卿公之余裔,大理寺少卿公之嫡礽簪缨累叶,代有闻人,乃厌桃坞之尘嚣,爱露源之幽雅,登高旁眺而遂 ...

  • 露源村小学、初中教育

    露源村小学.初中教育 余村私塾,清宣统元年创办,聘请唐寿目为先生,于民国元年改办川源小学.民国三十六年改为甘溪乡第四保第一国民小学.有4个年级,36名学生. 里童村,民国元年设立徒新小学,至民国三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