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槐寓言哲理诗选
(连载二十三:评论)
我兴致勃勃地读完了李继槐同志的《百篇寓言集》、《山海情》等作品,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翻腾的思绪此起彼伏。正像著名寓言作家金江同志说的那样,这些作品“不仅令人觉得情趣盎然,有的还会引起你心的共鸣”。(见本书《序》)《百篇寓言集》是继槐同志在寓言文学领域内一个成功的尝试,是近年来寓言文学创作的可喜成果之一。作为一个寓言爱好者,我为之高兴,这种感情是同行诸君不难理解的。我觉得,这本寓言集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思想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具有较大的独创性。下面试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意见。
我突出的印象是,几乎其中每一篇作品都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感。那里面所讲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物(作品中的角色),都会使你感到似乎是自己经历过、见到过、听说过的一样,一点也不陌生,甚至是太熟悉了,它们老在你周围摇来晃去,时隐时现,搅得你不能平静,引起你的爱或憎,同情或嘲笑,尊敬或鄙视,有时使你感到痛快和满足,觉得替你说出了心里话;有时又使你点头称是,觉得对某人某事的态度、评价,恰到好处;有时则会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把你带入沉思默想……总之,一本《百篇寓言集》,会引起你的各种共鸣,得到各种艺术享受,使你爱不释手。我想,这就是它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最好证明,也是它的时代特色的巨大作用吧。例如:读了《战马的遗言》,你会对它那曾立过赫赫战功的前半生表示敬佩,对它那在新环境下仍然只凭老经验办事的固执感到不满,对它最后的不幸结局感到惋惜。你由此大概不难联想到,在我国革命的历史上,类似这匹战马的人并不是绝无仅有,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你还会暗暗产生希望;希望这种事情今后能减少到最低限度(完全绝迹大概不大可能)。读了《老鼠为什么横行》,不禁使人想起,在我们的历史上把朋友的缺点和敌人的暴行等量齐观的事是太多了点,它伤害了同志,损害了革命事业,教训是惨痛的。当然,那位在厨房里下毒饵的农妇是可笑的和愚蠢的;但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位农妇的人和事还屡有出现,所以,这篇寓言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磨石与镰刀》告诉人们:击中要害的批评是最好的帮助,虽然它会使被批评者感到暂时的难受,但可使璞玉成有用之才。我们党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多么英明。《天为什么会亮》向夸大自己的作用而向党和人民要求不应有的过多报偿的人提出了衷告:这样只能会使人厌恶,自找没趣。又如:《汽车的评判》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靠自己的片面武断来作结论的主观主义者;《牛犊和狐狸》揭露了善于伪装、嫁娲于人的狡猾之徒;《蜻蜒的调查》嘲讽了喜欢靠小聪明办事,不肯深入实际的败事有余者;《黑瞎子的不幸》讥刺了不敢正视困难、希望侥幸取得成功的懦夫;《火车的奇想》挪揄了不按规矩行动的蛮干主义者;《会享受的猪》是对那些懒惰成性又一味贪图物质享受者的挖苦;《岩石的苦恼》是对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者的忠告;《蛀虫与大梁》是对傲恃其大、瞧不起小人物的人的警诫……凡是留意观察生活的读者都会感觉到这些作品并非是在无的放矢,在你的活动范围里不是也会常常发现作品中人物的影子吗?难道它们不能或轻或重地拨动的思维神经,让你思考一些在现实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吗?寓言应该成为生活的教科书。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求作者是热爱生活、关心现实的人;他应该是火热斗争生活的参加者,而不是冷漠的旁观者;应该是敢于冲锋的战士,而不是畏惧不前或临阵脱逃的懦夫;他还应该是正义事业的忠诚的捍卫者,而不是为一己私利忙碌的投机家;应该是善于辨别是非曲直的头脑清醒者,而不是随波逐流,随声附和的糊涂虫,总之,他必须是个有理想、有操守、敢于热烈地爱和大胆地恨的人。只有这样,他的脉博才能随着时代的心脏跳动,他的步伐才能跟着时代的车轮前进,因而他的笔才能写出表现时代精神、反映前进方向的作品,也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同广大读者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成为帮助读者生活、工作、思考、战斗的良师益友,成为生活的教科书。读了《百篇寓言集》,我觉得它的作者正是具有这种品格的人。读了他的这些寓言作品,你会感觉到他胸中有一团炽烈燃烧的烈火,有一股渴望改造世界使之更加美好的激情,有一颗诚实、勇敢、忠于理想的心。他挚烈地拥抱生活,从中吸取力量,锻炼意志,学习真理,获得教益,然后又把这些经验和体会转化为一篇篇精妙的寓言作品。正因为这样,他的这些决非装腔作势、无痛呻吟者所能编造的作品才能使每个有理解能力的同时代的读者有切肤之感,不仅在道理上得到启示,而且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有的作品还会在你的心灵深处引起震动。谈到这里,我想起了继槐同志在本书《后记》中所写的一段话:“三十多年的坎坷曲折的生活道路,确实使我明白了许多事,许多道理,生活启迪了思想,思想认识了生活,我蘸着生活的墨汁,用诚实的心灵记下了一些生活见解,虽然艺术上粗糙,内容却是真实而可信的。”是的,作者没有违背他作为一个忠诚战士的良心!我觉得,作者这段自白,不仅交给读者理解他的寓言作品一把钥匙,而且对每位从事寓言创作的青年亦有启发,那就是:如何才能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继槐同志说:“撇开自身的长处,去盲目地模仿别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驴子为什么失败》)在艺术的道路上尤其是这样。当然,反对盲目地模仿,并不等于排斥一切有益的借鉴,比如,一本《百篇寓言集》,除个别作品之外,一般都有种形式短小、故事简单、人物单纯、富有哲理的特点,这些同古代、外国寓言是一致的,这正是借鉴继承中外寓言创作传统的结果。但是,作为有出息的文学家,更重要的是具有独创精神,敢于并善于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借鉴的前提下进行发展,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有如此,才会对文学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继槐同志是勇于创新的,他的《百篇寓言集》无论是在风格或表现手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某种成功。有人说,寓言是讽刺性的小故事;有人说寓言主要是讽刺和劝诫。这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失之片面,并不能概括寓言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如果用这个尺度来衡量《百篇寓言集》,那就更显得无能为力了。诚然,讽刺和劝诫的作品在《百篇寓言集》中是有的,且占相当数量。尽管如此,我觉得作者灌注在全书中的主要还是对美好事物的热情的歌颂,是对意志薄弱者的鼓励,是对暂时还处于幼小状态的新事物的扶持,是对虽有毛病但不是不治之症者从爱护立场出发的批评。我认为,这正反映了作者对我们这个时代、对社会上各种人物和各种力量的基本估计,反映了作者对社会进步、对正义事业的坚强信心;作者的这种态度,来源于他对生活、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正是在这种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形成了《百篇寓言集》不同于已往任何时代寓言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严峻而热情,语重而心长。试看:《战马的遗言》:这匹屡建功勋的战马,因傲慢与固执竟然使自己送了性命,所犯错误不可谓不严重,但作者并没有对它冷嘲热讽,而是表现了同情与惋惜,最后让它自己觉悟,留下了沉痛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遗言。《花瓣的歌声》:作品对顺应自然规律,有着宽广胸怀,把位置让给果实的花瓣给以热情的歌颂;花瓣对嘲笑它的小鸟的回答表现了它的高尚情操,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希望在脚下》:作者对缺乏艰苦攀登精神、没有毅力者的回答,是给一切为理想而奋斗,但不能坚持到底的人正面鼓励。《枯枝和小草》:这篇借枯枝的遭遇告诉人们,貌似强大的腐朽力量,终究敌不过暂时处在弱小地位、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的力量;这里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新生事物?《心安理得的老鹰》:作者通过网中的老鹰精神状态的描写,意在证明:“一个被禁锢了的灵魂,是很难再远走高飞了。”这是值得深思的、震动人们心灵的问题;除了鄙视之外,难道你不会对这个因被禁锢得久而麻木不仁的灵魂表现同情,同时又对禁锢者产生憎恶吗?《养路工的绊脚石》:这位深沉的养路工,以自己博大的爱和辛勤的劳动去拥抱和拯救被一般人所唾弃的 “绊脚石”,变废物为有用,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会引起你的赞叹吗?养路工能使物尽其用,难道我们的工厂、学校、机关等部门的领导不应努力做到知人善用,使人尽其才吗?《铁锤和大山》:铁锤不理睬大山轻蔑的眼光,只管不知疲倦地工作,终于推翻了高入云霄的庞然大物;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惊人的成就?东风回答得好:“只因为他有炽热的雄心,敢于藐视人间的困难;只因它有坚强的意志,不知后退,只知向前。”这铿锵的话语正是诗人对铁锤精神的赞美。作者常常把正面形象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角,来热情歌颂;或者让带有缺点的人物出来表演,然后像高明的导演那样诚恳地严肃地指出他们的毛病所在,目的是促其改正,更上一层楼。这种情况在整个《百篇寓言集》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与古代寓言、乃至外国寓言都是迥然不同的。在表现手法上,《百篇寓言集》更有多方面的创新,譬如对比是寓言经常采用的,但是,这里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已往多用于正反形象、好人坏人之间,而《百篇寓言集》则多用于完美与缺点、英雄与常人之间,作者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但爱的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对话也是寓言文学的手法,但《百篇寓言集》的对话更多地带有辩论色彩和哲理趣味。寓言是一种叙事文体,大凡寓言,必有故事情节。但是,在《百篇寓言集》中却有些作品,就字面上看不仅无故事,甚至连简单的情节也不具备,象《问》、《致老树》等篇。一般说来,寓言着重叙事,不着重抒情。而《百篇寓言集》却有浓厚的抒情味,其中的诗体寓言自不必说,即便是散文体寓言,也多如此,这大概同作者的诗人气质有关。同这个特点相联系的,是在作品的写法上时时采用第一、每二人称,“我”成了作品的主角,一会儿大声疾呼,一会儿用力呐喊,激荡的感情的浪花喷洒四溅,强烈的激情火焰灼热可感。这种抒情方式,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量。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这也可以说当然,如果吹其毛求小疵的话,《百篇寓言集》中个别作品,在艺术上似乎还有值得斟酌的地方。比如,《盐的由来》讲盐池里的海水在将要干涸时向大海呼救,大海见它四面被高墙围着,死亡的命运无法改变,便离开了,于是它终于变成了咸涩的盐。这个故事可以启发人们:个人离开了集体就会毁灭,就像一池海水离开了大海就会干涸一样。得出这样的结论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作者并不从这个角度立意,而将它和闭关自守的外交政策联系起来,说盐池中的海水所以干涸,是因为“断绝了外界的联系,断绝了长江、黄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等等,这些无穷无尽的源流”,这在构思上未免显得迂曲,不够自然;把池中的海水同大海的关系视作“内、外”,比喻亦似嫌牵强。还有个别作品,寓意不够显豁,令人费解,如《人与山比高》,似乎是在歌颂人的主观能动性;但看作是对诡辩者的讽刺也未尝不可。这些地方,我觉得还是要点明寓意为好。上陈所见,不敢自信其是,谨就教于继槐同志和诸位专家
海燕出版社的《百篇寓言集》已经和读者见面了。虽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它的内容却是很丰富:既有给人以智慧的深邃哲理;也有批判形而上学的辛辣讽刺;还有劝善惩恶与痛贬陋习的。每篇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与故事浅显简单的传统寓言相比,不仅可读性强,而且是一个发展。十七世纪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纵观《百篇寓言集》揭示给我们的教训,可以说差不多都是常知的,但究竟怎样才能使人的认识更深刻更形象,也就是说如何为其哲理塑制一个寄体,编构一个故事,让灵魂闪出光辉,尽管所有寓言家都曾失败过,但这本书的作者却是成功的。作者李继槐是一个善于思索的勤奋人。他坐火车爱临窗,“喜欢在嘈杂车厢中,旁若无人地想问题”。他隔窗看到了山道上拉着铁轮车而汗流浃背的老黄牛,他想起了长期忍辱负重的中华民族的子孙,含着泪水写下《小白马和老黄牛》,为“老黄牛”唱出了一支久憋心头的颂歌。他看到山头上孤傲的岩石,想起了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者,于是便在《岩石的苦恼》中疾呼:“走下来吧,老兄!和我们泥土一起,铺一条向前的路,人们自然就会和你亲切地握手”。他看到茫茫海滩上的盐池,想到过去执行过的闭关自守政策,便写下了《盐的由来》,说平静的盐池里,舒舒服服躺着的海水,因为“完全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断了……无穷无尽的源流,终于完全干涸了”,变成了“一粒粒咸涩的盐”,“让世人每天都来回味它的不平常的身世……”这对尝足了咸涩滋味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它启人深思的力量该有多大!然而更启人深思的则是《心安理得的老鹰》。中国民众中被束缚禁锢而长期安于旧状的灵魂,自党的三中全会后,随着开放政策在各个领域里的实行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已日趋明显而可怕。如何用寓言的形式恰当地、形象地给人以开导,使其对此种灵魂的认识更深刻一些呢?这是不容易的。可是《心安理得的老鹰》出色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像这类使人在欣赏中得到陶冶的篇章,虽然不能尽数,但作者极强的思考力,已在提到的几篇中充分表明。哲理珍珠的闪光无法被思想懒汉发现;勤奋思索者却能撷取闪光珍珠。作者把镶嵌寓言新珠的织锦贡献出来了,我们该怎样感谢他呢!